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园引

作者: 谢庄 朝代: 南北朝
鸿飞从万里,飞飞河岱起。辛勤越霜雾,联翩溯江汜。去旧国,违旧乡,旧山旧海悠且长。回首瞻东路,延翮向秋方。登楚都,入楚关,楚地萧瑟楚山寒。岁去冰未已,春来雁不还。风肃幌兮露濡庭,汉水初绿柳叶青。朱光蔼蔼云英英,离禽喈喈又晨鸣。菊有秀兮松有蕤,忧来年去容发衰。流阴逝景不可追,临堂危坐怅欲悲。轩鸟池鹤恋阶墀,岂忘河渚捐江湄。试托意兮向芳荪,心绵绵兮属荒樊。想绿苹兮既冒沼,念幽兰兮已盈园。夭桃晨暮发,春莺......更多

月赋

作者: 谢庄 朝代: 南北朝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味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阙,朏......更多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陈思王曹植,因友人应瑒和刘桢之先后去世,闲居在家,不免忧思重重。阁下长满了绿苔,台榭之间,也堆满了尘埃,心里默默在难过不快乐。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于是,半夜里起来去清扫长满了兰草的道路,整理桂苑,在寒山之中奏起了音乐。在出行时从简,于秋坡上行走,不再打着大伞。是时,横斜的银河在东方划出一条界线,太阳运行的方位与线路,也发生了变化,已从夏至时的偏北移向了冬至后的偏南,现在季节正处在秋冬之交。腾腾的雾露,使天空朦朦胧胧的,而明月的光芒却仍然漫天照射。他用低声沉吟《诗经·齐风》的“东方之月”;反复念诵《诗经·陈风》的“月出皎兮”。并即拿出笔和木板交给王粲,请他撰写文章。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味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王粲向陈王曹植施以跪拜礼后说:我生在东方僻壤,长在山野中的一个不学无术之士,本领有限,深怕有负君王重托之恩德。据我所知,地沉静在下,天高朗在上,天地形成之后,日具有“阳”的德性,月具有“阴”的精华。太阳挟着扶桑光彩自水里出来,月亮当太阳落入长满若木花的幽谷后,相继出来。且引着黑兔奔驰在天帝之台榭,又聚嫦娥于帝之后宫。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它则以上弦下弦之“月缺”现象,警戒人们不可自满;初生的月与成形之月,则以月之盈亏,启示人们应保持谦虚态度。月亮,一般都顺着地支十二个时辰运行,当月行至某一星宿时,就会发生天象的变化:如遇到毕宿星,就会下雨;遇到箕宿星就会刮风等。月亮还能为三台星座的星增加光华;也能为轩辕星座的星发扬光彩。月亮的光华照进三国东吴,而孙吴之帝业就繁荣昌盛;照到西汉,而使李夫人育女为皇后,汉道因此大顺大通。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当雾气散去,大地一片澄洁,乌云都蜷缩到天边,洞庭湖开始兴波作浪,湖边秋树也首见落叶。黄菊的芳香弥漫于山巅,寒雁的哀鸣也流浇在沙滩上。见那清朗的明月冉冉升起,向大地播散下柔和的光辉。群星的光华被清朗的月光所掩盖,那长长的银河,也因明月而失去了清晖。皎洁的月光照耀得大地如蒙上了一层白雪;那蔚蓝天空在月光下有如澄明透辙的镜子。宫中一爿爿高楼,被月光照得同霜一样的洁白,周围的台阶,也被照得似冰一样的明净。在如此月夜美景的逗诱下,君王讨厌白昼娱乐,而喜欢夜晚的欢宴。于是,停止了一切歌舞与音乐,离开点着辉煌蜡烛的宫室,来到月光照射着的厅堂,端上喷香的美酒,奏起幽雅悦耳的琴音,终于在月光下陶醉了。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  在这凄凉的月光如水的寒夜中,竹林里发出一种如歌似乐的声响。这时,至亲好友都不在身边,聚拢来的是一些孤身羁旅在外的人们。大家在听着夜晚鹤鸣之声,特感凄清;又闻到北方民族的音乐,奏的是一些凄凉的曲调。这些游子,也抚琴调起弦来,选奏那些风格委婉的乐曲。比如:饱含迟徊怨慕情调的《防露》和《阳阿》等古乐曲。于是,原来那些树林因风而发出的天然声响,现在也消失了;原来满是波纹的池水,此时波纹也不见了。总之,大气沉寂,万物歇息。在这种情景下,游子们心情郁结,满腹悲苦向何处寄托?找谁宣泄?惟有对着寒月倾诉。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其歌道:“远方的良人啊,音讯隔绝。地虽千里之隔,而明月却可共享。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迎风叹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实在太远,难以跨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  歌声未歇,而残月影子却将沉没。于是,满屋子里的人们都变了颜色,在徘徊着,彷徨着,像丢失了什么似的。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又接着唱道:“月亮已落啊白露将干,时间已晚啊无人与我归还。