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作者: 卢思道 朝代: 隋代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更多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关隘。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

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

  在历代众多《从军行》诗作中,卢思道的这首是传播得较为广泛的。

据《古今诗话》载:唐玄宗自巴蜀回,夜登勤政楼就吟咏了本诗中的“庭前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句,可见在唐代这首诗就很受欣赏。

  古乐府《从军行》大多写军旅生活的艰苦和征人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本篇也是如此。

  这首诗的前半部是写征战将士英勇奋战,长戍不归的戎马生活。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诗篇一开头,便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北方的烽火接连不断地传来战争的消息,军情紧急,令人担忧。

甘泉是西汉的皇宫名,“照甘泉”在这里代指向朝廷报警。

“飞将”即西汉著名将领李广。

接着,诗中便描绘了这位“长安飞将”的英姿。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箫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犀渠”是盾的一种。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这两句中“右地”指右北平,左贤代指匈奴的重要首领。

“平明”和“薄暮”写出了将士们在边塞度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

“偃月”和“鱼丽”是古代的两种战阵的名称。

这里诗人用了极简炼的文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紧张的征战生活。

“屯右地”“逐左贤”都是李广所为。

接下来“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用了两个典故。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道:“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山上金人曾祭天”也用的是汉代典故,汉大将霍去病出征西域,获胜,“收休屠祭天金人”。

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进一步表现出征匈奴的将士的神威,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英勇的将士,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诗的前半部着重塑造了飞将军李广的形象,以李广来代指当时的征战将士,采取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写法,既是赞扬汉代名将李广的业绩,又是当时征战将士生活的写照。

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

  自“天涯一去无穷已”开始,写将士和他们妻子的两地相思。

诗从两处落笔,感情转为忧怨。

“无穷已”原指路途遥远,这里写出了将士们遥无归期的征战生活。

“蓟门”“马岭”“龙城”均为北方的地名,在这里都是虚指。

连年的战争使将士家中的亲人,对着遥远的塞北望眼欲穿,但是“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诗人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长期和残酷。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五原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写了亲人们在极寒冷的塞外,远隔千里,因此人们只能发出“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的叹息。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有《关山月》曲,《乐府题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在写征夫思妇的诗中,常用到关山和月。

人们想着万里之外的亲人,谁能独自欣赏那美丽动人的月亮呢?“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既写出了边地将上的生活苦寒,又写出了他们悲切的怨情。

“伤马骨”出自陈琳的“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冬去春来,在远离故土的异地他乡,将士们度过了多少日日夜夜,“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雁归而人未归,萧萧长风,行行归雁,蕴含着征夫思妇无限的思乡离情。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可说是全诗的总结,龙庭是匈奴祭祀的地方,“出龙庭”在诗中指出征之远。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意思是说匈奴已投降了,将军再到哪里去建功立业呢?言外之意是:边塞的将士总该回来了吧!   《诗薮》说“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音响格调咸自停匀,气体丰神,尤为焕发。

”可以说《从军行》影响了唐以来的七言歌行。

  隋朝统一了分裂三百来年的中国,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对峙的局面。

作为隋代的诗人卢思道,在他的诗中,也融会了南朝和北朝的风格,在《从军行》中,既写将士的英勇出征,又写了思妇闺怨,既有“长安飞将出祁连”“白马金羁侠少年”的奔放、雄健,又有“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的清丽、哀怨,南北的风格在卢思道的《从军行》里得到了较和谐的统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推荐内容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此处情怀欲问天。

相期相就复何年。

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

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

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

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

烟尘昏御道,......更多

太白词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风为幄,云为盖。

满堂烂,神既至。

纷醉饱,锡以雨。

百川溢,施沟渠,歌且舞兮。

奉和袭美病孔雀

作者: 陆龟蒙 朝代: 唐代

懒移金翠傍檐楹,斜倚芳丛旧态生。

唯奈瘴烟笼饮啄, 可堪春雨滞飞鸣。

鸳鸯水畔回头羡,豆蔻图前举眼惊。

争得鹧鸪来伴著,不妨还校有心情。

读韩杜集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 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

六朝人称散文为笔。

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

倩(qiàn):请人代做。

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

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神仙传》记载,仙人王方平在蔡经家召麻姑来。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 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

六朝人称散文为笔。

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

倩(qiàn):请人代做。

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

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神仙传》记载,仙人王方平在蔡经家召麻姑来。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 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满庭芳·八足横戈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代

