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郁郁涧底松 文翻注译赏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郁(yù)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以彼径寸茎(jīng),荫(yīn)此百尺条。
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世胄蹑(niè)高位,英俊沉下僚(liáo)。
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履、登。
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ěr)汉貂(diāo)。
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郁(yù)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以彼径寸茎(jīng),荫(yīn)此百尺条。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世胄蹑(niè)高位,英俊沉下僚(liáo)。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履、登。
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ěr)汉貂(diāo)。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
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
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形象鲜明,表现含蓄。
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
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
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
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
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
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
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
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
不均称尺,务随爱憎。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
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晋书·刘毅传》)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
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
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
金,指金日磾家族。
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
张,指张汤家族。
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
“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
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
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
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
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
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
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98-399页
咏史八首·其一 文注赏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弱冠:古代的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叫“弱冠”。
柔翰:毛笔。
这句是说二十岁就擅长写文章。
荦:同跞。
卓跞:才能卓越。
这句是说博览群书,才能卓异。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过秦:即《过秦论》,汉贾谊所作。
子虚:即《子虚赋》,汉司马相如所作。
准、拟:以为法则。
这两句是说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准则,作赋以《子虚赋》为典范。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鸣镝(dí敌):响箭,本是匈奴所制造,古时发射它作为战斗的信号。
这句是说边疆苦于敌人的侵犯。
檄(xí习):檄文,用来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毛,以示紧急,所以叫“羽檄”。
这句是说告急的文书驰传到京师。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胄:头盔。
甲胄士:战士。
这句是说自己虽不是战士。
畴昔:往时。
穰苴(rāngjū):春秋时齐国人,善治军。
齐景公因为他抵抗燕、晋有功,尊为大司马,所以叫“司马穰苴”,曾著《兵法》若干卷。
这句是说从前也读过司马穰苴兵法。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铅刀贵一割:用汉班超上疏中的成语。
李善注引《东观汉记》:“班超上疏曰:臣乘圣汉威神,冀俲铅刀一割之用。
”铅质的刀迟钝,一割之后再难使用。
用来比喻自己才能低劣。
