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三首 文翻注译赏
病马 文翻注译赏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
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长久地骑着你,冒着天寒,朝向关塞前进。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风尘中你老了,还在继续尽力劳顿。
岁晚时你病了,沉重地使我无限伤心。
毛骨岂殊众?
驯良犹至今。
你的毛骨与众哪有不同?
但能驯良地伴随我直到如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虽是微小的生物,蕴藏的情意决不可浅论。
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4-155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尔:代指马。
关塞:边关;
边塞。
深:远、险。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老尽力:谓一生尽力,年老而力衰。
语出《韩诗外传》卷八。
毛骨岂殊众?
驯良犹至今。
毛骨:毛发与骨骼。
岂:难道。
殊众:不同于众。
杜甫《寄常徵君》诗:“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殊:不一样。
驯良:和顺善良;
驯服和善。
三国魏明帝《短歌行》:“执志精专,洁行驯良。
”《淮南子·说林训》:“马先驯而后求良。
”犹至今:言一贯驯良,至今不变。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沉吟:忧思。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4-155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长久地骑着你,冒着天寒,朝向关塞前进。
尔:代指马。
关塞:边关;
边塞。
深:远、险。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风尘中你老了,还在继续尽力劳顿。
岁晚时你病了,沉重地使我无限伤心。
老尽力:谓一生尽力,年老而力衰。
语出《韩诗外传》卷八。
毛骨岂殊众?
驯良犹至今。
你的毛骨与众哪有不同?
但能驯良地伴随我直到如今。
毛骨:毛发与骨骼。
岂:难道。
殊众:不同于众。
杜甫《寄常徵君》诗:“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殊:不一样。
驯良:和顺善良;
驯服和善。
三国魏明帝《短歌行》:“执志精专,洁行驯良。
”《淮南子·说林训》:“马先驯而后求良。
”犹至今:言一贯驯良,至今不变。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虽是微小的生物,蕴藏的情意决不可浅论。
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沉吟:忧思。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4-155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
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
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颔联是承接首联两句,在句法上一句变作三折,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
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
在当岁晚天寒的时候,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
老尽力,用《韩诗外传》典故。
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尾联说: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
“沉吟”二字,写出诗人感慨非常深,有一种人不如马的感叹。
杜甫既受到统治者的弃斥,同时又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怀和同情,这也是他为什么往往把犬马——特别是马看成知己朋友并感到它们所给予他的温暖的一个客观原因。
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
申涵光说:“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
”其所以如此,是和他自己便是一个“废弃之物”的身世密切相关的。
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情是多么深沉!
他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又运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西南天地间”的老诗人的艰难蹭蹬的憔悴形象,出现于字里行间。
清代仇兆鳌注释这首诗,说它反映了杜甫的“爱物之心”,其实并不止于爱物,而是借马以自况。
诗中的“驯良”、“长吟”显然别有寄托,全诗以四十字抒写了辛劳、遭遇、怨怼、不平、感悟的几层意思,归结到自己叹老嗟卑,风尘仆仆,辗转征途,与老马的结局是没有两样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题桃树 文翻注译
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
高秋总喂贫人实, 来岁还舒满眼花。
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亭 文翻注译赏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舒服仰卧在暖暖的江亭里,吟诵着《野望》这首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江水缓缓流动,和我的心一样不去与世间竞争。
云在天上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寂静孤单的春天将进入晚春,然而我却悲伤忧愁,万物兴盛,显出万物的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东依旧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我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
参考资料: 1、 葛晓音 .杜甫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10-112 . 2、 张忠纲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4 :163-164 .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
《晋书·王羲之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此正佳婿也!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野望:指作者于上元二年(761)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寂寂:犹悄悄,谓春将悄然归去。
欣欣:繁盛貌。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东”二句:一作“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参考资料: 1、 葛晓音 .杜甫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10-112 . 2、 张忠纲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4 :163-164 .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舒服仰卧在暖暖的江亭里,吟诵着《野望》这首诗。
