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鸡行 文翻注译赏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小奴绑缚了鸡子预备上市出售,鸡儿被缚急了正喧叫挣扎不停。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家里人最讨厌鸡儿食虫又啄粟,未想到鸡儿卖出难逃宰烹厄运。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昆虫鸡子与人有什么厚薄可言,我责备那小奴快解绳放鸡一命。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啊,鸡与虫的得失无终无了啊,我倚楼阁注目寒江而思潮难平。
参考资料: 1、 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9:238 2、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1855 3、 孙士英.酉鸡起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95-96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喧争:吵闹争夺。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食虫蚁:指鸡飞走树间啄食虫蚁。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斥:斥责。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得失:指用心于物。
无了时:没有结束的时候。
山阁:建在山中的亭阁。
参考资料: 1、 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9:238 2、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1855 3、 孙士英.酉鸡起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95-96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小奴绑缚了鸡子预备上市出售,鸡儿被缚急了正喧叫挣扎不停。
喧争:吵闹争夺。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家里人最讨厌鸡儿食虫又啄粟,未想到鸡儿卖出难逃宰烹厄运。
食虫蚁:指鸡飞走树间啄食虫蚁。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昆虫鸡子与人有什么厚薄可言,我责备那小奴快解绳放鸡一命。
斥:斥责。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啊,鸡与虫的得失无终无了啊,我倚楼阁注目寒江而思潮难平。
得失:指用心于物。
无了时:没有结束的时候。
山阁:建在山中的亭阁。
参考资料: 1、 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9:238 2、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1855 3、 孙士英.酉鸡起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95-96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缚鸡行》大约在公元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夏历岁暮作于夔州西阁。
诗人于偶然之中,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而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似乎在向人提出抗议。
“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
诗人一询问,原来是因为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有伤生灵,所以要卖掉它。
然而诗人仔细一想,鸡卖出去不是也要遭受宰杀的厄运吗?
为什么人对虫子要施以厚恩,而对鸡却要报以刻薄呢?
诗人对此似有所悟,立即命令小仆人解缚放鸡。
然而诗人再仔细想想,放了鸡,虫蚁不是又要遭受灾难了吗?
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阁上,注视着寒冷的江面,江水正浩浩东去,远处是迷蒙的烟霭,一片苍茫。
诗中似乎表现了一种道家的思想。
据《庄子·列御寇》:“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因而,陈师道说:“鸡虫得失,不如两忘而寓于道。
”(《杜诗镜铨》引)但似乎又是佛家的思想。
王右仲说:“公晚年溺佛,意主慈悲不杀,见鸡食虫蚁而怜之,遂命缚鸡出卖。
见其被缚喧争,知其畏死,虑及卖去遭烹,遂解其缚,又将食虫蚁矣。
鸡得则虫失,虫得则鸡失,世间类者甚多,故云‘无了时’。
计无所出,只得‘注目寒江倚山阁’而已。
”(《杜臆》) 当时,天下战乱已久,国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难中,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
杜甫虽有匡时济世之志,但年老力衰,已“无力正乾坤”。
萧涤非先生说:“感到‘无力正乾坤’的诗人是很难做到飘飘然的。
白居易有这样两句诗:‘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
’我以为这对于我们理解杜甫这一貌似达观的形象很有帮助。
”(《杜甫诗选注》)可见诗中仍然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心,流露了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此诗的别致之处,还表现在语言上。
杜诗语言的基本风格,是千锤百炼而严整精工,但此诗语言却平朴自然,采用散文化的句法,显得平易顺当。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如同当面交谈,读来亲切动人。
这与表现细小的生活情节,与抒发表面看来轻松的感情,是极为适宜的。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论说:“《缚鸡行》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语之妙,非他人所能企及也。
”他还引了李德远的拟作《东西船行》进行比较:“‘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流汗撑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
’此诗语意极工,几于得夺胎法。
但‘行藏任天理’,与‘注目寒江’,不可同日语耳。
”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更是一语破的:“宕开一笔,妙不说尽。
”的确,此诗最纯之处就在于结句。
一是在结尾处故意采用逸宕手法,由议论而转入写景,使得篇末产生变化,通篇由平实入空灵,摇曳生姿;
二是将上面所议论的内容突然收起,将欲尽未尽之意如盐著水般地化入景中,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品味和领悟,从而引发出深沉的思考,显得含蕴无穷,韵味悠长。
《东西船行》的结句“行藏任天理”之所以不能与“注目寒江”同日而语,就在于已经把道理说尽,没有回味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90-292页
吹笛 文翻注译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文翻注译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客亭 文翻注译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犹曙色:到底还是天亮了。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宿雾:早晨的雾。
因由前夜而来,故日宿。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残生:犹徐生。
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这是由愤慨而灰心绝望的话,碰着这 种“圣朝”,还有什么可说,这辈子只有随它去了。
其实这种飘零生活,对杜甫创作倒大有裨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犹曙色:到底还是天亮了。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宿雾:早晨的雾。
因由前夜而来,故日宿。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残生:犹徐生。
