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敬亭山诗

作者: 谢朓 朝代: 南北朝

兹山亘百里。

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

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

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

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

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

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

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格。

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

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

兹理庶无睽。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

作者: 谢朓 朝代: 南北朝

羽龄倦簪履。

薄晚忝华奥。

闲沃尽地区。

山泉谐所好。

幸遇昌化穆。

惇俗罕惊暴。

四时从偃息。

三省无侵冒。

下车遽暄席。

纡服始黔灶。

荣辱未遑敷。

德礼何由导。

汩徂奉南岳。

兼秩典邦号。

疲马方云驱。

铅刀安可操。

遗惠良寂寞。

恩灵亦匪报。

桂水日悠悠。

结言幸相劳。

吐纳贻尔和。

穷通勖所蹈。

拟行路难·其四

作者: 鲍照 朝代: 南北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断绝:停止。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zhí)躅(zhú)不敢言。

吞声:声将发又止。

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断绝:停止。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zhí)躅(zhú)不敢言。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吞声:声将发又止。

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

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

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

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

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

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

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

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

“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

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

”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

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

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

而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

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话题,也只是诗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词。

  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从作者的表达情感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

明代王夫之评论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

”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妙在不曾说破。

”准确地指明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伴随感情曲折婉转的流露,五言、七言诗句错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韵脚由“流”、“愁”到“难”、“言”的灵活变换,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诗起伏跌宕的气势格调。

  沈得潜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代出自蓟北门行

作者: 鲍照 朝代: 南北朝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征师 一作:征骑)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紧急征召的文书从边塞岗亭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已经传到京都。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被征召的骑兵驻扎在广武县,将兵分几路解救被困的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肃杀的秋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战士们的战斗豪情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手里的弓箭更加强劲了。

但敌人的战阵也精锐而坚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天子听到敌兵气焰嚣张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亲临战场与敌人一搏。

战争十分激烈,传送军情战况的使者往来不绝。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

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军乐流露出汉人的情思,战士们的旌旗和铠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他们冒着疾风冲锋陷阵,战场上的沙砾被扬起,随风飘荡。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因为天气寒冷,马毛都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角弓也拉不开了。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但在时局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

天下乱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

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2011.11重印):747-750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羽檄(xí):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

边亭:边境上的瞭望哨。

烽火:边防告警的烟火,古代边防发现敌情,便在高台上燃起烽火报警。

咸阳: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借指京城。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征师:征发的部队。

一作“征骑”。

屯:驻兵防守。

广武:地名,今山西代县西。

朔方: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严秋:肃杀的秋天。

这句的意思是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

虏阵:指敌方的阵容。

虏,古代对北方入侵民族的恶称。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天子按剑怒:指天子闻警后大怒。

使者句:意思是军情紧急,使者奔走于路,络绎不绝,遥相望见。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

缘,沿着。

鱼贯:游鱼先后接续。

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萧鼓:两种乐器,此指军乐。

流汉思: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

旌(jīng)甲:旗帜、盔甲。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砾(lì):碎石。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缩:蜷缩。

蝟:刺猬。

角弓:以牛角做的硬弓。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投躯:舍身;

献身。

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2011.11重印):747-750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紧急征召的文书从边塞岗亭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已经传到京都。

羽檄(xí):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

边亭:边境上的瞭望哨。

烽火:边防告警的烟火,古代边防发现敌情,便在高台上燃起烽火报警。

咸阳: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借指京城。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被征召的骑兵驻扎在广武县,将兵分几路解救被困的朔方。

征师:征发的部队。

一作“征骑”。

屯:驻兵防守。

广武:地名,今山西代县西。

朔方: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肃杀的秋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战士们的战斗豪情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手里的弓箭更加强劲了。

但敌人的战阵也精锐而坚强。

严秋:肃杀的秋天。

这句的意思是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

虏阵:指敌方的阵容。

虏,古代对北方入侵民族的恶称。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天子听到敌兵气焰嚣张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亲临战场与敌人一搏。

