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寄仲高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

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

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

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

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

愁思满怀,长夜难寐。

两鬓已白丝间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

参考资料: 1、 陆坚 主编.陆游诗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327-328 2、 刘尊明,王兆鹏 编著.新编千家词三百首 .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249-250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红桥:又名虹桥,在山阴近郊。

扁(piān)舟:小船。

愁无寐(mèi):愁中失眠鬓丝:形容鬓发斑白而稀疏。

茶烟:煮茶时冒出的水气。

参考资料: 1、 陆坚 主编.陆游诗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327-328 2、 刘尊明,王兆鹏 编著.新编千家词三百首 .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249-250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

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

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

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

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

愁思满怀,长夜难寐。

两鬓已白丝间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

红桥:又名虹桥,在山阴近郊。

扁(piān)舟:小船。

愁无寐(mèi):愁中失眠鬓丝:形容鬓发斑白而稀疏。

茶烟:煮茶时冒出的水气。

参考资料: 1、 陆坚 主编.陆游诗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327-328 2、 刘尊明,王兆鹏 编著.新编千家词三百首 .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249-250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上片起二句:“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

“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

“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

“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

又呼应起二句,更加伤感。

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而表达却极新颖。

  前人诗词,少见这样写。

这一句是全词意境最佳的创新之句。

这种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强求,须从实境实感中自然得来。

陆游心境如此,感触自心中油然而发,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

红桥,在山阴县西七里迎恩门外,当是两人共出入之地,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

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

词题是寄仲高,不是怀仲高,故不专写怀念仲高专写怀念高,只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义满溢了。

  况寄言只凭设想,相寻了无定期,用笔不多,而酸楚之情却更深一层了。

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司幕府后,经三泉、益昌、剑门、武连、绵州、罗江、广汉等地至成都;

又以成都为中心,辗转往来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在奔波中年华渐逝,已年届五十,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

这一句从归乡未得,转到万里飘泊、年华老大之慨。

再接下去二句:“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典故用自杜牧《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陆游早年即以经济自负,又以纵饮自豪,同于杜牧;

而后老大无成,几丝白发,坐对茶烟,也同于杜牧。

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鸣,信手拈用其诗,如同已出,不见用典的痕迹。

这三句,是向仲高告诉自己的生活现状,看似消沉,实际则不然。

因为对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种表现。

  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

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又是陆诗与陆词的常见意境。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86-1387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932295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