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回去吧,秋天的微霜会沾湿了人的衣衫。”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曹植说:好。于是命令侍从的下人,捧酒祝贺,进献玉璧。并表示牢记王粲的美言,反复诵读,永不厌烦。。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2、 斯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精讲》: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陈王:即曹植。应刘:即应玚和刘桢。端忧:正在忧愁之中。端:正。悄焉:忧愁的样子。疚怀:伤怀,忧心。怡:愉快。中夜:半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肃:肃静。腾吹寒山:在寒山上奏乐。弭:停。盖:车盖,这里代指车。阪:山坡。浚(jùn):深。崇岫(xiù):高高的峰峦。汉:天河。左界:象是划在天空的左边。北陆南躔:北陆星向南移动。躔:日月星宿运行的度次。暧:蔽,充满。沈吟:沉思吟味。齐章:指《诗经·齐风》,其中《东方之日》篇里有“东方之月兮”的句子。殷勤:殷切习思。陈篇:指《诗经·陈风》,其中《月出》篇里有“月出皎兮”的句子。仲宣:王粲的字。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味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鄙:边境。幽介:指出身寒微。樊:藩篱,丘樊指居处简索。昧道懵(měng)学:不通大道闇于学问。孤奉明恩:白白地受了君王的恩惠。孤:同“辜”。沈潜:指地。义:合宜。高明:指天。经:纲常。日以阳德:日具有阳的德行。月以阴灵:月具有阴的精华。擅:同“禅”,传位禅让。扶光:扶桑之光,指日光。东沼:指汤谷,传说中日出之处。嗣:继续。若:若木,神话传说中大树名,日落的地方。英:华西冥:指昧谷,传说中日入之处。玄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这里代月。帝台:帝王的台榭。素娥:指嫦娥。后庭:帝王的后宫。朒(nǜ):月初的缺月。脁(tiǎo):月末的缺月或月行失常轨。警:警惕。阙:同“缺”,缺点错误。朏(fěi):月初生明,月光不强,叫做朏或者叫做魄。冲:谦虚谨慎。顺辰:指月球顺着十二月的次序而言。通烛:普遍照耀。泽:雨。委:向下照耀。照:指月光。沦:向下照耀。精:指月光。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霁:雨止。山椒:山顶。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清质:指月亮。列宿:众星。掩:掩盖。缛:繁,指星光灿烂。长河:指天河。韬:隐藏。映:照耀。柔祇(qí):指地。圆灵:指天。连观:连接宫观。观:供帝王游憩的离宫别馆。霜缟:象霜一样的洁白。周除:四周的宫殿的台阶。弛:放下。县:即悬。清悬:指悬挂着的钟磬。即:就。登:进酒。荐:进献。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    风篁(huáng):风吹竹林。亲懿:即懿亲,指笃好的亲族。羇(jī)孤:指流落在外的人。皋(gāo)禽:鹤。《诗经》:“鹤鸣于九皋”。夕闻:晚间的叫声。朔管:笛子。秋引:秋天的曲调。弦桐:琴。练:选择。房露阳阿:都是古曲名。虚:停息。籁:风吹孔窍所发出的音响。沦:微波。纡轸:隐痛在心,郁结不解。愬(sù):向着。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迈:往。音尘:信息。阙:通“缺”。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就:接近,即将。回遑:内心彷徨,没有着落。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晞:干。晏:晚。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佳期:约会,这里指期会的人。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执事:这里指左右侍奉的人。献寿:进酒祝贺。羞:进献。佩:带。玉音:对别人言辞的敬称。复:指反复诵读。斁(yi):厌烦。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2、 斯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精讲》: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陈思王曹植,因友人应瑒和刘桢之先后去世,闲居在家,不免忧思重重。阁下长满了绿苔,台榭之间,也堆满了尘埃,心里默默在难过不快乐。  陈王:即曹植。应刘:即应玚和刘桢。端忧:正在忧愁之中。端:正。悄焉:忧愁的样子。疚怀:伤怀,忧心。怡:愉快。