战争十分激烈,传送军情战况的使者往来不绝。

天子按剑怒:指天子闻警后大怒。

使者句:意思是军情紧急,使者奔走于路,络绎不绝,遥相望见。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

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

缘,沿着。

鱼贯:游鱼先后接续。

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军乐流露出汉人的情思,战士们的旌旗和铠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

萧鼓:两种乐器,此指军乐。

流汉思: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

旌(jīng)甲:旗帜、盔甲。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他们冒着疾风冲锋陷阵,战场上的沙砾被扬起,随风飘荡。

砾(lì):碎石。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因为天气寒冷,马毛都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角弓也拉不开了。

缩:蜷缩。

蝟:刺猬。

角弓:以牛角做的硬弓。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但在时局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

天下乱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

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投躯:舍身;

献身。

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2011.11重印):747-750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征师 一作:征骑)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诗开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敌方入侵的信息接连传入京城,汉军征集马队,屯驻广武,分遣精兵,出救朔方。

前两句“羽檄”、“烽火”用互文见义法,强化了军情的危急。

后两句为一触即发的生死搏斗埋下了伏笔。

  诗进而表现了胡焰嚣张,天子震怒的严重局势:“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胡方利用深秋弓坚矢劲,大举入犯,汉方天子震怒,使者促战,相望于道。

四句有力地暗示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很能唤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用两联工整对句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颇有先声夺人气势。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石径迂折,飞粱直跨,大军行进,秩序井然。

但闻箫鼓中传出汉军的豪情壮思,旌甲上沾满胡地的霜露雪花。

前两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跋涉辛苦,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

后两句则突出将士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

缘、度、流、被四字,分别起了传神点睛作用。

  然后着重描写进入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疾风冲塞而起,沙砾满天飘扬。

战马瑟缩,不能奔驰,劲弓冻结,难以开张。

这四句把边塞风光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很自然地为英勇顽强的壮士安排好一个典型环境,使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表现的可贵战斗精神有效地得到显示。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精华:“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

他们必须在紧急关头付出最大牺牲。

诗人用《九歌·国殇》礼赞勇武刚强、死于国事的“鬼雄”的辞语,颂扬为国捐躯的壮士,寄托了他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情。

这两联流传万口,几乎成了封建时代衡量忠良行为准则的诗句,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此诗在思想与艺术上能达到较完美的统一,是由于紧凑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鲜明突出的形象在诗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其中紧凑的情节,更起了重要作用。

它由边亭告警,征骑分兵,加强防卫,进而写到虏阵精强,天子按剑,使者促战。

然后着重写了汉军壮伟场面和战地自然风光。

最后以壮士捐躯,死为国殇的高潮作结。

  贯串于上述紧凑情节中的,是各种生活画面,如边亭、咸阳、广武、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的广阔空间。

活跃其中的,有交驰的羽檄,连天的烽火,雁行的队列,鱼贯的军容,箫鼓的节奏,旌甲的辉光等。

尤其是疾风起,沙砾场,马瑟缩,弓冻凝的边塞风光画面,“神气光舞”(陈祚明语),“分明说出边塞之状”(朱熹语),更为此诗增添了艺术光彩,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

  上述画面从多角度进行描绘,而位于其中心的,则是壮士的英雄群像。

不只征骑、分兵、缘石径、度飞粱、吹箫伐鼓、执旌被的严峻时刻,他们的形象也十分耀眼。

尤其是时危世乱之际表现的忠节,更突出地闪现了英烈们为国献身的思想亮光。

  鲍照没有边塞生活的直接经验,却写出了成功的边塞作品,很可能是因为他善于把自己积累的北方边塞生活的间接知识和前辈作家的创作经验艺术地结合起来,他能自出心裁,自显身手,为南朝诗坛开出一朵奇葩,说明他对庄子《逍遥游》“有待”、“无待”的境界,是很领会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2011.11重印):747-750

代白头吟

作者: 鲍照 朝代: 南北朝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志士如红色的丝绳那样正直,如玉壶冰那样高洁清廉。

