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萧瑀

作者: 李世民 朝代: 唐代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幸武功庆善宫

作者: 李世民 朝代: 唐代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lq.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出猎

作者: 李世民 朝代: 唐代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

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

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

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赐萧瑀

作者: 李世民 朝代: 唐代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 宋厚泽.唐诗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页 3、 游光中 黄代夕 .中国古代哲理诗译注 上.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259页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 宋厚泽.唐诗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页 3、 游光中 黄代夕 .中国古代哲理诗译注 上.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259页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 宋厚泽.唐诗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页 3、 游光中 黄代夕 .中国古代哲理诗译注 上.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259页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

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

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

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

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

《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

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

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

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

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

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

有勇无谋,莫言义;

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 孙鑫亭.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53页

咏雪

作者: 李世民 朝代: 唐代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除夜

作者: 李世民 朝代: 唐代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赐房玄龄

作者: 李世民 朝代: 唐代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此诗的主旨,是颂扬、勉励房玄龄为国求贤。

首句从反面落墨,用一“迥”字,表明房玄龄与“大液仙舟”距离甚远,其无暇游乐、无意求仙之意已见于言外。

次句从正面着笔,点明他止忙于“引上才”,而“仙舟”之所以“迥”,也由此得到解释。

三、四两句,以形象而有象征意味的笔墨写“引上才”的措施及其效果。

唐王朝的京城长安四面都有“关”。

如果闭关拒才,谁能进来?

可是如今呢,天未破晓,不远千里而来的英雄豪杰已经驱车入关,向长安进发。

这因为:雄鸡初唱,关门就早已为他们打开;

而贤明的宰相,正在“西园”忙于援引他们呢!

四句诗,写得兴会淋漓,其求贤望治之意,溢于言表。

第四句,可能用了《史记·孟尝君传》函谷关鸡鸣始开的典故,但其中的“关”并不限于函谷关。

从泛指的、象征的意义上理解,会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全诗的意境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雨·其二

作者: 李世民 朝代: 唐代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阴阳混合之气吹着绿色的田野,梅雨洒在稻田里。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新流加旧涧,夜雾值得早上的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雁潮湿出行没有顺序,花加上颜色更加鲜艳。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对这丰收之年我感到非常高兴,披露着衣襟玩弄着五弦。

参考资料: 1、 咏雨(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作者:李世民(唐代).中华诗词网..[引用日期2014-09-28]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阴阳混合之气吹着绿色的田野,梅雨洒在稻田里。

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

绿:绿色。

野:田野。

梅雨:本指初夏产生的阴雨天气。

因时值梅子黄熟,故亦称黄梅天。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新流加旧涧,夜雾值得早上的烟。

宿雾:即夜雾。

足脚。

朝烟:指早晨的炊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雁潮湿出行没有顺序,花加上颜色更加鲜艳。

沾色:加上颜色。

更鲜:更加鲜艳。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对这丰收之年我感到非常高兴,披露着衣襟玩弄着五弦。

登岁:指丰年。

披襟:本谓敞开衣襟,本诗比喻心怀舒畅。

五弦:为古代乐器名。

参考资料: 1、 咏雨(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作者:李世民(唐代).中华诗词网..[引用日期2014-09-28]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中国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

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

  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

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

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

笔者认为,古代名家写诗的技巧和方法,有时很难用几句话把它都讲明了,但往往我们在仔细赏读过后,常能意会出其中的神韵,并且有如饮甘泉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卷一.国学原典·集部.[引用日期2014-09-29]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作者: 李世民 朝代: 唐代

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

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帝京篇十首

作者: 李世民 朝代: 唐代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

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

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

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

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

去兹郑卫声,......更多

12345 共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