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文
月夜观雪三首 文
明发生米市、西林寺,进退格 文
秋夜宿灵隐寺师上人 文
郭司徒厅夜宴 文
【商调】集贤宾 文
思情天涯自他为去客,黄犬信音乖。
日日凌波袜冷,湿透青苔。
向东风不倚朱扉,傍斜阳也立闲阶,扑通地石沉大海,人更在青山外。
倦题宫叶字,羞见海棠开。
【幺】春光有钱容易买,秋景最伤杯。
他便似无根蓬草,任飘零不厌尘埃。
假饶是线断风笋,落谁家也要个明白。
近来自知浮世窄,少负他惹多苦债,别离期限数,占卜卦钱排。
【金菊香】敢投了招婿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迷留没乱处猜。
柳叶眉儿好,等你过章台。
【浪来里】更漏永,......更多
水调歌头(赏月) 文
把酒相劳苦,月色耀天章。
冰轮碾破寒碧,飞入酒樽凉。
击节词人妙句,吸此清辉万丈,肺腑亦生光。
揽袂欲仙举,逸兴共天长。
日边客,幕中俊,坐间狂。
浩歌清啸,恍然云海渺茫茫。
唤醒谪仙苏二,何事常愁客少,更恐被云妨。
月与人长好,广大醉为乡。
宋侯和灯夕诗再用韵二首 文
满江红 文
罨画溪山,行欲遍、风蒲还举。
天渐远、水云初静,柁楼人语。
月色波光看不定,玉虹横卧金鳞舞。
算五湖、今夜只扁舟,追千古。
怀往事,渔樵侣。
曾共醉,松江渚。
算今年依旧,一杯沧浦。
宇宙此身元是客,不须怅望家何许。
但中秋、时节好溪山,皆吾土。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文翻注译赏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
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
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 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 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
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 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 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
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
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
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 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 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
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
欢声笑语,隐约可闻。
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
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
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
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
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
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
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
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
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
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
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
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
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
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
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
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历代诗歌选读·下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2 2、 林力.《宋词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