这句是说自己的才能虽然如铅刀那样迟钝,但仍有一割之用。
骋:施。
良图:好的计划。
这句是说还希望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负。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眄(miǎn):看。
澄:清。
江湘:长江。
邰希萱水,是东吴所在,地处东南,所以说“左眄”。
羌胡:即少数民族的羌族,在甘肃、青海一带,地在西北,所以说“右盼”。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爵:禄位。
田庐:家园。
这两句是说要学习鲁仲连那样,为平原君却秦兵,功成身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280-289年)的杰出作家。
他的诗赋成就很高。
《三都赋》使“洛阳纸贵”,他的诗,谢灵运认为“古今难比”,钟嵘《诗品》也列为“上品”。
《咏史八首》是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所以刘勰说:“拔萃于《咏史》”(《文心雕龙·才略》)。
《咏史》诗,并不始于左思。
东汉初年,班固已有《咏史》诗,但是,这首诗的写法只是“概括本传,不加藻饰”,而左思的《咏史》诗,并不是概括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借以咏怀。
所以何焯说:“题云《咏史》,其实乃咏怀也。
”又说:“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概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
太冲多摅胸臆,此又其变。
”(《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认为左思《咏史》是“咏史”类诗歌的变体,其实这是“咏史”诗的新发展。
左思《咏史》诗,抒写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
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限制,当时出身寒门的有才能的人,壮志难酬,不得已,只好退而独善其身,做一个安贫知足的“达士”。
这组诗表现了诗人从积极入世到消极避世的变化过程。
这是封建社会中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有理想有才能的知识分子的不平之鸣。
第一首写自己的才能和愿望,可以看做是这组诗的序诗。
开头四句,写自己的博学能文。
“弱冠弄柔翰”,是说自己二十岁时就舞文弄墨,善于写作文章了。
“卓荦观群书”,写自己博览群书,才学出众。
这两句实为互体,意思是说:我二十岁时已才学出众了,不仅善于写作,而且博览群书。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正是由于左思博览群书,才能善于写作,才能“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即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典范,作赋以《子虚赋》为楷模。
《过秦论》,西汉贾谊所作,是其政论中的名篇;
《子虚赋》,西汉司马相如所作,为赋中名篇。
左思著论作赋以他们的作品为榜样,说明他的见识与才能,颇有自负的意味。
“边城苦鸣镝”四句,写自己兼通军事。
“鸣镝”乃是战斗的信号。
边疆发生战争,告急的文书飞快地传到京城。
这里,可能是指公元279年,对鲜卑树能机部和对孙皓的战争。
《晋书·武帝纪》:“(咸宁)五年(279)春正月,虏帅树能机攻陷凉州。
乙丑,使讨虏护军武威太守马隆击之。
……十一月,大举伐吴……十二月,马隆击叛虏树能机,大破,斩之,凉州平。
”烽火燃起,诗人虽非将士,可是也曾读过《司马穰苴兵法》一类兵书。
他认为自己不仅有文才,而且也有武略,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应该为国效劳。
“长啸激清风”四句,写自己的志气和愿望。
诗人放声长啸,啸声在清风中激荡,志气豪迈,东吴哪里放在眼中。
他想,一把很钝的铅刀,都希望能有一割之用,自己即使才能低劣,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良图”(良好的愿望)。
至于什么是诗人的“良图”,“左眄澄江湘”四句,作了具体的回答:消灭东南的东吴,平定西北的羌胡。
功成之后,不受封赏,归隐田园。
前两句表达的是晋武帝《伐吴诏》中“南夷句吴,北威戎狄”的意思。
后两句正是他歌颂的鲁仲连精神:“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就感情言,前者雄壮,后者恬淡,这种错综复杂的感情是统一的,表现了诗人既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贪恋富贵的精神。
还需要提及的是,可以根据“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诸句确定《咏史八首》的写作年代。
晋武帝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公元280年(太康元年)三月,孙皓投降。
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正月,讨伐鲜卑树能机部,十二月,大破之。
所以,何焯认为“诗作于武帝时,故但曰‘东吴’。
凉州屡扰,故下文又云:‘定羌胡’”。
(《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可见《咏史》八首写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之前。
清人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左太冲《咏史》似论体。
”但是,诗人的议论是以形象表现出来的,并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恰恰相反,诗中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此诗意气豪迈,情感昂扬,很容易使人想起曹植。
曹植诗云:“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白马篇》),“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杂诗》)。