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
《晋书·王羲之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此正佳婿也!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野望:指作者于上元二年(761)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江水缓缓流动,和我的心一样不去与世间竞争。
云在天上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寂静孤单的春天将进入晚春,然而我却悲伤忧愁,万物兴盛,显出万物的自私。
寂寂:犹悄悄,谓春将悄然归去。
欣欣:繁盛貌。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东依旧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我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
“江东”二句:一作“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参考资料: 1、 葛晓音 .杜甫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10-112 . 2、 张忠纲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4 :163-164 .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这首诗表面看上去,“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区别却是明显的。
晚春的季节,天气已经变暖,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来到郊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吟诵着《野望》这首诗。
《野望》和《江亭》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从表面看,“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像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
而诗人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
“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诗人的闲适心情完全没有两样。
仇兆鳌说它“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杜诗详注》)是从这方面理解的,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
拿王维的“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归嵩山作》)来对比,王维是本来心中宁静,从静中看出了流水、暮禽都有如向他表示欢迎、依恋之意;
而杜甫这一联则从静中得出相反的感想。
“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没有意义,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
“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诗人为难。
在平时,原是极不愿意“迟迟”的,诗人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王维的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
杜甫的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
“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下面第三联,更是进一步揭出诗人杜甫的本色。
“寂寂春将晚”,带出心头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万物兴盛而诗人独自忧伤的悲凉。
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手法。
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
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诗人无关,引不起诗人心情的欣悦,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
当然,这当中也不尽是他个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的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
写到这里,结合上联的“水流”“云在”,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已经表露无遗了。
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
作者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
杜甫这首诗表面上悠闲恬适,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闷。
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诗人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 2、 葛晓音 .杜甫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10-112 . 3、 张忠纲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4 :163-164 .
寄韩谏议注 文翻注译赏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我的心情恺郁思念着岳阳,想要鼓翼奋飞却辗转在病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远隔秋水的伊人是多么美好,你在洞庭湖边洗脚,一面向四方遥望。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鸿雁飞向邀远的高天,皓洁的日月放射光芒。
秋风染红青枫的绿叶,秋空中降下寒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玉京的天帝们聚集在北斗星宫,有的乘驾麒麟,有的骑着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芙蓉装饰的旌旗招展,如烟雾漫天,旗影摇动那映着丽日的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星宫的帝君在那里畅饮美酒,可惜飞仙稀少,远在他方。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听说你已经归隐,跟从仙人赤松子,像汉代的张良一样。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你曾经安邦定国,建立功绩,运筹决策的政务使你烦倦,神情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你说你不能左右国家的命运,想去求仙访道,不愿留在污浊的尘世上。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太史公怅恨滞留洛阳,你又为什么隐居潇湘?
当天空出现老人星,世上就会太平、安康。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你为什么同我远隔秋水不得相见?