中夜:半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于是,半夜里起来去清扫长满了兰草的道路,整理桂苑,在寒山之中奏起了音乐。在出行时从简,于秋坡上行走,不再打着大伞。是时,横斜的银河在东方划出一条界线,太阳运行的方位与线路,也发生了变化,已从夏至时的偏北移向了冬至后的偏南,现在季节正处在秋冬之交。腾腾的雾露,使天空朦朦胧胧的,而明月的光芒却仍然漫天照射。他用低声沉吟《诗经·齐风》的“东方之月”;反复念诵《诗经·陈风》的“月出皎兮”。并即拿出笔和木板交给王粲,请他撰写文章。  肃:肃静。腾吹寒山:在寒山上奏乐。弭:停。盖:车盖,这里代指车。阪:山坡。浚(jùn):深。崇岫(xiù):高高的峰峦。汉:天河。左界:象是划在天空的左边。北陆南躔:北陆星向南移动。躔:日月星宿运行的度次。暧:蔽,充满。沈吟:沉思吟味。齐章:指《诗经·齐风》,其中《东方之日》篇里有“东方之月兮”的句子。殷勤:殷切习思。陈篇:指《诗经·陈风》,其中《月出》篇里有“月出皎兮”的句子。仲宣:王粲的字。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味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王粲向陈王曹植施以跪拜礼后说:我生在东方僻壤,长在山野中的一个不学无术之士,本领有限,深怕有负君王重托之恩德。据我所知,地沉静在下,天高朗在上,天地形成之后,日具有“阳”的德性,月具有“阴”的精华。太阳挟着扶桑光彩自水里出来,月亮当太阳落入长满若木花的幽谷后,相继出来。且引着黑兔奔驰在天帝之台榭,又聚嫦娥于帝之后宫。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它则以上弦下弦之“月缺”现象,警戒人们不可自满;初生的月与成形之月,则以月之盈亏,启示人们应保持谦虚态度。月亮,一般都顺着地支十二个时辰运行,当月行至某一星宿时,就会发生天象的变化:如遇到毕宿星,就会下雨;遇到箕宿星就会刮风等。月亮还能为三台星座的星增加光华;也能为轩辕星座的星发扬光彩。月亮的光华照进三国东吴,而孙吴之帝业就繁荣昌盛;照到西汉,而使李夫人育女为皇后,汉道因此大顺大通。  鄙:边境。幽介:指出身寒微。樊:藩篱,丘樊指居处简索。昧道懵(měng)学:不通大道闇于学问。孤奉明恩:白白地受了君王的恩惠。孤:同“辜”。沈潜:指地。义:合宜。高明:指天。经:纲常。日以阳德:日具有阳的德行。月以阴灵:月具有阴的精华。擅:同“禅”,传位禅让。扶光:扶桑之光,指日光。东沼:指汤谷,传说中日出之处。嗣:继续。若:若木,神话传说中大树名,日落的地方。英:华西冥:指昧谷,传说中日入之处。玄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这里代月。帝台:帝王的台榭。素娥:指嫦娥。后庭:帝王的后宫。朒(nǜ):月初的缺月。脁(tiǎo):月末的缺月或月行失常轨。警:警惕。阙:同“缺”,缺点错误。朏(fěi):月初生明,月光不强,叫做朏或者叫做魄。冲:谦虚谨慎。顺辰:指月球顺着十二月的次序而言。通烛:普遍照耀。泽:雨。委:向下照耀。照:指月光。沦:向下照耀。精:指月光。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当雾气散去,大地一片澄洁,乌云都蜷缩到天边,洞庭湖开始兴波作浪,湖边秋树也首见落叶。黄菊的芳香弥漫于山巅,寒雁的哀鸣也流浇在沙滩上。见那清朗的明月冉冉升起,向大地播散下柔和的光辉。群星的光华被清朗的月光所掩盖,那长长的银河,也因明月而失去了清晖。皎洁的月光照耀得大地如蒙上了一层白雪;那蔚蓝天空在月光下有如澄明透辙的镜子。宫中一爿爿高楼,被月光照得同霜一样的洁白,周围的台阶,也被照得似冰一样的明净。在如此月夜美景的逗诱下,君王讨厌白昼娱乐,而喜欢夜晚的欢宴。于是,停止了一切歌舞与音乐,离开点着辉煌蜡烛的宫室,来到月光照射着的厅堂,端上喷香的美酒,奏起幽雅悦耳的琴音,终于在月光下陶醉了。  霁:雨止。山椒:山顶。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清质:指月亮。列宿:众星。掩:掩盖。缛:繁,指星光灿烂。长河:指天河。韬:隐藏。映:照耀。柔祇(qí):指地。圆灵:指天。连观:连接宫观。观:供帝王游憩的离宫别馆。霜缟:象霜一样的洁白。周除:四周的宫殿的台阶。弛:放下。县:即悬。清悬:指悬挂着的钟磬。即:就。登:进酒。荐:进献。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  在这凄凉的月光如水的寒夜中,竹林里发出一种如歌似乐的声响。这时,至亲好友都不在身边,聚拢来的是一些孤身羁旅在外的人们。大家在听着夜晚鹤鸣之声,特感凄清;又闻到北方民族的音乐,奏的是一些凄凉的曲调。这些游子,也抚琴调起弦来,选奏那些风格委婉的乐曲。比如:饱含迟徊怨慕情调的《防露》和《阳阿》等古乐曲。于是,原来那些树林因风而发出的天然声响,现在也消失了;原来满是波纹的池水,此时波纹也不见了。总之,大气沉寂,万物歇息。在这种情景下,游子们心情郁结,满腹悲苦向何处寄托?找谁宣泄?惟有对着寒月倾诉。  风篁(huáng):风吹竹林。亲懿:即懿亲,指笃好的亲族。羇(jī)孤:指流落在外的人。皋(gāo)禽:鹤。《诗经》:“鹤鸣于九皋”。夕闻:晚间的叫声。朔管:笛子。秋引:秋天的曲调。弦桐:琴。练:选择。房露阳阿:都是古曲名。