曹植为国赴难,建功立业的志愿,都被曹丕父子扼杀了,他郁郁不得志地度过自己不幸的一生。
左思“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壮志雄心,被当时的门阀制度断送了,所以,诗人愤怒地向门阀制度提出了控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娇女诗 文翻注译赏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更多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我家有娇女,小媛和大芳。
皮肤很白净。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小媛叫纨素,笑脸很阳光。
口齿更伶俐。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头发遮宽额,两耳似白玉。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早到梳妆台,画眉像扫地。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口红染双唇,满嘴淋漓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说话娇滴滴,如同连珠炮。
爱耍小性子,一急脚发跳。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笔爱红管,写字莫指望。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玩书爱白绢,读书非所愿。
略识几个字,气焰冲霄汉。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她姐字惠芳,面目美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喜穿轻淡装,楼边常溜达。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举笔学张敞,点朱老反复。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涂抹眉嘴间,更比织布累。
照镜就着迷,总是忘织布。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从容跳赵舞,展袖飞鸟翅。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奏乐调弦时,书籍靠边去。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粗看屏风画,不懂敢批评。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画为灰尘蚀,真义已难明。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追逐园林里,乱摘未熟果。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红花连紫蒂,萍实抛掷多。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贪花风雨中,跑去看不停。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为踩霜雪耍,鞋带捆数重。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吃饭常没劲,零食长精神。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笔墨收起了,很久不动用。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一听拨浪鼓,拖鞋往外冲。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为使汤快滚,对锅把火吹。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白袖被油污,衣服染成黑。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衣被都很厚,脏了真难洗。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长期被娇惯,心气比天高。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听说要挨打,对墙泪滔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娇女:据《左棻墓志》记载,左思有两个女儿,长名芳,次名媛。
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及左媛。
皎皎:光彩的样子。
白晳:面皮白净。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小字:即乳名。
左媛,字纨素。
清历:清楚历落。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广额:宽广的额头。
晋时女子习尚广额。
邰希莞眉。
连壁:即双璧,形容双耳的白润。
这两句是说鬓发覆盖着广额,双耳象一对玉壁那样圆润。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明朝:犹清早。
黛:画眉膏,墨绿色。
类扫迹:像扫帚扫的似的。
形容天真澜漫,随意涂抹。
这两句是说自己早晨在梳妆台前画眉,把眉毛画得象扫帚扫的一样。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浓朱:即口红。
衍:漫,染。
丹唇:即朱唇。
黄吻:即黄口,本指小孩,这里指小孩的嘴唇。
吻:唇两边。
澜漫:淋漓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把口红涂的不但没有规则而且超过嘴唇范围,颜色也过浓。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连琐:滔滔不绝。
忿速:恼急。
忄画(huò):乖戾。
明:明晰干脆。
这两句是说撒娇时话语滔滔不绝,恼怒时便暴跳如雷。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握笔:执笔。
利:贪爱。