几时你才肯重新出山来辅佐朝堂?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7-99 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83-85 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9-71 4、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110-113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岳阳:今湖南岳阳,当是韩注所在地。
奋飞:插翅飞去。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美人:指所思慕之人,男女都可用,用于男性则指其才德美。
《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娟娟:秀美状。
濯足洞庭:《楚辞·渔父》引古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
”据《楚辞》旧注,沧浪水近在楚都。
当与洞庭同一水系。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湖北交界处。
八荒:四方四隅称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鸿飞冥冥:指韩己遁世。
冥冥,远空。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玉京:玉京山,道家仙山,元始天尊居处。
群帝:此指群仙。
北斗:北斗是人君之象,号令之主(《晋书·天文志》)。
“或骑”句:《集仙录》记:群仙毕集,位高者乘鸾,次乘麒麟,次乘龙。
翳,语助词。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倒景:即“倒影”。
摇潇湘:指倒影在潇湘水中荡漾。
潇、湘是二水,于湖南零陵汇合。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星宫之君:承“集北斗”,当指北斗星君,借指皇帝。
羽人:飞仙,借指远贬之人。
两句谓君上昏醉,贤人远去。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似闻”二句:张良字子房,韩国旧贵族,后为刘邦谋臣,刘邦得天下,张良说:“愿去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见《汉书,张良传》。
后道教附会张良真随赤松子仙去。
赤松子是神农时雨师。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昔随”二句:《汉书·高祖纪》载刘邦言:“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功。
”此借用言韩注有功于朝廷,旧迹未改,而人事已非,不由黯然神伤。
定长安,建都长安。
帷惺,军幕。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国家”二句:前句化用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吾,是以韩的口气说话。
后句化用《庄子·秋水》寓言,说鹓雏(鸾凤之属)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有鸱鸮(猫头鹰)得一腐鼠,见鹓雏飞过,怕来夺食,就“吓”声以驱赶鹓雏。
不知鹓雏根本无意于此。
鸱鸮喻宵小之徒,鹓雏言避世贤者。
鲍照《升天行》“何时与尔曹,逐腐共吞腥”,鲍诗是愤激反语,这里正说。
色难,面有难色,不愿之意。
枫香,《尔雅注》说枫似白杨有脂而香,称枫香。
道家常以枫香和药,餐枫香喻持操隐居。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周南”句:《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南极老人:《晋书·天文志》言,南极星,又名老人星,见则天下治平,主掌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胡为:何为,为什么。
贡:献,这里是荐举之意。
玉堂:汉未央宫有玉堂。
这里指朝廷。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7-99 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83-85 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9-71 4、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110-113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我的心情恺郁思念着岳阳,想要鼓翼奋飞却辗转在病床。
岳阳:今湖南岳阳,当是韩注所在地。
奋飞:插翅飞去。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远隔秋水的伊人是多么美好,你在洞庭湖边洗脚,一面向四方遥望。
美人:指所思慕之人,男女都可用,用于男性则指其才德美。
《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娟娟:秀美状。
濯足洞庭:《楚辞·渔父》引古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
”据《楚辞》旧注,沧浪水近在楚都。
当与洞庭同一水系。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湖北交界处。
八荒:四方四隅称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鸿雁飞向邀远的高天,皓洁的日月放射光芒。
秋风染红青枫的绿叶,秋空中降下寒霜。
鸿飞冥冥:指韩己遁世。
冥冥,远空。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玉京的天帝们聚集在北斗星宫,有的乘驾麒麟,有的骑着凤凰。
玉京:玉京山,道家仙山,元始天尊居处。
群帝:此指群仙。
北斗:北斗是人君之象,号令之主(《晋书·天文志》)。
“或骑”句:《集仙录》记:群仙毕集,位高者乘鸾,次乘麒麟,次乘龙。
翳,语助词。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芙蓉装饰的旌旗招展,如烟雾漫天,旗影摇动那映着丽日的潇湘。
倒景:即“倒影”。
摇潇湘:指倒影在潇湘水中荡漾。
潇、湘是二水,于湖南零陵汇合。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星宫的帝君在那里畅饮美酒,可惜飞仙稀少,远在他方。
星宫之君:承“集北斗”,当指北斗星君,借指皇帝。
羽人:飞仙,借指远贬之人。
两句谓君上昏醉,贤人远去。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听说你已经归隐,跟从仙人赤松子,像汉代的张良一样。
“似闻”二句:张良字子房,韩国旧贵族,后为刘邦谋臣,刘邦得天下,张良说:“愿去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见《汉书,张良传》。
后道教附会张良真随赤松子仙去。
赤松子是神农时雨师。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你曾经安邦定国,建立功绩,运筹决策的政务使你烦倦,神情惨伤。
“昔随”二句:《汉书·高祖纪》载刘邦言:“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功。
”此借用言韩注有功于朝廷,旧迹未改,而人事已非,不由黯然神伤。
定长安,建都长安。
帷惺,军幕。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你说你不能左右国家的命运,想去求仙访道,不愿留在污浊的尘世上。
“国家”二句:前句化用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吾,是以韩的口气说话。
后句化用《庄子·秋水》寓言,说鹓雏(鸾凤之属)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有鸱鸮(猫头鹰)得一腐鼠,见鹓雏飞过,怕来夺食,就“吓”声以驱赶鹓雏。
不知鹓雏根本无意于此。
鸱鸮喻宵小之徒,鹓雏言避世贤者。
鲍照《升天行》“何时与尔曹,逐腐共吞腥”,鲍诗是愤激反语,这里正说。
色难,面有难色,不愿之意。
枫香,《尔雅注》说枫似白杨有脂而香,称枫香。
道家常以枫香和药,餐枫香喻持操隐居。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太史公怅恨滞留洛阳,你又为什么隐居潇湘?
