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问菊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我想要问讯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我背着手,口中念念有词地叩问东篱下栽种的菊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

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空荡荡的庭院,落满霜露,那是何等的寂寞?

大雁南归、蟋蟀停止了鸣叫,可曾引起你的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不要说世界上没有人能与你接谈,你哪怕能与我说上片言只语,我们也能相互理解对方的心思。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526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正因为林黛玉的风雅是故意做出来的,她实际上耐不住寂寞。

所以,在《问菊》中,她大倒这方面的苦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又自作多情地问菊花:“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其实,这正是她自己耐不住冷清的写照。

若依菊花之本性,人家本来就是顺应秋之时节而生的。

若怕寂寞,何必开于秋时?

当事人只需像宝钗那样为菊的到时未开而怅叹(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或者把菊的形象留下以作永远的纪念(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即可,何必在人家正常开放的时节,问人家有没有寂寞相思呢?

林黛玉所写的三首诗被评为菊花诗最佳。

其中《咏菊》第一,此诗第二。

如果作者只是为了表现她的诗才出众,就不会在前面咏白海棠时要让宝钗“压倒群芳”,在后面讽和螃蟹咏时却又称宝钗之作为“绝唱”。

原来作者还让所咏之物的“品质”去暗合吟咏它的人物。

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

一般的咏菊诗主调就是:一、自命清高;

二、孤独寂寞;

三、标榜遁世。

菊花这个题材,又特别适合表现这些主题。

原因是,菊花是秋花,既然傲立霜雪,又孤独绽开(没有跟众多的春花一起开),特别适合失意的文人自比:瞧,我虽然失意,享受不了繁华,可我照样是精神上的贵族——你不用我,我就学陶渊明隐居去。

因此,曹雪芹让林黛玉夺魁菊花诗,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林黛玉就是这种求之不得而怨的小文人的代表。

  总而言之,林黛玉的清高正如这些菊花诗一样,是刻意装出来的。

是在明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情形下,而刻意效仿出来的。

目的只是为了抒发自己小文人式的对世俗名位的求之不得的哀怨,并同时博取清高的美名和旁人的同情。

因此,一遇到真正能考验她能够取法陶令的时候,她就丢下这些“孤标傲世偕谁隐”、“满纸自怜题素怨”的标榜而不管,一个劲地去高歌“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了。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526

姽婳词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正册判词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赞林黛玉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警幻仙姑赋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

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

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

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

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

......更多

题帕三绝句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其一: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螃蟹咏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元宵灯谜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打一玩物

回前诗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12345 共1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