在这里是以什么为好的意思,就是说纨素抓笔虽然专挑贵重的彤管笔,写字却像画篆字一样随意画圈,不过是一种无心的模仿,根本就没有把字写好的意愿。
彤管:红漆管的笔。
古代史官所用。
篆刻:指写字。
益:进步。
这两句是说纨索喜欢用好笔写字,但不能期望有所长进,因为她写字不过是游戏。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绨(tí):厚绢,粗厚平光的丝织品,用来做书的封面。
素:白绢,所以书写。
矜:自夸。
就是喜欢拿最好的绢本书看,稍微懂一点就会引以为傲。
这两句是说纨素是由于喜爱绨素才翻书,一有所得便向人夸耀。
以上写纨素。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惠芳:左芳,字惠芳,是纨素之姊。
(见《左棻墓志》)粲:美好的样子。
如画:美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轻妆:谈妆。
纺绩:纺纱织布,续麻为缕叫绩。
这两句是说淡妆只喜欢临近楼边,光顾照镜子竟忘了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觯(zhì):疑当作觚,是一种写字用的笔。
京兆:指张敞。
张敞在汉宣帝时做京兆尹,曾为妻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
拟京兆:模仿张敞画眉。
的:古时女子面额的装饰,用朱色点成。
成复易:点额屡成屡改。
这两句是说惠芳握笔模仿张敞的样子画眉,学着点的,点成了涂了重点。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颊:嘴巴。
剧:疾速。
兼:倍。
机抒:纺织机。
这两句是说化妆时的紧张情况,倍于纺绩工作。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赵舞:古代赵国的舞蹈。
延袖:展袖。
翮:鸟羽的茎,今所谓翎管。
飞翮:飞翔的鸟翼。
这两句是说她喜好舒缓的赵舞,展开两只长袖象飞翔的鸟翼。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柱:琴瑟上架弦的木柱。
襞(bì):折叠。
这两句是说她又喜好弦乐,当她松紧琴瑟弦轴的时候,便漫不经心地把文史书籍都卷折起来。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屏风画:屏风上的绘画。
如见:仿佛看见,看得还不真切。
指擿:指点批评。
这两句是说对屏风上的绘画,还未看清楚就随便批评。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丹青:指屏风上的画。
尘暗:为尘土所蒙蔽。
明义:明显的意义。
赜(zé):幽深难见。
隐赜:隐晦。
这两句是说屏风上的画,日久为灰尘所蔽,明显的意义已经隐晦难知了。
以上写惠芳。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骛:乱跑。
果下:指果实下垂。
这两句是说在园林中乱跑,把未成熟的果实都生摘下来。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红葩:红花。
蒂(出):花和枝茎相连的地方。
萍实:是一种果实,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楚昭王渡江,见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园而赤。
昭王得到后,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萍实也,惟伯者为能获焉。
”《家语》为魏时王肃所伪造,它所说的“萍实”和此诗所咏当为一物。
骤:频繁。
抵掷:投掷。
这两句是说她们在萍实未成熟的时候,就连托摘下来,互相投掷玩耍。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华:即花,六朝以前无花字。
贪华:喜爱花。
眒(shěn)忽:左思《蜀都赋》:“鹰犬倏眒。
”眒忽当即倏眒之意,疾速也。
左思可能用的是当时的俗语。
适:往。
这两句是说她们因为喜爱园中的花,风雨中也跑去看几百次。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蹑:踏。
重:复。
綦(qí):鞋带。
这两句是说她们一定要到外面去踏雪游戏,为了防止鞋子脱落,便把鞋上横七竖八地系了许多绦带。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并心:疑和惼心或褊心同义。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又《诗经·魏风·葛屦》:“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意思都是狭窄的心肠。
肴撰:熟食的鱼肉叫肴,酒、牲、脯醢总名叫馔。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戢(jí):收藏。
闲:一作函,即书函(盒)。
案:即书案(桌)。
离逖:丢掉。
这两句是说她们把笔墨放在匣子里、案头上,相互之间一丢开就是很多天不动用。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动:辄。
钲(zhèng):《周礼·考工记》:“凫氏为钟鼓,上谓之钲。
”注:“钟腰之上,居钟体之正处曰钲。
”那末垆钲,当也指垆腰之正处。
屈:挫。
屣(xǐ)履:拖着鞋。
《后汉书·崔骃传》:“宪屣履迎门。
”李贤注:“屣履,谓纳履曳之而行,言忽遽也。
”这两句是说她们性急,鞋还未穿好,拖着就往外跑,不留神脚往往被垆钲碰破。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止为”句:丁福保根据《太平御览》改为“心为荼荈剧”。
按《太平御览》作“茶荈”,可能即“荼菽”之别写。
荼:苦菜。
菽:豆类。
这两种东西大概是古人所煮食的饮料。
据:急速。
鼎:三足两耳烹饪之器。
铄(钅历lì):即鬲,空足的鼎,也是烹饪器。
这两句是说她们心中为煎汤不熟而着急,因此对着鼎不停地吹。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阿锡:宋刻本《玉台新咏》作“阿緆”,锡与緆古字通。
司马相如《子虚赋》:“被阿緆”。
李善注引张揖曰:“阿,细缯也;
緆,细布也。
”这里指惠芳、纨素所穿的衣服料子。
这句和上句是说因为她们常在垆灶底下吹火,白袖被油点污了,阿緆被烟熏黑了。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衣被:衣服和被子。
