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送别

作者: 寇准 朝代: 宋代

浪叠春江远树微,落花风雨共凄凄。

愁人此际肠须断,况是登临更送归。

长亭送别

作者: 王实甫 朝代: 元代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更多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张生的马慢慢地走 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叨叨令】看见准备着离去的车和马,不由得我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儿、贴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妩媚;准备好被子、枕头,只要昏昏沉沉地闷睡,从今后,那衫儿、袖儿,只会揩满流不断的泪。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从今往后,张生你要书信给我赶紧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跟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张生说)小生我托夫人洪福,凭着胸中的才气,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样。(长老说)夫人的见识不会错,张生不是个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莺莺长叹)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脱布衫】西风吹来,黄叶乱飞,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满地都是。酒席上斜偏着身子坐的张生,紧锁着愁眉,没精打采,呆呆发愣。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小梁州】我看见他强忍着泪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发觉;猛然间又看见他把头低下,长长地吁气,假装着整理着自己素色的绸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幺篇】虽然久后终成美好姻缘,无奈眼前这个时候,怎么不让人伤心悲泣!心意好象痴迷,心情如同醉酒,从昨夜到今天,细腰儿更加瘦减。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夫人说)小姐斟酒!(红娘递酒壶,莺莺端着酒杯长吁叹,说)请喝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上小楼】团圆欢聚没多久,离情别绪相跟而来。想着我前天晚上私下订情,昨天晚上结为夫妻,今日却要分开。我深切休会了这几天相思的滋味,却原来比别离的愁苦还要深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别离看得很轻,情意淡薄呵,容易遗弃对方。全不想过去腿儿相挨,脸儿相依,手儿相携的情形与甜蜜。你给我崔相国家做女婿,算得上妻荣夫贵,只求像并蒂莲似的永不分离,远胜过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了)(旦唱) (夫人说)红娘倒酒吧!(红娘倒酒)(莺莺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满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对片刻,马上又要分离。如果不是酒席上母子间需要回避,真想和他叙叙夫妻之情。虽然只能相守得一时半会儿,也算是我们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着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点化成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得下去呢!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夫人说)套上车儿,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一起回来。(夫人下场)(张生和长老辞别)(长老说)你这一走我没有别的话要说,我准备买科举后的录取名册看,你结婚酒的茶饭还少不得我的。先生当心,一路上多保重!从今往后我无心诵习佛经,专听你高中状元的捷报。(长老下场)(莺茑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四边静】一会儿送别的筵席已经结束,我的车往东,张生的马儿向西,两情依依难别离,夕阳的余辉照在绿色的山岗上。不知他今晚住在哪里?即使在梦中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莺莺说)张生,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来。(张生说)我这一去一定不费力地考取一个状元。正是“青天有路终会到,金榜无名誓不回。”(莺莺说)你这一次赴考我没有什么相送,吟诗一首,为你送行:“抛弃我的人现在何处?想当初对我那么亲热。现在又用原来对我的情意,去爱怜眼前的新人。”(张生说)小姐的想法错了,我张珙怎么敢去爱怜新人?我续上一首绝句诗,来表达我的真心:“人生难免有远别,我跟谁更亲密?如果不是遇上知音你,又有谁可怜我张生呢?”(莺莺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耍孩儿】湿淋淋的衣袖上沾满眼泪,比白居易的青衫更湿。伯劳鸟向东飞去燕子向西飞,还没有启程倒先问归期。虽然眼前人要远别千里,姑且先干了面前的这一杯酒。没有喝酒心却先醉,眼里流血,内心如同死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五煞】到京城望你适应水土,及时赶路,节制饮食,顺应时节,保重自己的身体。荒村野店应早点休息,风霜雨雪天气应起得迟!在秋风中远行,身体最难调护,也就最要照顾好自己。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四煞】这忧愁向谁去诉说?想思之苦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老天爷不管人是否憔悴。相思的泪水使九曲黄河都泛滥起来,怨恨能将华岳三峰都压低。到黄昏独自闷倚西楼,只见那夕阳古道,依依杨柳,千里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三煞】笑嘻嘻一道来,哭啼啼独自回。回家后若是入罗帏,昨夜绣花被里又香又暖春意迷人,今夜里绣被冰冷难成梦。留恋你不为别的,只是见你攀鞍上马,忍不住泪水横流,紧锁眉头。   (末云)有甚言语嘱付小生咱?(旦唱) (张生说)有什么话要嘱咐我吗?(莺莺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二煞】你不要担心“有文才而没有福气”,我只怕你“撇下前妻再娶妻”。你不要“一去就杳无音讯”!我这里有信经常寄给你,你千万不要“考不中就坚决不回来”。这一点你必须记住:如果遇上那他乡女子,不要像在这里似的逗留迷恋。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张生说)还有谁能比得上小姐?我又怎么会产生这种念头。(莺莺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一煞】青山阻隔我送行,疏林挡住我目光,淡淡炊烟和那傍晚的雾气相互掩映。残阳斜照的古道没有人声,秋风吹过庄稼传来马的嘶鸣。我为什么懒得上车呢,来的时候多么急切,别离独回却又多么迟缓?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红娘说)夫人回去好一会儿了,姐姐,咱们回家去!(莺莺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收尾】四周群山中,一马远去残阳里。整个人间的烦恼都填在我胸中,估量这样大的小车子怎么能载得起呢?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莺莺、红娘下场)(张生说)仆童趁早赶一路程,早些找个住处。泪水随着流水更加多了,忧愁追逐着野云四处飘飞。(张生下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别

作者: 范云 朝代: 南北朝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赤壁歌送别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9-310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二龙争战决雌(cí)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二龙:指争战之双方。

此指曹操和孙权。

雌雄:指输赢。

“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

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ní)唐突留馀(yú)迹。

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

望:一作“弄”。

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

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

”杜预注:“鲸鲵,人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

”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9-310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二龙争战决雌(cí)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二龙:指争战之双方。

此指曹操和孙权。

雌雄:指输赢。

“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

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ní)唐突留馀(yú)迹。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

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

望:一作“弄”。

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

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

”杜预注:“鲸鲵,人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

”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9-310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从此诗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

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

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

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

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

“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

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

“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

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

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

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前面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

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具体说出。

但“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实写照。

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

诗人把因果关系颠倒处理,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显示了诗人对稳操胜券者的辉煌战果的深情赞许。

赤壁之战的胜败,成因固然是吴方采用火攻法,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军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水平。

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

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

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

“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

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

“鲸鲵唐突留馀迹。

”“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

“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唐突”义同触犯。

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

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

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

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

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

”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

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

  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

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金陵歌,送别范宣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送别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 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55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又送王孙去,萋(qī)萋满别情。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55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又送王孙去,萋(qī)萋满别情。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55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

“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

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

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

“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

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

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

“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

“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

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80-882页 2、 甘肃教育, GANDSU EDUCATION,1996年Z2期 3、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J]. China 4、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4年01期 5、 虚室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J]. 文学少年(中学) 2008年01期 6、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J]. 少年文艺(写作版) 2008年02期

莫走柳条词送别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

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履信池樱桃岛上醉后走笔送别舒员外兼…李卿考功崔郎中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樱桃岛前春,去春花万枝。

忽忆与宗卿闲饮日, 又忆与考功狂醉时。

岁晚无花空有叶,风吹满地乾重叠。

蹋叶悲秋复忆春,池边树下重殷勤。

今朝一酌临寒水, 此地三回别故人。

樱桃花,来春千万朵, 来春共谁花下坐。

不论崔李上青云,明日舒三亦抛我。

送别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

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落叶飞。

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

12345 共2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