虚:停息。籁:风吹孔窍所发出的音响。沦:微波。纡轸:隐痛在心,郁结不解。愬(sù):向着。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其歌道:“远方的良人啊,音讯隔绝。地虽千里之隔,而明月却可共享。  迈:往。音尘:信息。阙:通“缺”。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迎风叹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实在太远,难以跨越。”  就:接近,即将。回遑:内心彷徨,没有着落。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  歌声未歇,而残月影子却将沉没。于是,满屋子里的人们都变了颜色,在徘徊着,彷徨着,像丢失了什么似的。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又接着唱道:“月亮已落啊白露将干,时间已晚啊无人与我归还。  晞:干。晏:晚。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回去吧,秋天的微霜会沾湿了人的衣衫。”  佳期:约会,这里指期会的人。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曹植说:好。于是命令侍从的下人,捧酒祝贺,进献玉璧。并表示牢记王粲的美言,反复诵读,永不厌烦。  执事:这里指左右侍奉的人。献寿:进酒祝贺。羞:进献。佩:带。玉音:对别人言辞的敬称。复:指反复诵读。斁(yi):厌烦。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2、 斯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精讲》: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味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一   由古至今,文人雅士以“月”为题的诗文不胜枚举,从《古今图书集成》所搜罗的作品,即可见一斑。谢庄有五子,他替他们取了甚为风雅的名字,分别是飏、朏、颢、从(上有山)、瀹(上有草)。有风,有月,有山,有水,可见谢氏是个性情中人,甚为风雅,且对“月”定有一份难以名状的好感,故也以“月”为题,创作了《月赋》。纵然在当时,人们对《月赋》的评价已十分不一致,如,宋孝武帝为之“称叹良久”,认为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佳作;颜延之则说:“美则美矣,但庄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人更拿它来和宋玉的《风赋》、谢惠连的《雪赋》做比较,但看法仍有分歧。就以“月”为题的文学作品来看,谢庄的《月赋》仍是其中的翘楚,否则,像《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就不会相当一致地都收录了这篇文章。   二   我们可以发现谢庄的行文并不直接切入主题——“月”,而是拿曹植和王粲来替自己说话,先是以“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作为起笔。之后,陈王“抽毫进牍,以命仲宣”,让主角转到王粲身上,文章由此处宕开,最后,再以陈王连连称“善”作结。以这样的虚构来从事文学创作,谢庄并非头一位,这种以构拟的人物进行对话的行文方式,早已成了“赋”文学的一特征。   而谢庄仅仅是踵继前人的作法,却引来不少的批评,认为《月赋》既然借历史人物来创作,但也该考虑到是否合乎史实。如,王粲死于建安二十二年春,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也都卒于这一年,而到了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才被封为陈王,谢庄却称曹植为“陈王”,又有说既已假托王粲之口来抒发情感,就不应该写入孙坚夫人梦月入怀而生孙策的传说事件。这样听起来似乎言之成理,但,对于一篇非史非传的文学作品而言,我们理当以较感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不应如此苛责,因为他并不损害文章的美感。   由于《月赋》以“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为开头,让谢庄笔下的“月”注定以愁忧的形态出现。风月、山水本是无情的,因人而沾染了许多的情感,“月”亦是如此,它本身并没有喜怒哀乐,是谢庄希望让它带著情感的色彩。而长年为病所苦的谢庄,自称已是“常如行尸”而“无意于人间”。有这样的情怀,心中那份说不尽的哀戚,当然也很容易地渲染了所见到的“月”。   人也会随著外在景观的改变,而体悟自我,所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指的正是这个道理,而一年四季中,最容易让人有悲伤、凋零之感的,应是“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天,在这样的季节里,“月”自然也会浸染惆怅与孤凄。