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世情薄 文翻注译赏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装欢 通:妆)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
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
和自己低声轻轻的说话,希望你也能够听到。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装欢 通:妆) 今时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
夜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声,心中再生一层寒意,夜尽了,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 怕人询问,我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
瞒、瞒、瞒。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96 . 2、 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年 :565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jiān)心事,独语斜阑(lán)。
难,难,难!
笺:写出。
斜阑:指栏杆。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装欢 通:妆) 病魂一句:描写精神忧惚,似飘荡不定的秋千索。
阑珊:衰残,将尽。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96 . 2、 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年 :565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jiān)心事,独语斜阑(lán)。
难,难,难!
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
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
和自己低声轻轻的说话,希望你也能够听到。
难、难、难。
笺:写出。
斜阑:指栏杆。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装欢 通:妆) 今时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
夜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声,心中再生一层寒意,夜尽了,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 怕人询问,我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
瞒、瞒、瞒。
病魂一句:描写精神忧惚,似飘荡不定的秋千索。
阑珊:衰残,将尽。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96 . 2、 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年 :565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装欢 通:妆) 唐婉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
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
这实为人间美事。
遗憾的是身为婆婆的陆游母亲对这位有才华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硬要逼着陆游把他相亲相爱的她给休了。
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
把唐婉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
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
有情人未成终生的眷属,唐婉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
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
唐婉征得赵士程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
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
唐婉则以此词相答。
词的上片交织着十分复杂的感情内容。
“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抒写了对于在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恨之情。
“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恶”,皆因“情”受到封建礼教的腐蚀。
《礼记·内则》云:“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陆母就是根据这一条礼法,把一对好端端的恩爱夫妻拆散了。
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之情,也借此两字得到了充分的宣泄。
“雨送黄昏花易落”,采用象征的手法,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
阴雨黄昏时的花,原是陆游词中爱用的意象。
其《卜算子曾借以自况。
唐婉把这一意象吸入己作,不仅有自悲自悼之意,而且还说明了她与陆游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晓风干,泪痕残”,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
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
这是多么的痛心啊!
以雨水喻泪水,在古代诗词中不乏其例,但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表达出内心的永无休止的悲痛,这无疑是唐婉的独创。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两句是说,她想把自己内心的别离相思之情用信笺写下来寄给对方,要不要这样做呢?
她在倚栏沉思独语。
“难、难、难!
”均为独语之词。
由此可见,她终于没有这样做。
只因封建礼教的残酷不仁。
这一叠声的“难”字,由千种愁恨,万种委屈合并而成,因此似简实繁,以少总多,既上承开篇两句而来,以表现出处此衰薄之世做人之难,做女人之更难;
又开启下文,以表现出做一个被休以后再嫁的女人之尤其难。
过片“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这三句艺术概括力极强。
“人成各”是就空间角度而言的。
作者从陆游与自己两方面设想:自己在横遭离异之后固然感到孤独,而深深爱着自己的陆游不也感到形单影只吗?
“今非昨”是就时间角度而言的。
其间包含着多重不幸。
从昨日的美满婚烟到今天的两地相思,从昨日的被迫离异到今天的被迫改嫁,这是多么不幸!
但不幸的事儿还在继续:“病魂常似秋千索。
”说“病魂”而不说“梦魂”,显然是经过考虑的。
梦魂夜驰,积劳成疾,终于成了“病魂”。
昨日方有梦魂,至今日却只剩“病魂”。
这也是“今非昨”的不幸。
更为不幸的是,改嫁以后,竟连悲哀和流泪的自由也丧失殆尽,只能在晚上暗自伤心。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四句,具体倾诉出了这种苦境。
“寒”字状角声之凄凉怨慕,“阑珊”状长夜之将尽。
这是彻夜难眠的人方能感受得如此之真切。
大凡长夜失眠,愈近天明,心情愈感烦躁,而此词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无暇烦躁,反而还要咽下泪水,强颜欢笑。
其心境之苦痛可想而知。
结句以三个“瞒”字作结,再次与开头相呼应。
既然可恶的封建礼教不允许纯洁高尚的爱情存在,那就把它珍藏在心底吧!
