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岑参 文翻注译赏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唉,可怜!
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
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日、月隐去了光辉,禽兽在空旷的原野里哀号。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今天这个重阳佳节,东篱的菊花你在为谁开的这么好?
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
岑参先生有很多新诗,生性也特别喜欢香醇的美酒。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雨中,眼看着那样繁多的黄菊花,怎能使你的衣袖装满呢?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44-45页 2、 萧涤非选注.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01:第46页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复:是再三再四。
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泥活活:读音“括”,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饮食错昏昼: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寸步:是说离得很近。
但难得去拜访。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
畴:谁。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大明:即指日月。
韬:韬晦。
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君子:指朝廷官员。
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
《诗经·召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这句是说朝官虽有车马,但上朝退朝,来往泥泞,也只能勉强摆出一副官架子。
语含讥讽。
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诗:“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途。
”可见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放假的办法,但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当然不能老放朝。
小人:指平民和仆役。
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溜:水流漂急。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
新语:一作“新诗”,醇酣即醇酒,酣音宙。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44-45页 2、 萧涤非选注.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01:第46页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
复:是再三再四。
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
泥活活:读音“括”,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
饮食错昏昼: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
寸步:是说离得很近。
但难得去拜访。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唉,可怜!
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
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
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
畴:谁。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日、月隐去了光辉,禽兽在空旷的原野里哀号。
大明:即指日月。
韬:韬晦。
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
君子:指朝廷官员。
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
《诗经·召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这句是说朝官虽有车马,但上朝退朝,来往泥泞,也只能勉强摆出一副官架子。
语含讥讽。
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诗:“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途。
”可见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放假的办法,但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当然不能老放朝。
小人:指平民和仆役。
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
溜:水流漂急。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今天这个重阳佳节,东篱的菊花你在为谁开的这么好?
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
岑参先生有很多新诗,生性也特别喜欢香醇的美酒。
新语:一作“新诗”,醇酣即醇酒,酣音宙。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雨中,眼看着那样繁多的黄菊花,怎能使你的衣袖装满呢?
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44-45页 2、 萧涤非选注.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01:第46页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这首《九日寄岑参》,属于寄赠之作,相当于一封诗歌体的书信。
这一类诗作,应酬性色彩较浓,内容往往比较空泛。
然而,这首寄赠诗却大不相同。
杜甫的这首诗寄赠岑参,一方面表达重阳节不能共赏秋菊把酒论诗的遗憾与惋惜,一方面对于天灾给苍生带来的苦难抱有一定的关怀和同情。
诗中既有寄赠之作的一般特点,对友人表示怀念和问候,又有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即因大雨成灾对苍生稼穑表示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较长,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出门复入门”,到“难为一相就”,叙述访岑而阻于雨,与岑参的住处曲江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去探访,倍觉思念,表现出了与岑参的深厚友谊。
第二段,从“吁嗟乎苍生”,到“小人困驰骤”,由大雨而联想到这场雨给苍生百姓带来灾害。
看起来,这一段似与岑参或杜岑友谊没有直接联系,像是节外生枝。
但细想还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这倒不仅仅在于都是说大雨,而是他们都是诗人,民间的疾苦是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所以下一段内容,又回到作为诗人的岑参上来。
第三段,从“维南有崇山”到全诗的收尾,归结到岑参的诗歌创作活动。
从诗歌本身来说,这里既写出了杜甫与岑参这两大诗人之间的友谊,也表现出杜甫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然而,过去有的诗论家认为这首诗的内容还不止于此,而是诗中喻指当时的朝政。
据考,天宝十三载秋,大雨成灾,宰相杨国忠却取好庄稼来,向玄宗皇帝说:“雨虽多,不害稼也。
”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当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但无论有无寄托,杜甫对苍生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则是没有疑问的。
参考资料: 1、 海兵编著,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31页 2、 候健 李世凯 史继中主编.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503页