所以,谢希逸也就以秋天的“月”作为《月赋》描写的主题对象。   三   “月”既然是全文描写的主题对象,而谢庄在四百四十三个字中,直接点出“月”字的,虽然仅有六次,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曹子建因刚遭受知己亡故之痛,忧闷不乐,已久未出游,夜半时分愁绪又起,遂外出解闷。遥望着天空,见到“白露暧空,素月流天”,心中不胜感慨,低声吟诵起《诗》句来,仍觉不足以消愁解闷,于是要王仲宣为此情此景写一篇文章。原本愁思是闷在曹植的内心里,因为偶然之间见到“月”,那份内在的情绪也就有了一个可供寄托的外在具象——“月”,让无情的“月”和有情的人彼此接触在一起,展开了对“月”的描写。   王粲在陈王授意之下,先是一番的谦虚,述说自己的不才,幸蒙陈王的恩宠,不敢有负此恩,只好姑且一试,接著就说道:“日以阳德,月以阴灵。”以类此“日”、“月”的对比,及其延伸出的“阳”、“阴”观念做为开头,引领出种种附着人的价值观的“月”和“月”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是铺陈、说理的成分多,而写景、抒情的成分甚少,“朒朓警阙,朏魄示冲”,将“月”相的变化说成了是在警示人君的作为须合德,须谦冲;“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更引用了梦“月”入怀的神秘传说,让“月”与朝代、家国的兴衰产生了一定的系连,凡此种种,想必是汉赋“铺采摛文”和“劝百讽一”的遗型。   写完了“月”的种种典故,谢庄又继续借王粲之口,连写了十四句优美异常的文字,虽没直接点明就是在写“月”,但句句扣紧“月”:先是以六个句子来描写天上的云气、地上的湖光山色的种种,为月的升起营造出不凡的气象;等到月由东方缓缓升起,也仅以“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如此不著痕迹的笔法写出;接著,又是以六个句子来形容月色本身和月色底下的景况。正由于月色是如此的俊美,君王也因而喜爱此月,罢去所有的歌舞,也就“去烛房,即月殿”,此时才明言“月”字,做为前文的说明,也为后文预留了线索。   走向“月”殿,带来了羁旅的几许孤寂,感受到至亲好友不在的凄楚,王粲的“月”也从没有直接感情的柔美,转为诱发感慨的凄美。此时,不管是天籁,还是乐音,听来一切都是那么凄苦异常,更反过来使人有一种无限的郁结萦绕于胸,最后发现唯有“愬皓月而长歌”,才能消解种种的不乐。因“月”引发愁绪,也唯对“月”长歌才能消除愁绪,表示只能与“月”对话,这就更显出羁旅的孤独与悲哀。   对“月”长歌什么呢?“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望着“月”,一时间感到虽与美人相隔甚远而无法相见,但那共有的明“月”可以传递彼此的信息,也算稍稍慰藉相思之苦,回过神来,发现距离终究是无法超越的。这种因“月”而引发对家乡、对情人的相思,可说是千古不变的母题。由于唱得深情款款,听者也听得入神,却霎然而止,听者恍然若失,于是又歌一曲:“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月”将西没,是岁也将终了,要人趁时光尚好时回去,正与“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的“月”升起的情形相呼应,做为完美的结束。   最后,陈王的连连称“善”,不但给予王粲一个回应,也算回应了文前的“陈王初丧应、刘”,总结了全文。   四   据史书的记载,与谢庄同时的袁淑,看过谢庄所作的《赤鹦鹉赋》之后,曾感叹道:“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李调元称此赋“属对工整”,且认为是“律赋先声”。而与《赤鹦鹉赋》同一时期所作的《月赋》,亦运用了许多整饬的对偶,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对,甚至有骈四俪六的句式。以最为人所称道的“若夫气霁地表”至“周除冰净”一段为例:   “气霁地表”对“云敛天末”   “洞庭始波”对“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对“雁流哀于江濑”   “升清质之悠悠”对“降澄辉之蔼蔼”   “列宿掩缛”对“长河韬映”   “柔只雪凝”对“圆灵水镜”   “连观霜缟”对“周除冰净”   十六句中两两对偶,有五组四字句对,二组六字句对,而且前八句更是“四、四;四、四;六、六;六、六”的骈四俪六的句式;且“末”、“脱”二字同一韵,“濑”、“蔼”二字又一韵,“映”、“镜”、“净”三字也同韵,知其亦开始讲求押韵。   总之,《月赋》除了情感的表达甚为成功,结构上亦是自为完整的一体,句子的对偶、押韵,也充分展现了“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的时代特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推荐内容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此处情怀欲问天。