当天空出现老人星,世上就会太平、安康。
“周南”句:《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南极老人:《晋书·天文志》言,南极星,又名老人星,见则天下治平,主掌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你为什么同我远隔秋水不得相见?
几时你才肯重新出山来辅佐朝堂?
胡为:何为,为什么。
贡:献,这里是荐举之意。
玉堂:汉未央宫有玉堂。
这里指朝廷。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7-99 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83-85 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9-71 4、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110-113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在整部杜集中,《寄韩谏议注》并不是杜诗最高成就和主体风格的代表作品,但是,这首诗深具别样之美,似乎也不是杜甫其他诗作光芒所能掩盖。
此诗虽为七言古体,但在诗歌意象选取、意境营造乃至情感抒发等方面,可以说落笔便得楚骚之风。
叶矫然《龙性堂诗话》谓此作“文心幻森,直登屈、宋之堂”,“文心幻森”四字,深识骚意。
起首二句“今我不乐”“身欲奋飞”杨伦《杜诗镜铨》称其“开口便有神游羽御之意”。
继而“美人”“秋水”句,沿袭《离骚》隐喻和《兼葭》《秋水》的意境,致怀思韩君之意。
“鸿飞冥冥”借《法言》语比韩之遁世。
“叶赤”“雨霜”则化用鲍、谢诗写秋深之景象。
此诗所化用的诗句,皆以其意境相类,故能水乳交融,整个诗境的营造似茫茫无迹而弥漫八荒,诗人之意绪似从天而至,缘水而生。
“岳阳”“洞庭”“潇湘”等地名的频繁出现,点明了韩君屏居之地,也使诗歌带上了浓郁的楚文化地域特色。
此诗又是一篇以浪漫手法观照现实社会的作品。
“玉京群帝”以下六句写天宫之事,如天马行空,极意铺张,颇似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梦幻仙境的描绘。
诗中运用了屈原似的象征和隐喻,使其对神仙世界虚幻莫测、扑朔迷离的描写,笔笔落到现实人间。
诗人运用比兴手法,由洞庭秋水的“美人”之思而驰笔于天界仙官之境,表现了“仕”与“隐”的强烈对比,曲尽今昔哀荣之致。
“羽人稀少不在旁”,是为韩君政治命运之写照;
“影动倒景摇潇湘”,则又照应“美人”屏迹之所在。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言此学仙遁世者,本为王佐之才,尝立功帝室也。
以“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书·高祖纪》)的韩张良喻韩谏议,颇多称许之意。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黄生语认为杜甫此诗乃借韩君之经历“因以自寓”,置身政治漩窝之中,个人的命运实在难于左右,杜甫对此有切肤之感,故而尤能深刻体会韩谏议“帷握未改神惨伤”的意味。
杜甫借韩君以自寓,韩谏议的形象处处可见诗人自己的影子,不禁感慨系之。
至于“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直不知是写谏议,还是诗人内心之自况。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夔后出峡前,诗人大半生飘泊流离,备尝生活艰辛,阅尽世态炎凉,至此已是老病缠身,进人了人生的晚景。
“今我不乐”之起兴,点出了诗人当时心境,更寄寓了政治深意,这在结尾部分得到很好的表现,最后四句杜甫表达了其一以贯之以苍生社稷为念的思想。
“周南留滞”以太史公司马谈比于韩谏议,对其不复用世深致惋惜。
“南极老人”句,表明诗人之着眼,并非止于个人之藏用,而是将国运民生作为其诗歌的终极关怀。
杜甫期冀“美人”贡之“玉堂”,乃深惜谏议有韩张、司马之才,本当报效朝廷,匡扶社稷,竟不见容于当世,以至于留滞秋水,终老江湖,实为国家之不幸。
杜甫处身于“老病客殊方”(《壮游》)的困境,尤思贡“美人”于玉堂。
这一思想,应该说已经超越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个人的成败得失和禀性好恶。
张子房的功成身退和韩谏议的激流知退实际上颇合于杜甫“色难腥腐”的本心;
在仕途上尚不如张、韩走得那么远的杜甫,甚至对韩君之退隐也还隐约流露出稀微的向往,因为韩君在政治上曾经辉煌的成就感正是杜甫所缺少的。
但不论如何,杜甫有着更强烈的“葵霍倾太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似的政治热情,一生未曾放弃。
“仕”与“隐”的选择,“出”与“入”之依违,贯穿了杜甫整个人生和思想历程。
现实的绝望使他“每欲孤飞去”(《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理想的执著又令他“不忍便永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幻灭与希望交织成困惑难解的政治情结。
这首诗在诗歌意象与创作风格方面有神接屈子、境妙滴仙之致,但其老成诗笔与曲折情怀,归根到底还是杜甫式的。
诗歌遣词造意异常精省凝炼;
章法上尤能巧设伏笔,处处呼应,虽纵横驰骋而浑然一体,表现出杜甫一贯严密的诗思和严谨的结构;
情感的抒发一波三折,曲尽其意,含晦而深挚。
一篇寄予隐者的诗歌,寄托了生命迟暮的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严肃思考和执着不舍的政治情怀。
它所引发时代、社会与个人的今昔之感、哀荣之念,实与老杜同一时期《诸将》《八哀》《秋兴》《咏怀》诸作貌异而神合。
参考资料: 1、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9-71 2、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110-113
雨不绝 文翻注译赏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喧哗的雨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如丝的细雨飘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鸣雨:雷雨。
