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水外轻阴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

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

不见翠陌寻春,每问著、小桃无语。

恨燕莺、不识闲情,却隔乱红飞去。

少年曾识春风意,到如今、怨怀难诉。

魂惊冉冉江南远,烟草愁如许。

此意待写翠笺,奈断肠、都无新句。

问甚时、舞凤歌鸾,花里再看仙侣。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

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

不见翠陌寻春,每问著、小桃无语。

恨燕莺、不识闲情,却隔乱红飞去。

晴天飞云、水边轻阴,在这美好境界的桥西停下了马,并且把马系在过去也曾经系过马的树上。

故地昔日的芳树还在,还是那样翠绿,可是昔日故人不见了,眼前空无一人,只得漫问树梢小桃故人的消息,而小桃无语。

而可恨的燕莺,不了解人的痛苦,更不那抚慰人的痛苦,却隔如雨乱红飞去。

少年曾识春风意,到如今、怨怀难诉。

魂惊冉冉江南远,烟草愁如许。

此意待写翠笺,奈断肠、都无新句。

问甚时、舞凤歌鸾,花里再看仙侣。

少年时的恋情失意,此时也无法诉说我的愁怨啊。

已成惊弓之鸟、怕听空弦的声响的我已远离江南,笼罩着雾气的草都如同在诉说愁绪。

我多想写下这时的心情,怎奈何愁绪断肠,写不出新句。

试问何时才能再见故人,欢会相伴。

参考资料: 1、 朱彝尊,汪森,魏中林,王景霓.词综 上.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09 :776 2、 张永义.南宋风雅词笺.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10:104-105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滟滟:光动摇貌。

金饼:月饼的联想。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桂花:兼指月中之桂,半虚半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经常采用的题材。

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

  上片的四句写待月的心情,依换韵分两层。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写人们等待月亮缓慢爬高时的情景。

起句作者通过描写“急管吹云暝”的幼稚举动,表现出人们盼月的急切心情。

妙在作者并非仅仅依赖“急管”这具体的东西来表达抽象复杂的心情,却在“急管吹云暝”之前冠上“何须”两字。

  这样一来就使句意更深一层。

不单表现了人们的急切心情;

又表现出月出人间的积极主动。

下句“高寒滟滟开金饼”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月如何穿出云丛出现在高空。

此句化用苏舜钦《中秋新桥对月》诗:“云头滟滟开金饼。

”“滟滟”,光摇动貌,写月的迷人姿态。

  “金饼”既以金色形容了月光之明亮耀眼,又以饼的圆形点明是中秋满月。

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是自劝与劝人勿辜负良辰美景的警语。

这句既高度赞美了中秋夜月,又为下片赏月铺垫。

  下片写赏月,作者扣紧中秋月的特色,一句一个动人的月夜场景,从各个角度来刻画这令人难以忘怀的中秋月夜。

换头“桂花香雾冷”是半虚半实的双关语。

实者,桂花被月光笼罩着,加上秋夜湿露,看上去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桂花透过这“雾气”散发着阵阵幽香。

虚者,写月中桂。

联系上片的“高寒”很自然地会想到广寒宫的桂树、嫦娥、吴刚、桂子飘香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仿佛感到月中之“桂花香雾冷”,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下句“梧叶西风影”,则实写月光下明亮的夜景。

这句与上句同样没有出现“月光”字样,但却通过秋风中梧桐树枝叶的清影反衬月光的明亮。

没有月,那有影,不言月光而言树影便将月光的亮度具体可感地写出来了。

“西风”二字不只是再点秋季,更重要的是使这个景色变活了,因为有“西风”,能使“梧叶”发出响声,能使“影”动,还能使人仿佛感觉到凉意。

这一韵中的“桂花”、“冷”、“梧叶”、“西风”都是节候性强的词语,这就构成了秋月的特征性意境。

最后“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又换一个镜头,进一层写人在中秋之月的心境。

上片“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只不过从月明当赏而言,这里却是既赏情景。

“客醉”二字最引人深思。

  若只言“醉”,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客”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

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

“倚河桥”,对着天上、水中的明月,更会浮想联翩,很自然地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意境。

“玉箫”与首句的“急管”遥相呼应,然而两者的情调迥然不同。

一个是待月之初,一时忘却客中之感的急切希冀的欢快之音,一个是既见秋月反勾起客愁的冷漠凄凉的愁苦之声。

常见的月圆人不圆的主题,作者却并不急于一语道破,先从情理中应有的欢快说起,继用“冷”、“影”稍稍透露气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吐出一个“愁”字来,不仅在写法上有如剥茧抽丝之妙,而且在效果上收到扣人心弦之妙。

这样写出的愁,读者之心能够格外惦量出它的沉重。

这是一种别致的艺术手法。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兰陵王(春雨)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洒虚阁。

幂幂天垂似幕。

春寒峭,吹断万丝,湿影和烟暗帘箔。

清愁晚来觉。

佳景愔愔过却。

芳郊外,莺恨燕愁,不管秋千冷红索。

行云楚台约。

念今古凝情,朝暮如昨。

啼红湿翠春情薄。

谩一犁江上,半篙堤外,勾引轻阴趁暮角。

正孤绪寂寞。

斑驳。

止还作。

听点点檐声,沈沈春酌。

只愁入夜东风恶。

怕催教花放,趁将花落。

冥冥烟草,梦正远,恨怎托。

点绛唇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天外青鸾,几时常向人间住。

断歌零舞。

月上桐阴暮。

憔悴潘郎,不解为花主。

知何处。

梦云愁雨。

怕向西楼去。

金人捧露盘(水仙花)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梦湘云,吟湘月,吊湘灵。

有谁见、罗袜尘生。

凌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铢轻。

娉娉袅袅,晕娇黄、玉色轻明。

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

怕佩解、却返瑶京。

杯擎清露,醉春兰友与梅兄。

苍烟万顷,断肠是、雪冷江清。

江城子(代作)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绿丛篱菊点娇黄。

过重阳。

转愁伤。

风急天高,归雁不成行。

此去郎边知近远,秋水阔,碧天长。

郎心如妾妾如郎。

两离肠。

一思量。

春到春愁,秋色亦凄凉。

近得新词知怨妾,无处诉,泣兰房。

青玉案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平生似欠西湖债。

每拼了、金貂解。

妩媚烟云多变态。

雕鞍来处,画船归去,花柳春风隘。

玉京相接蓬壶界。

入画遥山翠分黛。

苏小不来时节改。

一堤风月,六桥烟水,鹭约鸥盟在。

杏花天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远山学得修眉翠。

看眉展、春愁无际。

雨痕半湿东风外。

不管梨花有泪。

西园路、青鞋暗记。

怕行入、秋千径里。

一春多少相思意。

说与新来燕子。

杏花天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霁烟消处寒犹嫩。

乍门巷、愔愔昼永。

池塘芳草魂初醒。

秀句吟春未稳。

仙源阻、春风瘦损。

又燕子、来无芳信。

小桃也自知人恨。

满面羞红难问。

霜天晓角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春云粉色。

春水和云湿。

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外、几丝碧。

望极。

连翠陌。

兰桡双桨急。

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

12345 共19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