重地:质地很厚。
水碧:可能是“碧水”的倒文。
这两句是说她们很淘气,为防止衣被破裂,所以用质地很厚的布做的,因此难于浸水洗濯。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孺子:儿童的通称。
长者:年长者。
这两句是说因为对她们的孩子脾气放任惯了,大人稍加督责,她们就引以为耻辱。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瞥:见。
当与杖:应当挨打。
向壁:对着墙壁。
向,面对。
这两句说她俩听见大人要打她们,便对着墙壁抹起眼泪来了。
以上是纨索、惠芳合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我家有娇女,小媛和大芳。
皮肤很白净。
娇女:据《左棻墓志》记载,左思有两个女儿,长名芳,次名媛。
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及左媛。
皎皎:光彩的样子。
白晳:面皮白净。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小媛叫纨素,笑脸很阳光。
口齿更伶俐。
小字:即乳名。
左媛,字纨素。
清历:清楚历落。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头发遮宽额,两耳似白玉。
广额:宽广的额头。
晋时女子习尚广额。
邰希莞眉。
连壁:即双璧,形容双耳的白润。
这两句是说鬓发覆盖着广额,双耳象一对玉壁那样圆润。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早到梳妆台,画眉像扫地。
明朝:犹清早。
黛:画眉膏,墨绿色。
类扫迹:像扫帚扫的似的。
形容天真澜漫,随意涂抹。
这两句是说自己早晨在梳妆台前画眉,把眉毛画得象扫帚扫的一样。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口红染双唇,满嘴淋漓赤。
浓朱:即口红。
衍:漫,染。
丹唇:即朱唇。
黄吻:即黄口,本指小孩,这里指小孩的嘴唇。
吻:唇两边。
澜漫:淋漓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把口红涂的不但没有规则而且超过嘴唇范围,颜色也过浓。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说话娇滴滴,如同连珠炮。
爱耍小性子,一急脚发跳。
连琐:滔滔不绝。
忿速:恼急。
忄画(huò):乖戾。
明:明晰干脆。
这两句是说撒娇时话语滔滔不绝,恼怒时便暴跳如雷。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笔爱红管,写字莫指望。
握笔:执笔。
利:贪爱。
在这里是以什么为好的意思,就是说纨素抓笔虽然专挑贵重的彤管笔,写字却像画篆字一样随意画圈,不过是一种无心的模仿,根本就没有把字写好的意愿。
彤管:红漆管的笔。
古代史官所用。
篆刻:指写字。
益:进步。
这两句是说纨索喜欢用好笔写字,但不能期望有所长进,因为她写字不过是游戏。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玩书爱白绢,读书非所愿。
略识几个字,气焰冲霄汉。
绨(tí):厚绢,粗厚平光的丝织品,用来做书的封面。
素:白绢,所以书写。
矜:自夸。
就是喜欢拿最好的绢本书看,稍微懂一点就会引以为傲。
这两句是说纨素是由于喜爱绨素才翻书,一有所得便向人夸耀。
以上写纨素。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她姐字惠芳,面目美如画。
惠芳:左芳,字惠芳,是纨素之姊。
(见《左棻墓志》)粲:美好的样子。
如画:美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喜穿轻淡装,楼边常溜达。
轻妆:谈妆。
纺绩:纺纱织布,续麻为缕叫绩。
这两句是说淡妆只喜欢临近楼边,光顾照镜子竟忘了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举笔学张敞,点朱老反复。
觯(zhì):疑当作觚,是一种写字用的笔。
京兆:指张敞。
张敞在汉宣帝时做京兆尹,曾为妻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
拟京兆:模仿张敞画眉。
的:古时女子面额的装饰,用朱色点成。
成复易:点额屡成屡改。
这两句是说惠芳握笔模仿张敞的样子画眉,学着点的,点成了涂了重点。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涂抹眉嘴间,更比织布累。
照镜就着迷,总是忘织布。
颊:嘴巴。
剧:疾速。
兼:倍。
机抒:纺织机。
这两句是说化妆时的紧张情况,倍于纺绩工作。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从容跳赵舞,展袖飞鸟翅。
赵舞:古代赵国的舞蹈。
延袖:展袖。
翮:鸟羽的茎,今所谓翎管。
飞翮:飞翔的鸟翼。
这两句是说她喜好舒缓的赵舞,展开两只长袖象飞翔的鸟翼。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奏乐调弦时,书籍靠边去。
柱:琴瑟上架弦的木柱。
襞(bì):折叠。
这两句是说她又喜好弦乐,当她松紧琴瑟弦轴的时候,便漫不经心地把文史书籍都卷折起来。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粗看屏风画,不懂敢批评。
屏风画:屏风上的绘画。
如见:仿佛看见,看得还不真切。
指擿:指点批评。
这两句是说对屏风上的绘画,还未看清楚就随便批评。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画为灰尘蚀,真义已难明。
丹青:指屏风上的画。
尘暗:为尘土所蒙蔽。
明义:明显的意义。
赜(zé):幽深难见。
隐赜:隐晦。
这两句是说屏风上的画,日久为灰尘所蔽,明显的意义已经隐晦难知了。
以上写惠芳。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追逐园林里,乱摘未熟果。
骛:乱跑。
果下:指果实下垂。
这两句是说在园林中乱跑,把未成熟的果实都生摘下来。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红花连紫蒂,萍实抛掷多。
红葩:红花。
蒂(出):花和枝茎相连的地方。
萍实:是一种果实,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楚昭王渡江,见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园而赤。