怎奈惭愧的是自己以前的意气都已经消散,只有无限的遗憾不断跟随着自己。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人们多不念旧恩,世情就是这样,一旦你衰败,没人会帮扶你。

人在失势以后,即使只有那么一丝一毫的缺点,哪怕足有火如丘山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被容。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那些小人就像食莳的硕鼠一样卑鄙,他们蝇营狗茍,像苍蝇那样巧于辞令,妄进谗言。

野鸭有五种美德,但仍被宰杀,黄鹄有害无益,却因一举千里,被视为珍禽。

帝王用人就像堆柴草一样,不辨忠信,后来者居上。

这真让人痛心!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而废掉了申后,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了班婕妤。

周幽王日益昏惑,汉成帝做的事情也令人叹息不已。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心中赞赏的人都难以自恃,难以保全,更何况那些外表恭敬的人呢?

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

宠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是唯独你这样的志士才抚胸叹息,感到无限愤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瑕:玉上的瑕疵,斑点。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硕鼠:大老鼠。

凫鹄(hú):野鸭和黄鹄。

薪刍:柴草。

这里是说君王用人好像堆柴草,后来者居上。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褒女:即褒姒,周幽王因为宠爱她而废掉了申后。

班: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

赵姬:即赵飞燕,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班婕妤。

沦惑:迷误。

嗟称:叹息。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心赏:心中赞赏,欣赏。

貌恭岂易凭:外表恭敬的人不可轻易相信。

抚膺:抚胸叹息以表示愤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志士如红色的丝绳那样正直,如玉壶冰那样高洁清廉。

怎奈惭愧的是自己以前的意气都已经消散,只有无限的遗憾不断跟随着自己。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人们多不念旧恩,世情就是这样,一旦你衰败,没人会帮扶你。

人在失势以后,即使只有那么一丝一毫的缺点,哪怕足有火如丘山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被容。

瑕:玉上的瑕疵,斑点。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那些小人就像食莳的硕鼠一样卑鄙,他们蝇营狗茍,像苍蝇那样巧于辞令,妄进谗言。

野鸭有五种美德,但仍被宰杀,黄鹄有害无益,却因一举千里,被视为珍禽。

帝王用人就像堆柴草一样,不辨忠信,后来者居上。

这真让人痛心!

硕鼠:大老鼠。

凫鹄(hú):野鸭和黄鹄。

薪刍:柴草。

这里是说君王用人好像堆柴草,后来者居上。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而废掉了申后,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了班婕妤。

周幽王日益昏惑,汉成帝做的事情也令人叹息不已。

褒女:即褒姒,周幽王因为宠爱她而废掉了申后。

班: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

赵姬:即赵飞燕,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班婕妤。

沦惑:迷误。

嗟称:叹息。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心中赞赏的人都难以自恃,难以保全,更何况那些外表恭敬的人呢?

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

宠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是唯独你这样的志士才抚胸叹息,感到无限愤慨!

心赏:心中赞赏,欣赏。

貌恭岂易凭:外表恭敬的人不可轻易相信。

抚膺:抚胸叹息以表示愤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这首诗是诗人的不平之声,写正直之士清如玉壶,但却不能容于世。

诗的开首,连用两个比喻,说明自己的正直、高洁。

“何惭”二句承上而言,说自己清白正直仍一如往昔,却无端受到接连不断的猜忌怨恨。

以上四句写一位高洁的女子的不幸,有自喻之意。

“人情”八句,是由不幸遭遇引发的感慨。

人情世故,总是好新弃旧;

谤议纷纭,总是向着被遗弃的弱者。

稍有一丝不慎,比方说无意中得罪了权贵,出现一点点裂痕,便会酿成山丘般的怨恨和祸害。

诗人切齿痛斥那些进谗的小人,就像食苗的硕鼠和玷白使黑的苍蝇。

又悲叹明明有害的野鸭、黄鹄,却因来自远方而蒙受珍爱,言外之意还是说人情总是好新贱旧。

传说春秋时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被重用,便向哀公发牢骚道:鸡有许多优点,却不在您眼里,天天煮来吃,因为它易于得到;