八足横戈,一身衷甲,将军致尔来前。

呼僮解缚,亟荐泽虞鲜。

族类横行草地,今骈首、鼎镬连连。

荆江上,不图霜后,风味似吴天。

晴川。

千里外,分甘遗远,多谢勤拳。

对香枨新酒,一洗腥膻。

慰我吟情归思,都忘却、张子鲈鳊。

持螯了,老饕作赋,佳话楚乡传。

隋宫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58-360 2、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02-205 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5、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7-318 6、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wú)城作帝家。

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帝家,帝都。

玉玺(xǐ)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玉玺:皇帝的玉印。

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

此处指唐高祖李渊。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

”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

《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 于今腐草无萤(yíng)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

”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

《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

《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

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地下”二句: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

《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昏腼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

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

后主舞女数十许,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即丽华也。

’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

丽华徐起,终一曲。

”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58-360 2、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02-205 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5、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7-318 6、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wú)城作帝家。

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帝家,帝都。

玉玺(xǐ)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玉玺:皇帝的玉印。

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

此处指唐高祖李渊。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

”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

《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 于今腐草无萤(yíng)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

”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

《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

《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

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地下”二句: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

《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昏腼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

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

后主舞女数十许,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即丽华也。

’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

丽华徐起,终一曲。

”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58-360 2、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02-205 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5、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7-318 6、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

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形容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

用“紫泉”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从而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

上句着一“锁”字,也突出了长安宫殿的雄伟。

经此一垫,下句顺势而来。

不居长安,另取江都,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已隐隐揭出。

一写景,一叙事,一暗写,一明说,写法虽异,但都是围绕批判亡国之君这一主皆而驱使笔墨的。

  三、四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诗人以虚拟的语气说: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渊的手中,杨广不会以游幸江都为满足,他的锦帆,大概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

据史书记载:杨广不仅开凿了二千余里的通济渠,多次到江都去玩;

还开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拟通龙舟,置驿宫”,准备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罢了。

诗人从隋炀帝贪图游乐的众多史实中,信笔拈取他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予以讽刺。

用笔亦实亦虚,虚实结合。

说它“实”,是因为它是以历史故实和隋场帝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所以尽管夸大其事,而终不失史实和人物性格之真;

说它“虚”,是因为它揉入了诗人的艺术想象,是通过幻觉而产生出来的最高真实的假象。

实际生活中,锦帆之游是绝不会远及天涯的。

艺术创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玉玺”一联是深得此道的佳句。

在修辞上,此联采用了上下蝉联、一气奔腾的流水对,使诗句呈现出圆熟流美的动态。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涉及有关杨广逸游的两个故实。

一个是放萤:杨广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在江都也放萤取乐,还修了个“放萤院”。

另一个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树映龙舟。

”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

“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不仅是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

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杨广为了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绝种。

“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上句说“于今”“无”,自然暗示昔日“有”;

下句说“终古”“有”,自然暗示当日“无”。

从前杨广“乘兴南游”,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

隋堤垂杨,暮鸦自然不敢栖息。

只有在杨广被杀,南游已成陈迹之后,日暮归鸦才敢飞到隋堤垂杨上过夜。

这两句今昔对比,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只表现对比的一个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故实,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陈叔宝因荒淫亡国,投降隋朝,和当时隋朝的太子杨广很相熟。

杨广当了天子,乘龙舟游江都的时候,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等相遇,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

这首舞曲是陈叔宝所作。

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

诗人在这里特意提到它,意为杨广目睹了陈叔宝荒淫亡国之事,却不吸取教训,既纵情龙舟之游,又迷恋亡国之音,终于重蹈陈叔宝的覆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诗在最后发问:他如果在地下遇见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

问而不答,余味无穷。

  此诗取材于前朝亡国故实,以诗的语言,批判亡国之君,晓喻晚唐皇上,立意高远。

篇中以实词撑住全诗,以虚词斡旋其间,取得了既整饬工严又流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53-1155 2、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3、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4、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5、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49-251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作者: 徐彦伯 朝代: 唐代

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

云摇锦更节,海照角端弓。

暗碛埋砂树,冲飙卷塞蓬。

方随膜拜入,歌舞玉门中。

江南织绫词

作者: 施肩吾 朝代: 唐代

卿卿买得越人丝,贪弄金梭懒画眉。

女伴能来看新bE,鸳鸯正欲上花枝。

题破石铺

作者: 李吕 朝代: 宋代

往返数百里,上下几重山。

仆仆利名客,不知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