相期相就复何年。

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

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

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

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

烟尘昏御道,......更多

太白词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风为幄,云为盖。

满堂烂,神既至。

纷醉饱,锡以雨。

百川溢,施沟渠,歌且舞兮。

奉和袭美病孔雀

作者: 陆龟蒙 朝代: 唐代

懒移金翠傍檐楹,斜倚芳丛旧态生。

唯奈瘴烟笼饮啄, 可堪春雨滞飞鸣。

鸳鸯水畔回头羡,豆蔻图前举眼惊。

争得鹧鸪来伴著,不妨还校有心情。

读韩杜集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 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

六朝人称散文为笔。

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

倩(qiàn):请人代做。

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

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神仙传》记载,仙人王方平在蔡经家召麻姑来。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 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

六朝人称散文为笔。

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

倩(qiàn):请人代做。

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

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神仙传》记载,仙人王方平在蔡经家召麻姑来。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 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满庭芳·八足横戈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代

八足横戈,一身衷甲,将军致尔来前。

呼僮解缚,亟荐泽虞鲜。

族类横行草地,今骈首、鼎镬连连。

荆江上,不图霜后,风味似吴天。

晴川。

千里外,分甘遗远,多谢勤拳。

对香枨新酒,一洗腥膻。

慰我吟情归思,都忘却、张子鲈鳊。

持螯了,老饕作赋,佳话楚乡传。

隋宫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58-360 2、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02-205 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5、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7-318 6、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wú)城作帝家。