昭王得到后,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萍实也,惟伯者为能获焉。
”《家语》为魏时王肃所伪造,它所说的“萍实”和此诗所咏当为一物。
骤:频繁。
抵掷:投掷。
这两句是说她们在萍实未成熟的时候,就连托摘下来,互相投掷玩耍。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贪花风雨中,跑去看不停。
华:即花,六朝以前无花字。
贪华:喜爱花。
眒(shěn)忽:左思《蜀都赋》:“鹰犬倏眒。
”眒忽当即倏眒之意,疾速也。
左思可能用的是当时的俗语。
适:往。
这两句是说她们因为喜爱园中的花,风雨中也跑去看几百次。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为踩霜雪耍,鞋带捆数重。
蹑:踏。
重:复。
綦(qí):鞋带。
这两句是说她们一定要到外面去踏雪游戏,为了防止鞋子脱落,便把鞋上横七竖八地系了许多绦带。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吃饭常没劲,零食长精神。
并心:疑和惼心或褊心同义。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又《诗经·魏风·葛屦》:“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意思都是狭窄的心肠。
肴撰:熟食的鱼肉叫肴,酒、牲、脯醢总名叫馔。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笔墨收起了,很久不动用。
戢(jí):收藏。
闲:一作函,即书函(盒)。
案:即书案(桌)。
离逖:丢掉。
这两句是说她们把笔墨放在匣子里、案头上,相互之间一丢开就是很多天不动用。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一听拨浪鼓,拖鞋往外冲。
动:辄。
钲(zhèng):《周礼·考工记》:“凫氏为钟鼓,上谓之钲。
”注:“钟腰之上,居钟体之正处曰钲。
”那末垆钲,当也指垆腰之正处。
屈:挫。
屣(xǐ)履:拖着鞋。
《后汉书·崔骃传》:“宪屣履迎门。
”李贤注:“屣履,谓纳履曳之而行,言忽遽也。
”这两句是说她们性急,鞋还未穿好,拖着就往外跑,不留神脚往往被垆钲碰破。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为使汤快滚,对锅把火吹。
“止为”句:丁福保根据《太平御览》改为“心为荼荈剧”。
按《太平御览》作“茶荈”,可能即“荼菽”之别写。
荼:苦菜。
菽:豆类。
这两种东西大概是古人所煮食的饮料。
据:急速。
鼎:三足两耳烹饪之器。
铄(钅历lì):即鬲,空足的鼎,也是烹饪器。
这两句是说她们心中为煎汤不熟而着急,因此对着鼎不停地吹。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白袖被油污,衣服染成黑。
阿锡:宋刻本《玉台新咏》作“阿緆”,锡与緆古字通。
司马相如《子虚赋》:“被阿緆”。
李善注引张揖曰:“阿,细缯也;
緆,细布也。
”这里指惠芳、纨素所穿的衣服料子。
这句和上句是说因为她们常在垆灶底下吹火,白袖被油点污了,阿緆被烟熏黑了。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衣被都很厚,脏了真难洗。
衣被:衣服和被子。
重地:质地很厚。
水碧:可能是“碧水”的倒文。
这两句是说她们很淘气,为防止衣被破裂,所以用质地很厚的布做的,因此难于浸水洗濯。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长期被娇惯,心气比天高。
孺子:儿童的通称。
长者:年长者。
这两句是说因为对她们的孩子脾气放任惯了,大人稍加督责,她们就引以为耻辱。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听说要挨打,对墙泪滔滔。
瞥:见。
当与杖:应当挨打。
向壁:对着墙壁。
向,面对。
这两句说她俩听见大人要打她们,便对着墙壁抹起眼泪来了。
以上是纨索、惠芳合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娇女诗》是中国最早吟咏少女情态诗之一。
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逗人喜爱的娇憨,同时也写出了两个女儿令人哭笑不得的天真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
此诗采用了分总式的表现结构方式,开头简洁利落点出“娇女”主题。
接着用了十四句描写小女儿纨素,中间十六句描写大女儿惠芳,诗人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两个不同年龄的幼女形象,小女儿娇憨笨拙,稚气横生;
大女儿矜持爱美,稚气未脱。
后半部分合纵写了她们共有的童年顽劣乐趣,同时展现了她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字里行间闪烁着一个慈父忍俊不禁的爱意和家庭生活特有的情趣。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左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左芳,小字“惠芳”,小女儿叫左媛,小字“纨素”两个女儿长的白皙靓丽。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诗人很得意自己孩子说话的伶俐。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额头很宽,鬓发下垂盖住前额,双耳白润,就像一双相连的美玉。
诗人以父亲的慈爱,从不同角度品味女儿的可爱。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一亮就跑到梳妆台前玩弄化妆品,抓起眉笔乱画,把眉毛画的很不像样,就像扫把扫过一样。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这两句写纨素笨拙地模仿大人化妆,显示出幼童爱美的娇憨。
这一段清晰可见活灵活现的刻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个跃然纸上宽额白嫩的小女孩,一大早照着镜子如猴子学人一般乱涂乱抹的笨拙憨态,叫人顿生忍俊不禁的欣然爱意。
“娇语若连锁,忿速乃明忄画”。