边连宝:大雨易绝,细雨难绝。
大雨过而继以细雨,则倍难绝。
谚所谓雨后毛不晴也。
映空:犹阴空,天色昏暗。
《通俗文》:日阴曰映。
飏(音扬),飞扬。
如丝飞,指细雨绵绵。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长条:指柳树枝条,例如庾信诗“河边杨柳百尺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杨柳歌》),以及杜甫绝句“隔户杨柳弱嫋嫋,狂风挽断最长条”。
有人认为“长条”指雨,恐非。
仇兆鳌注:草不沾污,见雨之微。
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舞石”句用典。
舞石将乳子,见于《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
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
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
旋应:很快。
将:带领。
这句是用传说中石燕来形容风中的雨点。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舸(音葛):船。
何:何其。
匆促:匆忙、仓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喧哗的雨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如丝的细雨飘飞。
鸣雨:雷雨。
边连宝:大雨易绝,细雨难绝。
大雨过而继以细雨,则倍难绝。
谚所谓雨后毛不晴也。
映空:犹阴空,天色昏暗。
《通俗文》:日阴曰映。
飏(音扬),飞扬。
如丝飞,指细雨绵绵。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
长条:指柳树枝条,例如庾信诗“河边杨柳百尺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杨柳歌》),以及杜甫绝句“隔户杨柳弱嫋嫋,狂风挽断最长条”。
有人认为“长条”指雨,恐非。
仇兆鳌注:草不沾污,见雨之微。
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
“舞石”句用典。
舞石将乳子,见于《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
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
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
旋应:很快。
将:带领。
这句是用传说中石燕来形容风中的雨点。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舸(音葛):船。
何:何其。
匆促:匆忙、仓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清初学者仇兆鳌《杜诗详注》:此诗上六句写雨中景物,末二句写雨际行舟。
风狂雨急,故鸣而有声,既过则细若飞丝矣。
草不沾污,见雨之微。
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
舞燕将子,记暮春雨。
行云湿衣,切巫山雨。
江舸逆浪,杜甫对冒险营运表示担忧。
清代杜诗研究家浦起龙《读杜心解》:“望晴之词,祝其止舞而挟子以游,停云而振衣适志,已引动欲归义。
乳子本说燕雏,仙衣本说神女,公乃借形挈家归去之志也,运古入化。
” 当代诗人谢颐城认为仇兆鳌对“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两句的注解有问题,浦起龙“运古入化”的评语也不恰当。
他认为杜甫借“舞石”“将乳子”,表示自己将“挈家归去”;
借巫山神女的典故“行云莫自湿仙衣”,是提醒自己不能只顾“行云”、游览潇洒,而延误了归程。
同时谢颐城认为这首诗最大的毛病是:“舞石”典故用得突兀,不协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缚鸡行 文翻注译赏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小奴绑缚了鸡子预备上市出售,鸡儿被缚急了正喧叫挣扎不停。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家里人最讨厌鸡儿食虫又啄粟,未想到鸡儿卖出难逃宰烹厄运。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昆虫鸡子与人有什么厚薄可言,我责备那小奴快解绳放鸡一命。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啊,鸡与虫的得失无终无了啊,我倚楼阁注目寒江而思潮难平。
参考资料: 1、 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9:238 2、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1855 3、 孙士英.酉鸡起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95-96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喧争:吵闹争夺。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食虫蚁:指鸡飞走树间啄食虫蚁。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斥:斥责。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得失:指用心于物。
无了时:没有结束的时候。
山阁:建在山中的亭阁。
参考资料: 1、 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9:238 2、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1855 3、 孙士英.酉鸡起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95-96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小奴绑缚了鸡子预备上市出售,鸡儿被缚急了正喧叫挣扎不停。
