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荆玉篇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

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

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开。

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答洛阳主人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

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

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

送魏大从军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匈奴还没有被灭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从军保卫边疆。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在三河道与友人分别,心里有些怅惘;盼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41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50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匈奴”一句:前句使用了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犹:还。“魏绛”句:魏绛(jiàng),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复:又。从戎:投军。戎(róng):兵器,武器。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怅(chàng)别:充满惆怅地离别。三河道: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六郡雄:原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狐塞(sài):飞狐塞的省称。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云中:云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燕(yān)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勿使”两句:用窦宪典故。《后汉书·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惟,只。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41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50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匈奴还没有被灭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从军保卫边疆。“匈奴”一句:前句使用了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犹:还。“魏绛”句:魏绛(jiàng),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复:又。从戎:投军。戎(róng):兵器,武器。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在三河道与友人分别,心里有些怅惘;盼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怅(chàng)别:充满惆怅地离别。三河道: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六郡雄:原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狐塞(sài):飞狐塞的省称。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云中:云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燕(yān)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勿使”两句:用窦宪典故。《后汉书·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惟,只。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41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50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令人震撼,借此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本为贵公子》)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50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银烛吐青烟,金樽(zūn)对绮(qǐ)筵(yán)。

离堂思琴瑟(sè),别路绕山川。

琴瑟:比喻友情。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长河:指银河。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琴瑟:比喻友情。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长河:指银河。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

“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

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

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

“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

“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

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

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

清人纪昀说得好:“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开,即不得其佳处。

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

再有,此诗虽写眼前景,心中情,却有所继承和借鉴。

有人指出,它“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

《离夜》即谢朓《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写一次夜宴。

两相比较可知,陈诗在章法、用语等方面都明显受了谢诗影响。

但陈子昂并没有简单地模拟前人,而是有所创新。

谢诗较直露和简洁,陈诗则婉转而细腻,在结构上更善于回环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次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再以宏大的时空背景烘托出宴会之久与友谊之长,最后以展望征途来结束全篇,层次分明。

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

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月光照耀山林一片秋色,青翠山峦多么安谧幽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身居禅房感受万物变化,一人独坐不由打开窗门。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风响泉鸣夜声显得嘈杂,月下的寒露使夜光清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向您忘机的人多多致意,尘世烦忧愧未清理干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3 2、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97-98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月光照耀山林一片秋色,青翠山峦多么安谧幽静。

皎皎:洁白貌;

清白貌。

形容月光。

《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微微:隐约,淡远,幽静的样子。

南朝梁沈约《刘真人东山还》诗:“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

”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身居禅房感受万物变化,一人独坐不由打开窗门。

禅居:僧人居住修行的处所。

指寺院。

轩屏:窗户和门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风响泉鸣夜声显得嘈杂,月下的寒露使夜光清冷。

杂:一作“绝”。

月露:月光下的露滴。

宵光:夜光;

月光。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向您忘机的人多多致意,尘世烦忧愧未清理干净。

忘机:消除机巧之心。

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

忘机人,是赞美晖上人与世无争、忘却巧诈的高洁情怀。

整: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3 2、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97-98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晖上人的赠诗内容不明,从此诗意推测应是与秋夜禅坐有关。

因此,这首回赠诗开头从山林的幽静写起。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秋夜的山林禅院充满了幽寂的禅意。

此诗中间两联写景咏物。

颔联“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住在这僧房里感到了景色的变化和季令的推移,由于心绪无比烦乱,不禁打开门扇,独坐沉思幻想起来。

这里点出了晖上人的禅悟境界。

禅定使人心情平静,从而智慧现前。

颈联“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描绘出一片清幽冷寂的境界,极具诗情画意,也颇具禅意。

最后“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二句,感叹世人不能如晖上人般忘却机心,饱受尘世烦扰,实在是无奈又可怜,表达了诗人对晖上人入景清明那种境界的追求。

  此诗结构极其精巧。

起承转合,自然从容。

写景写人,浑融一体。

陈子昂还有一首诗《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内容与此诗相关,可以互相参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宴胡楚真禁所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

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千家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4:330-331 2、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27-328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金天:秋天。

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

肃杀:使万物凋萎。

白露:节气名。

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

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讨伐。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政府军的美称。

乐战:好战。

之子:指崔融。

《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征”。

佳兵:本指锐利的武器,这里指乐战好杀。

《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也”。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海气:指渤海的寒气。

南部: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侵的部落。

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

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莫卖”句:《三国志》载,曹操北征乌桓,有个名叫田畴的人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曹操从之,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

”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

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

麟(lín)阁:麒麟阁。

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千家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4:330-331 2、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27-328

1112131415 共16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