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咏梅 文翻译赏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不要认为琼花淡雅素装,谁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
是那样的清新幽静,自然是风姿摇曳,仪态优美,不要靠近东边的墙垣。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梅花的颜色风姿是上天的恩赐,都带着一些孤寂冷落。
可怜漫漫的长夜,花在月光相伴下耐寒而艳丽,稀疏的梅花花影散落在窗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 《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316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85页 3、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292页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不要认为琼花淡雅素装,谁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
是那样的清新幽静,自然是风姿摇曳,仪态优美,不要靠近东边的墙垣。
澹妆:一作“淡妆”。
琼花:扬州琼花,传说神仙所种,珍贵无比。
但现在所见的扬州琼花并非原株,而是聚八仙花的变种。
霓(ní)裳:指神仙的衣服,因为相传神仙以云为裳。
词人在这里是用之比喻梅花的外形。
霓,虹的一种。
《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 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标格:仪态,风姿。
宋苏轼《荷花媚·荷花》“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莫近东墙:此处化用了宋代程垓《眼儿媚·咏梅》 “一枝烟雨瘦东墙,真个断人肠”之句。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梅花的颜色风姿是上天的恩赐,都带着一些孤寂冷落。
可怜漫漫的长夜,花在月光相伴下耐寒而艳丽,稀疏的梅花花影散落在窗前。
“冰肌”句:意即梅花的颜色风姿是上天的恩赐。
冰肌玉骨,本是形容女子肌肤白净,体态优美,此处是词人借以喻梅花的风姿脱俗。
分付,交付。
遥夜:漫漫长夜。
疏影:稀疏的梅花花影,出自宋代逋(bū)《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 《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316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85页 3、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292页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
”纳兰说,不要把雪花当做是梅的淡雅妆饰,梅自身就有着白色霓裳的美丽。
雪花是天外之花,别有根芽,虽轻灵脱俗却没有悔的一缕香魂,因而这样的一种纯洁幽香、超凡脱俗的美,只有梅才有。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在这雪花飞舞的寒冬,梅是清幽的。
百花凋零,草木萧条,梅却散发幽香,灿烂微笑。
不要走近东墙接近她。
梅花不是什么名贵之花。
它是严冬万物萧条中的一抹淡雅,因而它美得凄绝。
梅花是美的,但它生性高洁,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随黄叶舞西风。
李易安词巾的“故应难看梅花”和纳兰的“莫近东墙”,说的部是梅花品格的高尚纯洁,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梅的冰清玉洁,让人心生敬仰,纳兰说它是“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梅的冰肌玉骨是上苍的恩赐。
它不同于尘世中的俗花,忙着争奇斗艳:梅不屑与它们争舂,只把春来报,因而,上苍除了赐予它冰肌玉骨的风采,同时还给它孤高、寥落和凄凉。
在寒冷遥远的冬夜里,清冷的炯雾和清凉的明月笼罩着它,只留一束疏散的影子横映在窗纱上。
纳兰在每一个冬夜看到的都是“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的景象,纳兰没有说他看后的心境,却把整个凄冷的氛围传递给读者,让我们和他一同感受那样的情怀。
在这首词中,纳兰通篇没有写一个“梅”字,却字字句句都在写梅;
通篇没写一个“人”字,却无处不见人的影子。
写梅花的品格,实则是写人的品格。
词中对梅骨、梅神、梅魂的咏叹和赞美。
林逋因为心中有“梅妻”,所以才能写出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世芳姿,纳兰爱表妹,写出这首词。
情到深处情转薄,纳兰才有“莫近东墙”之说。
他不爱春天里的万紫千红,却独爱严冬里在烟雾和冷月笼罩下的梅花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枝梅在纳兰心中独一无二。
借梅花写人是纳兰的真意。
冰肌玉骨是写人,别样清幽也是写人。
纳兰夜夜面对梅的“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睹物思人,在寂静的夜空,遥望明月,纳兰嗅着梅的清香,度过漫漫长夜,他一夜无眠。
这首词中多化用前人的诗词,但妙笔天成,神韵自出,浑然无痕,另成意境。
参考资料: 1、 水之湄著.倾我一生一世念 纳兰容若的情与词: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06:第163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255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773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