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步虚词 三

作者: 庾信 朝代: 南北朝

归心游太极。

回向入无名。

五香芬紫府。

千灯照赤城。

凤林采珠实。

龙山种玉荣。

夏簧三舌响。

春钟九乳鸣。

绛河应远别。

黄鹄来相迎。

闺怨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竹叶响南窗。

月光照东壁。

谁知夜独觉。

枕前双泪滴。

紫骝马

作者: 徐陵 朝代: 南北朝

玉镫绣缠鬃。

金鞍锦覆幪。

风惊尘未起。

草浅埒犹空。

角弓连两兔。

珠弹落双鸿。

日斜驰逐罢。

连翩还上东。

相逢行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行行即长道。

道长息班草。

邂逅赏心人。

与我倾怀抱。

夷世信难值。

忧来伤人。

平生不可保。

阳华与春渥。

阴柯长秋槁。

心慨荣去速。

情苦忧来早。

日华难久居。

忧来伤人。

谆谆亦至老。

亲党近恤庇。

昵君不常好。

九族悲素霰。

三良怨黄鸟。

迩朱白即頳。

忧来伤人。

近缟洁必造。

水流理就湿。

火炎同归燥。

赏契少能谐。

断金断可宝。

千计莫适从。

万端信纷绕。

巢林宜择木。

结友使心晓。

心晓形迹畧。

畧迩谁能了。

相逢既若旧。

忧来伤人。

片言代纻缟。

答中书诗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中予备列。

子赞时庸。

偕直东署。

密勿游从。

彼美显价。

煌煌逸踪。

振迹鼎朝。

翰飞云龙。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

作者: 谢朓 朝代: 南北朝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铜雀台上飘着灵帐,就像死者活着一样供给他酒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曹操墓地的树木都长得很茂盛了,他哪里还能听到妄伎唱歌奏乐的声音呢?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曹操这样的人物尚有一死,妾伎又何足道呢!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山水诗奇葩——谢灵运谢朓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14 2、 辛志贤.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汉魏南北朝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年02月:385

穗(suì)帷飘井干(hán),樽(zūn)酒若平生。

谢咨议:名璟。

咨议,官名。

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所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

穗帷:即灵帐,帷,亦作帏。

井干:汉代楼台名,这里借指铜雀台。

郁郁西陵树,讵(jù)闻歌吹声。

郁郁:形容树木茂盛。

西陵:曹操的葬地。

讵:岂。

芳襟(jīn)染泪迹,婵媛(yuán)空复情。

芳襟:指妾伎的衣襟。

婵媛:情思牵连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玉座:帝位,这里指曹操的灵位。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山水诗奇葩——谢灵运谢朓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14 2、 辛志贤.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汉魏南北朝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年02月:385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诗人描写祭奠曹操的“盛况”:铜雀台上,歌吹洞天,舞女如云,素白的灵帐,在西风中缓缓飘荡着;

曹操的儿子们,供奉先父的亡灵,摆酒设祭,就像曹操活着的时候侍奉他一样。

好一个“樽酒若平生”,一种庄严肃穆和隆重热烈的场面,宛然在目。

同时,又令人油然想见曹操“平生”把酒临风、横槊赋诗的盖世雄风。

然而,生前的气壮山河与死后的隆重庄严,乍看虽颇相仿佛,前后如一,细味却有不胜悲凉之感。

逝者如斯,只能“樽酒若平生”了,但反过来说,又不能“樽酒若平生”。

一句平白如话的诗,包涵了多重的意蕴,既是描述,又是感慨,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余地。

而“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又与上两句有同工异曲之妙。

西陵墓地,树木葱茏;

铜雀台上,歌吹沸天——可是,死者长眠地下,不能复闻丝竹之声。

这似乎是为铜雀台上的伎妾们设辞,传达她们哀婉的心曲。

而从诗人所处的历史地位、历史的角度细加品味,则尤感意蕴丰厚,韵味无穷;

时代渺邈,年复一年,魏家天下早已改朝换代,如今已没有人为曹操一月两次,歌舞酒乐,侍奉如常;

铜雀故址,西陵墓地,百草丰茂,杂树丛生,而今已不能听到什么歌吹之声。

所以,诗人禁不住要为那些无辜的妾伎们悲泣感伤了。

芳襟翠袖,徒染悲泣之泪;

婉转缠绵,空余伤感之情。

连曹操这样的盖世英雄尚且不免“玉座寂寞”的悲哀,更何况那些地位低下、身轻体贱的妾伎们呢。

  表面上看,诗写铜雀台祭奠的隆重,写西陵墓地的荒芜以及妾伎们的芳襟染泪、婉娈多情,旨意似乎是在感叹曹操的身后寂寞。

实际上这是个误会。

写曹操的身后寂寞,乃是为写妾伎们的寂寞张本,是一种衬垫,“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正点出了这一中心题旨。

盖世英主尚且不免寂寞身后之事,更何况地位低下、生前就已冷落不堪的妾伎们呢。

此诗《乐府诗集》题作《铜雀妓》,也正暗示并证明了诗人题咏的中心对象是妾伎,而不是曹操。

由此可见到,诗人已从对铜雀故址的一时一事的凭吊和感伤的圈子中跳了出来,站到了历史的高度,既饱含感情又充满理性,以超然的态度来描写、评判这一历史故事,并进而反思人生。

他从大人物的悲哀中,看到了小人物的悲哀;

从历史的冷酷中,领略到了现实的冷酷;

从死者的寂寞中,感受到了生者的寂寞。

因而,这种寂寞身后事的感伤和咏叹,已不仅仅胶着在曹操及其妾伎们身上,而上升为一种人生的感喟和反思。

所以,他对“铜雀妓”的题咏,既是执着的,又是超然的,在执着与超然的若即若离之中,诗人既认识、评判了历史和人物,也认识、评判了现实和自己。

  这是一首怀古诗。

怀古诗是以诗的形式发抒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和感受,是对历史故事的一种艺术的评判。

所以,诗人往往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内蕴和复杂的感情色彩,深深地隐藏、浸润在诗的形象当中,用艺术形象来说话,来作为自己的代言人。

谢朓的这首诗,也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叙写平白,而蕴含丰富、深刻;

辞章短小,却韵味渺远、悠长。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825-827

落日怅望·昧旦多纷喧

作者: 谢朓 朝代: 南北朝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

和刘西曹望海台诗

作者: 谢朓 朝代: 南北朝

沧波不可望。

望极与天平。

往往孤山映。

处处春云生。

差池远雁没。

飒沓羣鳬惊。

嚣尘及簿领。

弃舍出重城。

临川徒可羡。

结网庶时营。

夏始和刘潺陵诗

作者: 谢朓 朝代: 南北朝

威仰弛苍郊。

龙曜表遥甸。

炎光丽近邑。

白苹望已骋。

缃荷纷可袭。

徒愿尺波旋。

终怜寸景戢。

对窗斜日过。

洞幌鲜飚入。

浮云去欲穷。

暮鸟飞相及。

柔翰缜芳尘。

清源非易揖。

回江难绝济。

云谁畅伫立。

良宰朂夜渔。

出入事朝汲。

积羽余既裳。

更赋子盈粒。

椅梧何必零。

归来共栖集。

刘太尉琨伤乱

作者: 江淹 朝代: 南北朝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伊余荷宠灵,感激狥驰骛。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
12345 共163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