黄鹄啄食您园池中的稻粱鱼鳖却被您所看重,只为它来自远方,不易得到,让您感到稀罕。

好吧,我这就离开您远走高飞了。

“凫鹄远成美”就是用此典故。

“薪刍前见陵”也是用典:西汉汲黯不满武帝重用新进之士,说:陛下用人好比堆积柴草,后来者居上。

鲍照在这里也是说人情喜新厌旧。

“申黜褒女进”六句,也是借史事发表感慨。

申,指周幽王后,系申侯之女。

幽王宠爱褒姒,将申后废黜。

班,指汉成帝妃班倢伃。

成帝后来惑于赵飞燕姐妹,倢伃被冷遇。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是说真心赏爱的,尚且难可凭恃;

何况原先就是虚伪的恭敬!

这两句的感慨十分深沉,将寒门下士趦趄仕途、惴惴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更为充分。

最后两句,又荡开一层,总结全诗:这种种令人寒心的事实,乃是自古如此,并非您一个人为之捶胸悲慨!

这既像是无可奈何的宽慰,又像是绝望的哀叹: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有所改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拟行路难·其一

作者: 鲍照 朝代: 南北朝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即使为你献上:装在金杯里的美酒,镶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绣着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装饰的帐幔,织着各种葡萄的锦缎被子。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也挡不住年岁将老红颜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希望你节制悲伤减少忧愁,听我侧击行路难的歌调。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君不见汉时的柏梁台,魏时的铜雀楼都早已灰飞烟灭,难道有谁还能够听到古时候的清音管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奉:奉送。

邰希葑给。

卮(zhī知):古代盛酒的器皿。

一本作“匜”。

这句是说把用金杯盛着的美酒献给你。

玳瑁(dàimào代冒):一种和龟相似的海中爬行动物,其甲壳黄褐色,有光泽,可用做装饰品。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七彩芙蓉:多种颜色的芙蓉花图案。

羽帐: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帐子。

九华蒲萄:以许多蒲萄组成花纹的图案。

蒲萄,即葡萄。

锦衾:用锦做成的被子。

以上四句是写赠送给人的四件解忧之物。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红颜零落:容颜变得衰老。

寒光:寒日的光辉。

宛转:转移。

时欲沉:时将晚。

这二句是说人已容颜衰败,年岁将老,正如月光转移,夜将深沉一样。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裁悲:制止悲伤。

裁,免除。

减思(sì四):减少愁思。

思,忧愁。

抵(zhì纸)节:击节。

抵,侧击。

节,乐器名,又叫“拊”。

行路吟:指《行路难》诗。

这二句是说希望你克制住你的悲愁,听我用柑打着拍子来唱《行路难》。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柏梁:台名,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建,在长安。

铜雀:台名,曹操于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建,在邺城(今河南省临漳县)西北。

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是歌咏宴游的场所。

宁:岂、何。

清吹:悠扬的管乐。

这二句是说如今在柏梁和铜雀台上,哪还能听到古时悠扬的乐声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即使为你献上:装在金杯里的美酒,镶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

奉:奉送。

邰希葑给。

卮(zhī知):古代盛酒的器皿。

一本作“匜”。

这句是说把用金杯盛着的美酒献给你。

玳瑁(dàimào代冒):一种和龟相似的海中爬行动物,其甲壳黄褐色,有光泽,可用做装饰品。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绣着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装饰的帐幔,织着各种葡萄的锦缎被子。

七彩芙蓉:多种颜色的芙蓉花图案。

羽帐: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帐子。

九华蒲萄:以许多蒲萄组成花纹的图案。

蒲萄,即葡萄。

锦衾:用锦做成的被子。

以上四句是写赠送给人的四件解忧之物。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也挡不住年岁将老红颜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凉。

