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直为经过行处乐, 不知虚度两京春。

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自从关路入秦川, 争道何人不戏鞭。

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远看骊岫入云霄, 预想汤池起烟雾。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野次喜雪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幸蜀西至剑门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剑门山高耸入云,险峻无比;我避乱到蜀,今日得以回京。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只见那如翠色屏风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如红色屏障的石壁,全凭五位大力士开出路径。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灌木丛生,好似缠绕旌旗,时隐时现;白云有如飞仙,迎面拂拭着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治理国家应该顺应时势,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们平定叛乱,建功立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剑门山高耸入云,险峻无比;我避乱到蜀,今日得以回京。幸蜀西至剑门:幸蜀:驾临四川。剑门,古县名,今四川省剑阁东北,因剑门山而得名。此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长安收复后从四川回京时,行至剑门时所写。銮舆:皇帝的车驾,此处是李隆基自指。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视称出狩。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只见那如翠色屏风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如红色屏障的石壁,全凭五位大力士开出路径。五丁开:传说中蜀道是由五个大力士(五丁)开通的。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灌木丛生,好似缠绕旌旗,时隐时现;白云有如飞仙,迎面拂拭着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治理国家应该顺应时势,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们平定叛乱,建功立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乘时:造就时势。勒铭才:建功立业的才能。西晋时张载作《剑阁铭》,晋世祖司马炎派人刻于石上。铭中有“兴时在德,险亦难恃”之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如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

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6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7-208页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

何为者:犹“何为乎”。

者:无义。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

《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欤?

”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

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

鄹氏邑:鄹人的城邑。

“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

否(pǐ):不通畅,不幸。

身否:身不逢时之意。

“伤麟”句: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

相传孔子见人捕获了麟,曾大为悲痛地说:麟出而死,我的愿望无法实现了。

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曰:‘孰为来哉!

孰为来哉!

’反袂拭面,涕沾袍。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今看”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之间。

……予殆将死也。

”两楹奠:指人死后灵柩停放于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

两楹:指殿堂的中间。

楹:堂前直柱。

奠:致祭。

末二句大意为:孔子说他曾经夜梦自己坐于两柱之间受人祭奠,他的梦于今天实现了。

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6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7-208页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

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

何为者:犹“何为乎”。

者:无义。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

《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欤?

”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如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

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

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

鄹氏邑:鄹人的城邑。

“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

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

“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

否(pǐ):不通畅,不幸。

身否:身不逢时之意。

“伤麟”句: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

相传孔子见人捕获了麟,曾大为悲痛地说:麟出而死,我的愿望无法实现了。

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曰:‘孰为来哉!

孰为来哉!

’反袂拭面,涕沾袍。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今看”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之间。

……予殆将死也。

”两楹奠:指人死后灵柩停放于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

两楹:指殿堂的中间。

楹:堂前直柱。

奠:致祭。

末二句大意为:孔子说他曾经夜梦自己坐于两柱之间受人祭奠,他的梦于今天实现了。

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6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7-208页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此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

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的情状。

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此诗用典极多。

首联“夫子何为者?

栖栖一代中”即出自《论语·宪问》:“微生亩问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

无乃为佞乎?

’孔子曰:‘非敢为佞,疾固也。

’”此句本是孔子的愤懑之言,孔子自称忙忙碌碌,并非逞口舌之长,只是痛恨世人顽固不化,才著书立说,教化世人。

作者化用此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虽终其一生于诸侯之间,劳碌不停,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

作者的同情之心,一览无余。

另一方面,孔子一生奔波劳苦,为的却是天下的苍生,虽屡遭误解,仍孜孜以求,这又是无比可敬的。

因此这一句诗便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

  颔联承接上句,依旧是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的旧居,孔安国《尚书序》载:“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