喧争:吵闹争夺。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家里人最讨厌鸡儿食虫又啄粟,未想到鸡儿卖出难逃宰烹厄运。
食虫蚁:指鸡飞走树间啄食虫蚁。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昆虫鸡子与人有什么厚薄可言,我责备那小奴快解绳放鸡一命。
斥:斥责。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啊,鸡与虫的得失无终无了啊,我倚楼阁注目寒江而思潮难平。
得失:指用心于物。
无了时:没有结束的时候。
山阁:建在山中的亭阁。
参考资料: 1、 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9:238 2、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1855 3、 孙士英.酉鸡起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95-96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缚鸡行》大约在公元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夏历岁暮作于夔州西阁。
诗人于偶然之中,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而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似乎在向人提出抗议。
“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
诗人一询问,原来是因为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有伤生灵,所以要卖掉它。
然而诗人仔细一想,鸡卖出去不是也要遭受宰杀的厄运吗?
为什么人对虫子要施以厚恩,而对鸡却要报以刻薄呢?
诗人对此似有所悟,立即命令小仆人解缚放鸡。
然而诗人再仔细想想,放了鸡,虫蚁不是又要遭受灾难了吗?
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阁上,注视着寒冷的江面,江水正浩浩东去,远处是迷蒙的烟霭,一片苍茫。
诗中似乎表现了一种道家的思想。
据《庄子·列御寇》:“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因而,陈师道说:“鸡虫得失,不如两忘而寓于道。
”(《杜诗镜铨》引)但似乎又是佛家的思想。
王右仲说:“公晚年溺佛,意主慈悲不杀,见鸡食虫蚁而怜之,遂命缚鸡出卖。
见其被缚喧争,知其畏死,虑及卖去遭烹,遂解其缚,又将食虫蚁矣。
鸡得则虫失,虫得则鸡失,世间类者甚多,故云‘无了时’。
计无所出,只得‘注目寒江倚山阁’而已。
”(《杜臆》) 当时,天下战乱已久,国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难中,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
杜甫虽有匡时济世之志,但年老力衰,已“无力正乾坤”。
萧涤非先生说:“感到‘无力正乾坤’的诗人是很难做到飘飘然的。
白居易有这样两句诗:‘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
’我以为这对于我们理解杜甫这一貌似达观的形象很有帮助。
”(《杜甫诗选注》)可见诗中仍然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心,流露了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此诗的别致之处,还表现在语言上。
杜诗语言的基本风格,是千锤百炼而严整精工,但此诗语言却平朴自然,采用散文化的句法,显得平易顺当。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如同当面交谈,读来亲切动人。
这与表现细小的生活情节,与抒发表面看来轻松的感情,是极为适宜的。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论说:“《缚鸡行》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语之妙,非他人所能企及也。
”他还引了李德远的拟作《东西船行》进行比较:“‘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流汗撑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
’此诗语意极工,几于得夺胎法。
但‘行藏任天理’,与‘注目寒江’,不可同日语耳。
”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更是一语破的:“宕开一笔,妙不说尽。
”的确,此诗最纯之处就在于结句。
一是在结尾处故意采用逸宕手法,由议论而转入写景,使得篇末产生变化,通篇由平实入空灵,摇曳生姿;
二是将上面所议论的内容突然收起,将欲尽未尽之意如盐著水般地化入景中,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品味和领悟,从而引发出深沉的思考,显得含蕴无穷,韵味悠长。
《东西船行》的结句“行藏任天理”之所以不能与“注目寒江”同日而语,就在于已经把道理说尽,没有回味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90-292页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文翻注译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客亭 文翻注译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犹曙色:到底还是天亮了。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宿雾:早晨的雾。
因由前夜而来,故日宿。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残生:犹徐生。
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这是由愤慨而灰心绝望的话,碰着这 种“圣朝”,还有什么可说,这辈子只有随它去了。
