满江红·代北燕南 文翻译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你我天南地北,然而却不能阻隔千里明月,天涯此时。
我伫立在寒夜风中,承受着这寒冷凄清,孤枕难眠。
已近四更,城乌夜啼,边声四起,此刻谁又在远方挂念塞外苦寒的我呢?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悲歌不胜消受,悲泪暗流不止,在家乡的故园里,谁又在独倚着栏杆同样神伤呢?
只恨无梦可慰相思,唯以违心之字的书信自慰。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77页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你我天南地北,然而却不能阻隔千里明月,天涯此时。
我伫立在寒夜风中,承受着这寒冷凄清,孤枕难眠。
已近四更,城乌夜啼,边声四起,此刻谁又在远方挂念塞外苦寒的我呢?
代北燕南:泛指山西、河北一带。
代北,原指汉、晋时期之代郡,唐以后之代州北部等。
燕南,泛指黄河以北之地。
胭(yān)脂(zhī)山:即燕支山。
在古匈奴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因其地水草丰美,宜为畜牧,是为塞外之宝地。
古诗中多代指值得怀念之地。
秋气:指秋日的凄清、肃杀之气。
边声:指边境上羌管、胡茄、角号等诸多声响。
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悲歌不胜消受,悲泪暗流不止,在家乡的故园里,谁又在独倚着栏杆同样神伤呢?
只恨无梦可慰相思,唯以违心之字的书信自慰。
匀(yún):抹。
青海:本指青海省内之最大的咸水湖,北魏时始用此名。
后以之喻边远荒漠之地。
红笺(jiān):红色笺纸,多用以题写诗词等,这里是指书写信札。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浑是:全是。
东堂桂:因科举考试而及第称为“东堂桂”。
语出《晋书·郤洗传》:郤冼以对策上第,拜仪郎。
后迁官,晋武帝于东堂会送,问洗曰:“卿自以为何如?
”洗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
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77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73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