禹庙 文翻注译赏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嘘青壁 一作:生虚壁)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大禹庙坐落于空寂的山谷中,秋风萧瑟冷清,残阳斜照在大殿上。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荒芜的庭院里树上挂满了橘子和柚子,古屋的墙壁上还残留着龙与蛇的画像。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嘘青壁 一作:生虚壁)大禹当年开凿的石壁上云雾缭绕,波涛声阵阵传来,江水沿着白沙之道向东奔流。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早就听说大禹乘着四种交通工具治理水患,开凿石壁,疏通水道,使长江之水顺河流入大海。
参考资料: 1、 谢枋得 .千家诗诠注祥析 插图本 .昆明市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年 :245页 . 2、 刘存沛 .李白 杜甫 白居易诗 .昆明市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0年 :207页 .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禹庙:指建在忠州临江县(今四川省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
落日斜:形容落日斜照的样子。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桔柚:典出《尚书·禹贡》,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桔柚包好进贡。
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嘘青壁 一作:生虚壁)青壁:空旷的墙壁。
嘘青壁一作生虚壁。
江:指禹庙所在山崖下的长江。
白沙:白色沙砾。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登山的用具),泥行乘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翘,人可踏其上而行泥上)。
三巴:东汉末年刘璋分蜀地为巴东郡、巴郡、巴西郡。
传说此地原为大泽,禹疏凿三峡,排尽大水,始成陆地。
参考资料: 1、 谢枋得 .千家诗诠注祥析 插图本 .昆明市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年 :245页 . 2、 刘存沛 .李白 杜甫 白居易诗 .昆明市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0年 :207页 .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大禹庙坐落于空寂的山谷中,秋风萧瑟冷清,残阳斜照在大殿上。
禹庙:指建在忠州临江县(今四川省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
落日斜:形容落日斜照的样子。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荒芜的庭院里树上挂满了橘子和柚子,古屋的墙壁上还残留着龙与蛇的画像。
桔柚:典出《尚书·禹贡》,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桔柚包好进贡。
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嘘青壁 一作:生虚壁)大禹当年开凿的石壁上云雾缭绕,波涛声阵阵传来,江水沿着白沙之道向东奔流。
青壁:空旷的墙壁。
嘘青壁一作生虚壁。
江:指禹庙所在山崖下的长江。
白沙:白色沙砾。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早就听说大禹乘着四种交通工具治理水患,开凿石壁,疏通水道,使长江之水顺河流入大海。
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登山的用具),泥行乘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翘,人可踏其上而行泥上)。
三巴:东汉末年刘璋分蜀地为巴东郡、巴郡、巴西郡。
传说此地原为大泽,禹疏凿三峡,排尽大水,始成陆地。
参考资料: 1、 谢枋得 .千家诗诠注祥析 插图本 .昆明市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年 :245页 . 2、 刘存沛 .李白 杜甫 白居易诗 .昆明市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0年 :207页 .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嘘青壁 一作:生虚壁)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出蜀东下,途经忠州,特地前去观览大禹古庙。
首联巧妙地点出了游览的地点和时令。
秋风萧瑟之时,诗人前去游览大禹庙,他举目远眺,只见四周群山环抱,草木幽深,而大禹庙就坐落在这空旷寂静的山谷中,残阳正好斜照在大殿之上。
颔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地描写了庙宇内部的景色。
大禹庙因位于深山之中,常年 无人照管,故而房舍残破,杂草丛生,显得荒凉而又冷清。
庭院的橘子树和柚子树上挂满了果实,致使树枝低垂,好像要被压垮似的。
古庙的墙壁上残留着龙和蛇的图像,依稀可辨。
颈联描写大禹庙周围的环境和氛围。
天空的浮云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幻着身姿,大禹当年开凿的石壁上云雾缭绕,波涛之声从远处阵阵传来,江水沿着白沙道向东奔流。
此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用“嘘”、“走”二字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活力,形象逼真,气势不凡,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尾联借景抒情,点破本诗的题旨。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邃。
诗人通过远望近观的视角转换,采用虚实结合、拟人传神等手法,收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讴歌了大禹治水泽被万代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将缅怀英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出来。
杜甫写的禹庙,建在忠州(治所在今四川忠县)临江的山崖上。
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765)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这座古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开门见山,起笔便令人森然、肃然。
山是“空”的,可见荒凉;
加以秋风瑟瑟,气氛更觉萧森。
但山空,那古庙就更显得巍然独峙;
加以晚霞的涂染,格外鲜明庄严,令人肃然而生敬意。
诗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情登山入庙的。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庙内,庭院荒芜,房屋古旧,一“荒”二“古”,不免使人感到凄凉、冷落。
但诗人却观察到另一番景象:庭中桔柚硕果垂枝,壁上古画神龙舞爪。
桔柚和龙蛇,给荒庭古屋带来一片生气和动感。
“垂桔柚”、“画龙蛇”,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含着歌颂大禹的典故。
据《尚书。
禹贡》载,禹治洪水后,九州人民得以安居生产,远居东南的“岛夷”之民也“厥包桔柚”——把丰收的桔柚包裹好进贡给禹。
又传说,禹“驱龙蛇而放菹(泽中有水草处)”,使龙蛇也有所归宿,不再兴风作浪(见《孟子。
滕文公》)。
这两个典故正好配合着眼前景物,由景物显示出来;
景与典,化为一体,使人不觉诗人是在用典。
前人称赞这两句“用事入化”,是“老杜千古绝技”(《诗薮。
内篇》卷四)。
这样用典的好处是,对于看出它是用典的,固然更觉意味深浓,为古代英雄的业绩所鼓舞;
即使看不出它是用典,也同样可以欣赏这古色古香、富有生气的古庙景物,从中领会诗人豪迈的感情。
五、六两句写庙外之景:“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云雾团团,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
江涛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
这里“嘘”、“走”二字特别传神。
古谓:“云从龙”。
从迷离的云雾,奔腾的江流,恍惚间,我们仿佛看到庙内壁画中的神龙,飞到峭壁间盘旋嬉游,口中嘘出团团云气;
又仿佛看到有个巨人,牵着长江的鼻子,让它沿着沙道驯服地向东方迅奔。
……在这里,神话和现实,庙内和庙外之景,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迭合到一起了。
这壮观的画面,令人感到无限的力与美。
诗人伫立崖头,观此一番情景,怎能不对英雄大禹发出衷心的赞美,故结句云:“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传说禹治水到处奔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是为“四载”。
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今四川忠县、云阳、阆中等地)。
传说这一带原为泽国,大禹凿通三峡后始控为陆地。
这两句诗很含蓄,意思是说:禹啊,禹啊,我早就耳闻你乘四载、凿三峡、疏长江、控三巴的英雄事迹;
今天亲临现场,目睹遗迹,越发敬佩你的伟大了!