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这是由愤慨而灰心绝望的话,碰着这 种“圣朝”,还有什么可说,这辈子只有随它去了。
其实这种飘零生活,对杜甫创作倒大有裨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客夜 文翻注译赏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
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
参考资料: 1、 张忠刚.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4:195-196 2、 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1-132 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74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著(zhuó):入睡。
明:天亮。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残月:将落之月。
高枕:高字此处作动词,指江声从高处而来。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计:谋生之计。
拙(zhuō):拙劣。
途穷:旅途困窘。
仗友生:靠朋友。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悉:知悉。
未归情:迟迟未归的苦衷。
参考资料: 1、 张忠刚.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4:195-196 2、 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1-132 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74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
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
著(zhuó):入睡。
明:天亮。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
残月:将落之月。
高枕:高字此处作动词,指江声从高处而来。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
计:谋生之计。
拙(zhuō):拙劣。
途穷:旅途困窘。
仗友生:靠朋友。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
悉:知悉。
未归情:迟迟未归的苦衷。
参考资料: 1、 张忠刚.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4:195-196 2、 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1-132 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74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诗题为《客夜》而通篇不见“夜”字,但又全是客夜之景,客夜之情,读之真感有高处着笔,不落言筌之妙。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擎,意境清幽,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首联“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提笔入题,笼罩全篇。
“何曾”“不肯”四字尤为历来评注家们所赞赏。
这四字诗人在别处虽曾用过(《复愁十二首》“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但用在此处却显得特别精警。
它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睡不着还望睡着,天不明直望天明”(金圣叹《杜诗解》)的情态。
王嗣奭赞此四字“用得精神”即是说展现了形象,传出了神采。
葛立方也说:“含蓄甚佳。
”(《韵语阳秋》)这里所谓的“含蓄”也正是就它表现的形象意蕴的深度而言。
颔领“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紧承首句“客睡何曾著”而来。
从文字上看,好像只写的是月影江声,秋夜之景,但实际显现的正是客愁不寐之情,不过诗人用的是衬映手法,以景寓情罢了。
“高枕”是杜甫习用词语,集中凡十见,用于律诗对句共八处,其中六个高字均“死字活用”(参见施鸿保《读杜诗说》),用语法术语说即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梓州四周多山,江水从远处山间流来,夜静之时在枕上听之,觉其声来自比枕高之处。
月影由东窗渐移西窗,分明是后半夜的光景,故说“残月影”。
月儿筛过窗帘,光影洒地,对无忧的人说来正是秋夜美景,但对今夜愁苦熬煎,竟夕不寐的诗人来说就倍增烦恼了,只好斜倚着让自己轻松自适些。
殊知,那远处的江声又听得更清,扰人愁烦,何况这江声又是远江之声,更把诗人的愁绪引向“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草堂》)的成都。
新营的草堂,留居的妻儿,都是难堪的系念,而“家远传书目,秋来为客情”(《悲秋》)则更使情怀悲怆了。
诗人不直接着墨于竟夕不寐的愁苦而以残月江声之景出之,真是“文外曲致”,含味无穷。
严武离蜀,杜甫失掉了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者。
梓州是严武领东川节度使时的旧地,那里有他的旧部、僚属,借严的关系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生活资助,这次诗人去梓州除了避乱之外可能还有这个因素。
从诗人这时期写的许多投寄,奉赠和参加宴饮的诗来看,不难得到证实。
他几乎向当时在梓州稍占势要的人(如李梓州、杨梓州,严二别驾以及留后章彝等)都委婉地表示过冀求资助之意,但得到的不过是几次应酬宴请和临时的少数周济罢了。
因而诗人不断发出“巴蜀愁谁语”(《游子》),“厌蜀交游冷”(《春日梓州登楼二首》)的孤独与绝望的悲叹。
他将离梓州时写的“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三年奔走空皮骨,始信人间行路难”(《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等诗句,可算诗人这一时期凄惶无依生活的总写照,也是颈联“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的最好注脚。
从结构上看,颈联二句正是遥接首联“秋天不肯明”句而来的,它具体地倾诉出“不肯明”的烦怨之情的根由。
尾联“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老妻催归,使诗人更陷入了欲归不能的焦灼之中,如何回答老妻,千愁万绪,苦衷难述。
杜甫在这里是说:“老妻啊,你是应当理解我不能回家苦衷的,为什么写这样几页长信催我回家呢?
”诗人不在结尾处用重笔再写自己不眠的痛苦而拓开一笔写老妻应理解我不能归家的苦衷,写得含蓄,说得真切,无限酸哀涌而不吐,令人不忍卒读。
从全诗结构看,这两句不但是全诗感情发抒的高潮,也是首联“何曾著”“不肯明”的归穴。
层次起伏,首尾一贯,曲尽章法变幻之妙。
参考资料: 1、 张忠刚.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4:195-196 2、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308-311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文翻注译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白帝 文翻注译赏
绝句三首 文翻注译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遣忧 文
逼仄行,赠毕曜 文翻注译
逼仄何逼仄,我居巷南子巷北。
可恨邻里间,十日不一见颜色。
自从官马送还官,行路难行涩如棘。
我贫无乘非无足,昔者相过今不得。
实不是爱微躯,又非关足无力。
徒步翻愁官长怒,此心炯炯君应识。
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钟鼓传。
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
已令请急会通籍,男儿信命绝可怜。
焉能终日心拳拳,忆君诵诗神凛然。
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
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更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