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连环影·何处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何处?

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何处?

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是什么时候,下起了浙浙沥沥的小雨?

屋檐下的花朵都已被雨水打湿,然而花底下的人却默默无语。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轻轻地将屏风掩紧,玉炉中所焚之香也已燃尽。

谁能看到有个人正满含哀愁、深锁双眉,独自倚靠在栏杆边上。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03:第15页

何处?

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是什么时候,下起了浙浙沥沥的小雨?

屋檐下的花朵都已被雨水打湿,然而花底下的人却默默无语。

何处:何时。

古诗文中表示询问时间的用语。

檐(yán)花:屋檐之下的鲜花。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轻轻地将屏风掩紧,玉炉中所焚之香也已燃尽。

谁能看到有个人正满含哀愁、深锁双眉,独自倚靠在栏杆边上。

屏山: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而得名。

阑干:同“栏干”。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03:第15页

何处?

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这是一首触景写情之作.细腻动人。

前半首写室外勾画了一幅凄清的场景。

后半首转入室内,掩紧屏风熏炉中的香早已燃成灰烬,不见一丝温暖。

这一切,无不透着凄冷之意。

而看花之人此时无言胜有言,是对柔弱之花被摧折的叹息,是对自身命运不能由自己掌握的悲哀。

  这首小词结构层次分明,井井有条地描摹出了一幅画面。

先写室外,再写室内,最后点到愁怨之人。

本篇虽短小精悍,但却层层深入,极见情味。

纳兰长于小令,由此篇亦可见一斑。

一开始便发问:何时下起了这么大的雨?

把屋檐下的花儿都淋湿了。

那个惜花之人默默地看着那些被风雨摧残的。

  此词或可视为纳兰对自身处境的一个婉曲表达,从中可见词人内心的悲凉。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7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77759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