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舟泊小金山下,客有歌大江东去词者 文
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
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
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
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
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
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
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
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
【双调】湘妃怨_乐闲吹箫按 文
乐闲吹箫按舞月当轩,载酒寻花雪满船。
湖定试墨云生砚,乐清闲尘世远,想当年利惹名牵。
万里天山箭,三冬冰窖毡,争似林泉?
德清长桥书事花前白酒一葫芦,寺下苍松五大夫。
峰峦出没云无数,高房山《春晓图》,小阑干扶我诗臞。
雪点前滩鹭,锦鳞活水鱼,心却西湖。
据江上小金山芦花浅水钓舟闲,老树苍烟倦鸟还。
浑疑多景楼前看,玉浮图十二阑干,枕鲸波百尺孱颜。
樵唱沧浪外,钟声紫翠间,小似金山。
湖上感旧鱼肥酒美谢三郎,莺老花......更多
过贾浪仙旧地 文
浣纱庙 文
情久长 文
锁窗夜永,无聊尽作伤心句。
甚近日、带红移眼,梨脸择雨。
春心偿未足,怎忍听、啼血催归杜宇。
暮帆挂、沈沈暝色,衮衮长江,流不尽、来无据。
点检风光,岁月今如许。
趁此际、浦花汀草,一棹东去。
云窗雾阁,洞天晓、同作烟霞伴侣。
算谁见、梅帘醉梦,柳陌晴游,应未许、春知处。
念奴娇·登多景楼 文翻注译赏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
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于是笑王谢等人,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
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
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zhū)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xīnɡ)膻(shān)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王谢诸人:泛指当时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
小儿破贼:《通鉴》记淝水之战、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破,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当时率军作战的是其弟侄,故称“小儿辈”。
强对:强敌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
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因笑王谢诸(zhū)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xīnɡ)膻(shān)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于是笑王谢等人,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
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
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王谢诸人:泛指当时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
小儿破贼:《通鉴》记淝水之战、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破,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当时率军作战的是其弟侄,故称“小儿辈”。
强对:强敌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孝宗淳熙十五年春天,陈亮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
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目的息息相通的。
开头两句,凌空而起。
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
因为所感不止一端,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
南宋乾道年间镇江知府陈天麟《多景楼记》说:“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
”对于以经济之略自负的词人来说,“恢复意”正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围绕这个主题思想的还有对南北形势及整个抗金局势的看法。
以下抒写作者认为“今古几人曾会”的登临意。
“今古”一语,暗示了此词是借古论今。
接下来两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抨击。
“鬼设神施”,是形容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限,作者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
“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强烈感情。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做出”一语,表达了词人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
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气和生命,活动起来了。
他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中写道:“京口连岗三面,而大江横陈,江旁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
”所谓“虎之出穴”,也正是“做出争雄势”的一种形象化说明。
这里对镇江山川形势的描绘,本身便是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苟安论调的否定。
在作者看来,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勇气。
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前一句是愤慨的斥责与质问,后一句则是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原来这一切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词锋犀利,入木三分。
换头“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成为浑然一体。
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
“也学英雄涕”,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
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
“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
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下面转面承上“争雄”,进一步正面发挥登临意。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中流誓,用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实。
在词人看来,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这几句词情由前面的愤郁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出词人豪迈朗爽的胸襟气度。
歇拍二句,承上“长驱”,进一步抒写必胜的乐观信念。
“小儿破贼”见《世说新语·雅量》。
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强对”,强大的对手,即强敌。
《三国志·陆逊传》:“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
”作者认为,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作者《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曾言:“常以江淮之师为虏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词中之“势成”亦同此意。
作者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可以置而不论,但这几句豪言壮语,是可以“起顽立懦”的。
到这里,一开头提出的“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已经尽情发挥,全词也就在破竹之势中收笔。
同样是登临抒慨之作,陈亮的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和他的挚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便显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辛词也深慨于“无人会登临意”,但通篇于豪迈雄放之中深寓沉郁盘结之情,读来别具一种回肠荡气、抑塞低回之感;
而陈词则纵论时弊,痛快淋漓,充分显示其词人兼政论家的性格。
从艺术的含蕴、情味的深厚来说,陈词自然不如辛词,但这种大气磅礴、开拓万古心胸的强音,是足以振奋人心的。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41-1643页
巫山庙 文
山中庙堂古神女,楚巫婆娑奏歌舞。
空山日落悲风吹,举手睢盱道神语。
神仙洁清非世人,瓦盎倾醪荐麋脯。
子知神君竟何自,西方真人古王母。
飘然乘风游九州,朅渡西海薄中土。
白云为车驾苍虬,骖乘湘君宓妃御。
天孙织绡素非素,衣裳飘飖薄烟雾。
泊然冲虚眇无营,朝餐屑玉咽琼乳。
下视人世安可据,超江乘山去无所。
巫山之下江流清,偶然爱之不能去。
湍崖激作相喧豗,白花翻翻龙正怒。
尧使大禹导九州,石陨山队几折股。
山前恐惧久无措,......更多
渔父歌 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谿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 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乾, 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 乐在风波不用仙。
海门斜照 文
还都口号诗 文
分壤蕃帝华。
列正蔼皇宫。
礼燕及年暇。
朝奏因岁通。
维舟歇金景。
结棹俟昌风。
钲歌首寒物。
归吹践开冬。
阴沉烟塞合。
萧瑟凉海空。
驰霜急归节。
幽云惨天容。
旌鼓贯玄涂。
羽鹢被长江。
君王迟京国。
游子思乡邦。
恩世共渝洽。
身愿两扳逢。
勉哉河济客。
勤尔尺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