这首诗重点在于歌颂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象洪水横流,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山“空”庭“荒”,正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
诗人用“春秋笔法”暗暗讽刺当时祸国殃民的昏庸统治者,而寄希望于新当政的代宗李豫,希望他能发扬大禹“乘四载”、“控三巴”的艰苦创业精神,重振山河,把国家治理好。
在抒情诗中,情与景本应协调、统一。
而这首诗,诗人歌颂英雄,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但禹庙之景却十分荒凉:山空,风寒,庭荒,屋旧。
这些景物与感情基调不协调。
诗人为解决这个矛盾,巧妙地运用了抑扬相衬的手法: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
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
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
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
这样一抑一扬,既真实地再现了客观景物,又不使人产生冷落、低沉之感;
加以后四句声弘气壮,调子愈来愈昂扬,令人愈读愈振奋。
由此可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文翻注译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归雁 文翻注译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
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
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文翻注译
白帝 文翻注译赏
登兖州城楼 文翻注译赏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4 . 2、 杜甫 著 邓魁英 编 .杜甫选集 :中华书局 ,1986 :1-2 .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
《前汉志》:东郡,秦置,属兖州。
隋孙万寿诗:“趋庭尊教义。
”蔡梦弼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初:初次。
《晋书·庾亮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
”此借用其字。
张镜《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海岱:东海、泰山。
古诗:“浮云蔽白日。
”海岱青徐,与兖州接壤。
《禹贡》:“海岱惟青州。
”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
青徐:青州、徐州。
鲍照诗:“平野起秋尘。
”《海赋》:“西薄青徐。
”《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
唐太宗《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
”《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峰山,刻石颂秦德。
”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
馀:残馀。
谢玄晖诗:“荒城迥易阴。
”徐摛诗:“列楹登鲁殿。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王所立。
”《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古意:伤古的意绪。
《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
”隋李密诗:“怅然怀古意。
”踌躇:犹豫。
沈约诗:“临眺殊复奇。
”《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
”薛君曰:“踌躇,踯躅也。
”《玉篇》:“犹豫也。
”黄生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
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4 . 2、 杜甫 著 邓魁英 编 .杜甫选集 :中华书局 ,1986 :1-2 .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
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
《前汉志》:东郡,秦置,属兖州。
隋孙万寿诗:“趋庭尊教义。
”蔡梦弼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初:初次。
《晋书·庾亮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
”此借用其字。
张镜《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海岱:东海、泰山。
古诗:“浮云蔽白日。
”海岱青徐,与兖州接壤。
《禹贡》:“海岱惟青州。
”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
青徐:青州、徐州。
鲍照诗:“平野起秋尘。
”《海赋》:“西薄青徐。
”《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
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
唐太宗《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
”《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峰山,刻石颂秦德。
”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
馀:残馀。
谢玄晖诗:“荒城迥易阴。
”徐摛诗:“列楹登鲁殿。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王所立。
”《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古意:伤古的意绪。
《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
”隋李密诗:“怅然怀古意。
”踌躇:犹豫。
沈约诗:“临眺殊复奇。
”《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
”薛君曰:“踌躇,踯躅也。
”《玉篇》:“犹豫也。
”黄生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
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4 . 2、 杜甫 著 邓魁英 编 .杜甫选集 :中华书局 ,1986 :1-2 .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
“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
“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
“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颔联写“纵目”所见形势。
“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
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
“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
“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
不但壮观,且传神。
颈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
“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
“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
“在”指尚在。
“荒城”指曲阜。
“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
“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
“从来”意为向来如此。
“古意”承颈联“秦碑”来。
“多”说明深广。
它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
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
“临眺”与颔联“纵目”相照应。
“踌躇”,徘徊。
“独”字很能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
前人解释:“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
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
(赵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
此诗是杜甫二十九岁时作,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
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
明代李梦阳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三昧”之一。
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
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
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 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
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
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
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
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4 . 2、 周啸天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239-240 .
送裴二虬尉永嘉 文
绝句三首 文翻注译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驱竖子摘苍耳(即卷耳) 文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犹剧。
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
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
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
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
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
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