”写帝王诸侯想要扩建宫殿,也不敢妄动孔子的故居。

表明孔子的功绩即便贵为王侯也望尘莫及,旨在高度评价孔子的尊崇地位。

这里诗人借用此典故以孔子的旧邑故居因为其主人的威望,得以保存至今日,意在侧面说明孔子受后世万民的敬仰,故居尚且如此,何况孔子本人。

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重之情。

同时,在这里,诗人委婉地把帝王举止和孔子功绩结合起来,暗示读者自己也希望入孔子般,承载万民兴衰于双肩。

  颈联是孔子的自伤之词,也是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寂,凄凉的心境。

《论语·子罕》中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传说凤凰现身,河洛图出,是象征圣王出世的瑞兆,然而孔子生逢春秋乱世,刀兵四起。

诸侯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土、霸权、兵力,没有肯行仁义的圣王,因此孔子自叹儒学之道没有用武之地,而自己这些致力于推行德政的人也如那只被愚人猎捕的麒麟一般,早晚要被这个穷兵黜武的时代所绞杀。

“嗟身否”感怀身世,“伤麟怨”则叹息王道难行。

这些都足以唤起了人们对孔子的深深同情和深切的感慨。

也表明作者决意推行仁政,以告慰孔子泉下亡灵。

  尾联既是孔子“昨日”的梦想,也是“今日”的现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直都有拜祭孔子灵位的梦想,终得实现。

“两楹奠”出自《礼记·檀弓上》,本表示出祭奠礼仪的隆重与庄严,用于此,更意为后世对孔子的万分敬重,末句“与梦时同”又完全符合孔子生前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的梦境。

孔子不求生前得到大家的认同,只希望在自己死后,儒学能够得到弘扬,王道能够被人主推行,而今梦想成真,也算是对孔子辗转一生的弥补吧。

诗人举目仰望,孔子的塑像正端坐在殿堂前的两楹之间,受人祭拜。

作者满怀慰藉之情,祭拜于孔子的灵前,不论是叹惜、感伤,还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对孔子的“赞”中,以“与梦同”表达了自己对孔子梦想终于实现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明之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

  这首诗追述了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叹的命运。

为实现“郁郁乎文哉”的理想社会,孔子一生碌碌奔波,结果却无处安身,甚至被困陈蔡,险些丧命。

但孔子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道德信仰。

纵使明知凤图难出,王道难行,明知自己必将如麒麟般惨遭捕杀,也要坚守道德的崇高,只为将来自己的仁义思想能够大行于天下,为苍生谋福,也就在所不惜。

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深切同情,又赞美和褒扬了孔子。

结合史料可知,唐玄宗对儒学确实非常推崇,因而他对这位儒学创始人的感情也是真实而深挚的。

正是因为作者能把自己的崇敬融入到孔子的深致悼念中,才使得这首诗读来深切质朴,令人信服。

  就艺术形式来看,这首诗句句用典颇有堆砌典故之嫌,且诗语质朴无华,在遣词造句上也并无推陈出新之处,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此诗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胸襟在历代帝王之作中并不多见。

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悼念孔子所选择的视角十分准确也是一大成功之处。

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此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大事。

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

全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

比及一般的咏叹之诗,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7-208页

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你装饰珠宝的高高的发髻,最适合宫中流行的式样。

你的脸庞像莲花一样鲜嫩,肌肤白里透红散发馨香。

你青黑的眉毛不需人工描画,天生双眉入鬓又细又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不要倚仗自己有倾国之貌,应该嫁给一个有情有意的如意郎。

我和你正当青春年少,千万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2001:19-20 2、 弓保安著.唐五代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8-9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鲁卫情先重,亲贤爱转多。

冕旒丰暇日,乘景暂经过。

戚里申高宴,平台奏雅歌。

复寻为善乐,方验保山河。

题梅妃画真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赐道士邓紫阳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

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游兴庆宫作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代邸青门右,离宫紫陌陲。

庭如过沛日,水若渡江时。

绮观连鸡岫,朱楼接雁池。

从来敦棣萼,今此茂荆枝。

万叶传馀庆,千年志不移。

凭轩聊属目,轻辇共追随。

务本方崇训,相辉保羽仪。

时康俗易渐,德薄政难施。

鼓吹迎飞盖,弦歌送羽卮。

所希覃率土,孝弟一同规。

12345 共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