其实这种飘零生活,对杜甫创作倒大有裨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犹曙色:到底还是天亮了。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宿雾:早晨的雾。
因由前夜而来,故日宿。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残生:犹徐生。
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这是由愤慨而灰心绝望的话,碰着这 种“圣朝”,还有什么可说,这辈子只有随它去了。
其实这种飘零生活,对杜甫创作倒大有裨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悲青坂 文翻注译赏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
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东门:指青坂所属的县城东门。
太白窟:秦岭主峰,位于今天的陕西武功、太白诸县。
这里说青坂在太白窟,山高天寒,饮马困难,条件极为艰苦。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黄头奚儿:安禄山的军队里有很多是奚、契丹的部族。
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进。
青坂在陈陶以西。
驰突:飞骑冲击突破,形容勇于战斗。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山雪河冰:雪、冰都是动词,指山上积雪,河水结冰。
野萧瑟:指寒风凄厉。
烽烟:烽火,军事告急的信号。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焉得附书:怎能够托书信。
仓卒:仓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
东门:指青坂所属的县城东门。
太白窟:秦岭主峰,位于今天的陕西武功、太白诸县。
这里说青坂在太白窟,山高天寒,饮马困难,条件极为艰苦。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
黄头奚儿:安禄山的军队里有很多是奚、契丹的部族。
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进。
青坂在陈陶以西。
驰突:飞骑冲击突破,形容勇于战斗。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
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
山雪河冰:雪、冰都是动词,指山上积雪,河水结冰。
野萧瑟:指寒风凄厉。
烽烟:烽火,军事告急的信号。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焉得附书:怎能够托书信。
仓卒:仓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此诗中“数骑”和“敢”字都是经过锻炼的字眼。
只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和官军的怯弱。
“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本来应该说“青是烽烟,白是人骨”。
缩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个“是”字。
《同谷歌》有一句“前飞鴐鹅后鹙鶬”,本来是“前飞鴐鹅,后飞鹙鶬”。
省略了一个“飞”字。
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
这种句法,仅见于七言古诗,五言诗中绝对不可能有。
七言律诗中也少见。
“青是烽烟白人骨”止是一个描写句,“白人骨”还属于夸张手法。
阵亡士兵的尸体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几个月才剩一堆白骨。
杜甫此句,只表现“尸横遍野”的情景。
他有一首《释闷》诗,其中有一联道:“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也是写战后的原野,它和“青是烽烟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两种写法。
此诗第二联写安禄山部队的强悍,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官军死亡之惨。
而在叙述同一事件的另一首诗《悲陈陶》里,第二联写官军士气怯弱,无战斗力;
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群胡”的飞扬跋扈。
可见杜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同一事件的艺术手法。
第四联是写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陈陶斜一败之后,长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还希望官军马上再来反攻。
可是在青坂再败之后,人民知道敌我兵力相差甚远,只得放弃“日夜更望官军至”的念头。
杜甫在长安城中,听到唐军战败的消息,心中非常焦急。
而只好设想托人带信给官军,希望他们好好整顿兵力,待明年再来反攻。
这两首诗的结尾句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对一再成败的官军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逻辑的转变。
《杜诗镜铨》引用了邵子湘的评语云:“日夜更望官军至,人情如此;
忍待明年莫仓卒,军机如此。
此杜之所以为诗史也。
”这个评语,反映出邵子湘认为两个结句有矛盾,因此他把《悲陈陶》的结句说是人民的感情如此;
把《悲青坂》的结句说是军事形势有这样的需要。
他以为这样讲可以解释矛盾。
其实是似是而非。
要知道,“军机如此”,也同样是长安城中人民听到青坂之败以后的认识和感情。
杜甫写的正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转变,根本不能以为两首诗的结句有矛盾。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