这又是一幅生动的童趣速写,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无忌任性。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这里陈述的是小孩子没有目的随意爱好。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这里描写了小孩子毫不掩饰的自信娇态。
以上写妹妹纨素,下文是写姐姐惠芳: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姐姐惠芳长的眉目如画光彩亮丽。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姐姐比妹妹会美且化妆淡雅,不像妹妹把个脸画的乱七八糟。
但是姐姐和妹妹一样爱化妆,常常坐在窗口入神地为自己化妆,对着镜子经常忘了纺花织布的份内事情。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汉朝的张敞做过京兆尹,他曾经为妻子画过眉,所以说“举觯拟京兆”,“立的”是在额头点上一种图案,如梅花,月牙或者一个圆点。
因为小孩子化妆技术不成熟,点的位置老是不当,所以点了嫌不好,擦掉了重新点,这样描来描去就有了重复的影子了。
诗人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虽说姐姐比妹妹的会打扮,但是化妆起来总归不如大人,尽管姿势摆的像京兆尹张敞画眉的样子,可画的结果还是不够完美以至留有擦不干净的重复影迹。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在眉间脸上来来回回地描摹,动作比织布穿梭还要辛苦几倍。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因为春秋时赵国的女乐以能歌善舞闻名,所以古人以赵舞指代歌舞。
“延”伸长的意思,“延袖”就是把长长的袖子甩开,晋代人衣袖宽松,甩开袖子有些类似唱戏的水袖。
这两句是说惠芳跳起舞来无拘无束自然大方,甩开袖子的翩翩姿势就像鸟儿展翅一样。
“上下弦柱间,文史辄卷襞”,她随着弦乐的节奏上下舞动,常常忘记了正在诵读的文史类书,所以把书卷折起来丢在一面不管了。
小孩子天性贪玩,好表现自己,喜欢歌舞,不愿专注于枯燥的文史学习。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有时候回头瞟一眼屏风上的画,还没有看清楚,就指指点点评论起来。
没有看清楚的原因,其一是小孩子不懂得仔细观察,其二是因为“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丹青:指屏风上的画。
小孩子不知道欣赏屏风画面的本来意旨,看到画面陈旧模糊就随意指责。
以上刻画的是姐姐惠芳。
下文是姐妹俩共同的喜好与顽劣。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驺抵掷”,她们常常飞奔在园子里,把没有成熟的果子生摘下来,把正开的鲜花连紫色的花托一起掐下来玩。
“萍实”是一种很大很贵重的果实。
相传楚王渡江看到江里,有一个斗大的红色园东西飘来,随从把这东西捞上来,没有人能够认识。
于是楚王派人去问孔子。
孔子说:“这个东西叫萍实,可以剖开吃。
并说萍实是一种吉祥物,只有功业大的人才能得到。
”于是楚王就把萍实吃了。
小孩子不知道萍实的珍贵,拿着它抛来抛去当皮球玩。
“贪花风雨中,倏眒数百适”,小女孩喜欢花,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到园子里去看。
就是说小孩子喜欢跑到园子里玩花,刮风下雨都无所顾忌,大人们不愿意让她们出去,但是却看不住她们,转眼的功夫她们就往园子里跑好几趟。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她们觉得雪天新鲜,偏爱在雪地里玩耍,大人们怕她们冷,可是拦不住她们。
“綦”在这里指代脚印,她们跑来跑去,雪地里踏下了重重叠叠的脚印。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
小女孩关注做饭做菜的事情,她们郑重其事的摆弄盘子,却不愿意写字,“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
”她们把笔墨收起来装在匣子里,放在书桌上,常常是一前一后地相跟着离开书桌老远。
只要外边有敲锣打缶的声音,她们就什么也不顾地往外跑,甚至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好,拖拉就跑出去了。
“止为荼菽据,吹嘘对鼎鬲”。
饭食对她们有吸引力,看着锅里煮饭,她们会消停下来,对着火吹,希望食物快点熟。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緆”,“阿”是细缯,“緆”细布,“阿緆”这里指细的丝织品或细布做成的衣服。
她们喜欢拨弄吃的,使得袖子上沾满油腻,衣服被烟雾熏黑。
所以“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就是说衣服的底色被油烟污染的看不出原来的底色,“碧”指水清亮,这里是干净的意思,她们的衣服脏的放在水里很难洗的干净清亮了。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小孩子任性,羞于接受大人的责备。
“瞥闻当与杖,掩泪具向壁”,感觉大人要打,就用手捂着眼泪躲到墙的一边去了。
这首诗用了不少当时的口语白话,所以有些字句难以给它恰当的解释。
但它确实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好诗。
俩少女稚气拙朴的情态和形态,写的真切生动,展现了自然本真的生命意趣,蕴含着人之初生的纯净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招隐二首 文注赏
咏史八首 文赏
咏史 文
咏史 文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咏史 文
招隐 文
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峭茜青葱间,竹柏得其真。
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
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
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