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帝家,帝都。

玉玺(xǐ)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玉玺:皇帝的玉印。

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

此处指唐高祖李渊。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

”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

《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 于今腐草无萤(yíng)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

”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

《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

《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

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地下”二句: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

《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昏腼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

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

后主舞女数十许,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即丽华也。

’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

丽华徐起,终一曲。

”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58-360 2、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02-205 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5、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7-318 6、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wú)城作帝家。

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帝家,帝都。

玉玺(xǐ)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玉玺:皇帝的玉印。

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

此处指唐高祖李渊。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

”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

《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 于今腐草无萤(yíng)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

”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

《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

《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

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地下”二句: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

《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昏腼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

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

后主舞女数十许,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即丽华也。

’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

丽华徐起,终一曲。

”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58-360 2、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02-205 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5、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7-318 6、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

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形容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

用“紫泉”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从而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

上句着一“锁”字,也突出了长安宫殿的雄伟。

经此一垫,下句顺势而来。

不居长安,另取江都,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已隐隐揭出。

一写景,一叙事,一暗写,一明说,写法虽异,但都是围绕批判亡国之君这一主皆而驱使笔墨的。

  三、四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诗人以虚拟的语气说: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渊的手中,杨广不会以游幸江都为满足,他的锦帆,大概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

据史书记载:杨广不仅开凿了二千余里的通济渠,多次到江都去玩;

还开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拟通龙舟,置驿宫”,准备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罢了。

诗人从隋炀帝贪图游乐的众多史实中,信笔拈取他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予以讽刺。

用笔亦实亦虚,虚实结合。

说它“实”,是因为它是以历史故实和隋场帝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所以尽管夸大其事,而终不失史实和人物性格之真;

说它“虚”,是因为它揉入了诗人的艺术想象,是通过幻觉而产生出来的最高真实的假象。

实际生活中,锦帆之游是绝不会远及天涯的。

艺术创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玉玺”一联是深得此道的佳句。

在修辞上,此联采用了上下蝉联、一气奔腾的流水对,使诗句呈现出圆熟流美的动态。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涉及有关杨广逸游的两个故实。

一个是放萤:杨广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在江都也放萤取乐,还修了个“放萤院”。

另一个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树映龙舟。

”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

“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不仅是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

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杨广为了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绝种。

“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上句说“于今”“无”,自然暗示昔日“有”;

下句说“终古”“有”,自然暗示当日“无”。

从前杨广“乘兴南游”,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

隋堤垂杨,暮鸦自然不敢栖息。

只有在杨广被杀,南游已成陈迹之后,日暮归鸦才敢飞到隋堤垂杨上过夜。

这两句今昔对比,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只表现对比的一个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故实,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陈叔宝因荒淫亡国,投降隋朝,和当时隋朝的太子杨广很相熟。

杨广当了天子,乘龙舟游江都的时候,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等相遇,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

这首舞曲是陈叔宝所作。

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

诗人在这里特意提到它,意为杨广目睹了陈叔宝荒淫亡国之事,却不吸取教训,既纵情龙舟之游,又迷恋亡国之音,终于重蹈陈叔宝的覆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诗在最后发问:他如果在地下遇见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

问而不答,余味无穷。

  此诗取材于前朝亡国故实,以诗的语言,批判亡国之君,晓喻晚唐皇上,立意高远。

篇中以实词撑住全诗,以虚词斡旋其间,取得了既整饬工严又流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53-1155 2、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35-437 3、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66-167 4、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3-166 5、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49-251

题破石铺

作者: 李吕 朝代: 宋代

往返数百里,上下几重山。

仆仆利名客,不知行路难。

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

作者: 王柏 朝代: 宋代

多少门人迹已空,后生久矣失遗风。

圣贤立教无今古,时有污隆道不穷。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作者: 徐彦伯 朝代: 唐代

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

云摇锦更节,海照角端弓。

暗碛埋砂树,冲飙卷塞蓬。

方随膜拜入,歌舞玉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