因此愈瞒,愈能见出她对陆游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忠诚。
与陆游的原词比较而言,陆游把眼前景、见在事融为一体,又灌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声情见称于后世。
而唐婉则不同,她的处境比陆游更悲惨。
自古“愁思之声要妙”,而“穷苦之言易好也”(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她只要把自己所遭受的愁苦真切地写出来,就是一首好词。
因此,此词纯属自怨自泣、独言独语的感情倾诉,主要以缠绵执着的感情和悲惨的遭遇感动古今。
两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虽然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分。
可谓各造其极,俱臻至境。
合而读之,颇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妙。
世传唐婉的这首词,在宋人的记载中只有“世情薄,人情恶”两句,并说当时已“惜不得其全阕”(详陈鹄《耆旧续闻》卷十)。
此词最早见于明代卓人月所编《古今词统》卷十及清代沈辰垣奉敕编之《历代诗余》卷一一八所引夸娥斋主人说。
由于时代略晚,故俞平伯怀疑这是后人依据残存的两句补写而成。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年 :565 .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文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文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
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
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
烟尘昏御道,......更多
太白词 文
奉和袭美病孔雀 文
读韩杜集 文翻注译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 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
六朝人称散文为笔。
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
倩(qiàn):请人代做。
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
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神仙传》记载,仙人王方平在蔡经家召麻姑来。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 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
六朝人称散文为笔。
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
倩(qiàn):请人代做。
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
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神仙传》记载,仙人王方平在蔡经家召麻姑来。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 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满庭芳·八足横戈 文
八足横戈,一身衷甲,将军致尔来前。
呼僮解缚,亟荐泽虞鲜。
族类横行草地,今骈首、鼎镬连连。
荆江上,不图霜后,风味似吴天。
晴川。
千里外,分甘遗远,多谢勤拳。
对香枨新酒,一洗腥膻。
慰我吟情归思,都忘却、张子鲈鳊。
持螯了,老饕作赋,佳话楚乡传。
隋宫 文翻注译赏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58-360 2、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02-205 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5、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7-318 6、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wú)城作帝家。
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帝家,帝都。
玉玺(xǐ)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玉玺:皇帝的玉印。
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
此处指唐高祖李渊。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
”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
《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 于今腐草无萤(yíng)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
”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
《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
《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
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地下”二句: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
《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昏腼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
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
后主舞女数十许,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即丽华也。
’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
丽华徐起,终一曲。
”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58-360 2、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02-205 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5、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7-318 6、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wú)城作帝家。
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帝家,帝都。
玉玺(xǐ)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玉玺:皇帝的玉印。
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
此处指唐高祖李渊。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
”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
《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 于今腐草无萤(yíng)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
”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
《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
《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
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地下”二句: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
《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昏腼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
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
后主舞女数十许,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即丽华也。
’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
丽华徐起,终一曲。
”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58-360 2、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02-205 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5、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7-318 6、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
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形容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
用“紫泉”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从而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
上句着一“锁”字,也突出了长安宫殿的雄伟。
经此一垫,下句顺势而来。
不居长安,另取江都,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已隐隐揭出。
一写景,一叙事,一暗写,一明说,写法虽异,但都是围绕批判亡国之君这一主皆而驱使笔墨的。
三、四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诗人以虚拟的语气说: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渊的手中,杨广不会以游幸江都为满足,他的锦帆,大概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
据史书记载:杨广不仅开凿了二千余里的通济渠,多次到江都去玩;
还开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拟通龙舟,置驿宫”,准备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罢了。
诗人从隋炀帝贪图游乐的众多史实中,信笔拈取他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予以讽刺。
用笔亦实亦虚,虚实结合。
说它“实”,是因为它是以历史故实和隋场帝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所以尽管夸大其事,而终不失史实和人物性格之真;
说它“虚”,是因为它揉入了诗人的艺术想象,是通过幻觉而产生出来的最高真实的假象。
实际生活中,锦帆之游是绝不会远及天涯的。
艺术创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玉玺”一联是深得此道的佳句。
在修辞上,此联采用了上下蝉联、一气奔腾的流水对,使诗句呈现出圆熟流美的动态。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涉及有关杨广逸游的两个故实。
一个是放萤:杨广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在江都也放萤取乐,还修了个“放萤院”。
另一个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树映龙舟。
”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
“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不仅是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
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杨广为了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绝种。
“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上句说“于今”“无”,自然暗示昔日“有”;
下句说“终古”“有”,自然暗示当日“无”。
从前杨广“乘兴南游”,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
隋堤垂杨,暮鸦自然不敢栖息。
只有在杨广被杀,南游已成陈迹之后,日暮归鸦才敢飞到隋堤垂杨上过夜。
这两句今昔对比,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只表现对比的一个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故实,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陈叔宝因荒淫亡国,投降隋朝,和当时隋朝的太子杨广很相熟。
杨广当了天子,乘龙舟游江都的时候,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等相遇,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
这首舞曲是陈叔宝所作。
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
诗人在这里特意提到它,意为杨广目睹了陈叔宝荒淫亡国之事,却不吸取教训,既纵情龙舟之游,又迷恋亡国之音,终于重蹈陈叔宝的覆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诗在最后发问:他如果在地下遇见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
问而不答,余味无穷。
此诗取材于前朝亡国故实,以诗的语言,批判亡国之君,晓喻晚唐皇上,立意高远。
篇中以实词撑住全诗,以虚词斡旋其间,取得了既整饬工严又流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53-1155 2、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3、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4、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5、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