红颜零落:容颜变得衰老。

寒光:寒日的光辉。

宛转:转移。

时欲沉:时将晚。

这二句是说人已容颜衰败,年岁将老,正如月光转移,夜将深沉一样。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希望你节制悲伤减少忧愁,听我侧击行路难的歌调。

裁悲:制止悲伤。

裁,免除。

减思(sì四):减少愁思。

思,忧愁。

抵(zhì纸)节:击节。

抵,侧击。

节,乐器名,又叫“拊”。

行路吟:指《行路难》诗。

这二句是说希望你克制住你的悲愁,听我用柑打着拍子来唱《行路难》。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君不见汉时的柏梁台,魏时的铜雀楼都早已灰飞烟灭,难道有谁还能够听到古时候的清音管乐?

柏梁:台名,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建,在长安。

铜雀:台名,曹操于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建,在邺城(今河南省临漳县)西北。

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是歌咏宴游的场所。

宁:岂、何。

清吹:悠扬的管乐。

这二句是说如今在柏梁和铜雀台上,哪还能听到古时悠扬的乐声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在鲍照最为擅场的乐府诗体中,《拟行路难十八首》称得上是“皇冠上的珍宝”。

这一组内容丰富而又形式瑰奇的诗篇,从各个侧面集中展现了鲍照诗歌艺术的多姿多态,确实像一块精光四射、熠熠生彩的钻石。

无怪乎历代选家和评论家凡瞩目于六朝诗歌的,都不会遗漏了它。

  顾名思义,“拟行路难”当为乐府古题“行路难”的仿作。

后者本属汉代民歌,多已失传,据《乐府解题》记载,其大旨是“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东晋人袁山松曾对它的曲调和文句进行加工改造,而袁制亦已亡佚。

故鲍照此诗虽云拟作,实为这一诗题流传至今的最早篇翰,发摅的也是诗人自己胸中的磊块,并不同于一般的拟古篇什,所以有的诗集收录此诗时,去掉了题目上的“拟”字,径称作《行路难》。

齐梁下及唐代不少诗人,也都袭用这个调名写出了一批名作。

  《拟行路难》共一十八首,有的本子作十九首,是将其中第十三首分割成了两篇。

这十多篇诗涉及不同的题材内容,体式、风格也不尽一致,看来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今人已有考辨。

但是,把它们在同一诗题下编为一组,又绝非出于偶然。

这不仅因为它们都采用了“行路难”的曲调,而且各首之间确有共同的主旋律贯穿着,那便是对人生苦闷的吟唱。

在形式上,这组诗都采用七言和杂言乐府体,音节流畅而富于起伏变化,以适应作者所要抒发的强烈而跳荡的情绪。

正是这样一个统一的基调,加上作者构思、编排上的某些匠心,使得这些诗篇自然地发生联系,合成了一个可以放在一起加以观照和品评的整体。

  此篇作为《拟行路难》开宗明义第一章,带有序曲的性质。

  诗篇一上来,以“奉君”二字领起了下面四个排比句:“美酒”而盛以“金卮”,“雕琴”而饰以“玳瑁玉匣”,羽毛制作的帐幔间绣出了“七彩芙蓉”的图案,锦缎织成的被面上绽开着“九华蒲萄”的花纹。

奉献到你面前的吃的、玩的、用的器物,无一不精美绝伦、色彩缤纷,足令人赏心悦目、忘忧解闷。

这—赋体铺排手法的发端,为整个乐曲的演唱蓄足了气势,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可是,别误以为作者是在为人生谱一曲欢乐之歌,想要尽情讴颂人世间种种官能的享受,那样就大错而特错了。

在那一阵子紧锣密鼓、急管繁弦式的华采乐段之后,乐队突然沉寂下来、沉寂下来,悠悠地转出一声低咽的吟叹:红颜难驻,岁月迟暮,寒气闪烁,年华逝去。

人生的这一大悲哀,又不是美酒、雕琴之类所能消解得了的。

读到这里,读者方明白前面那阵子开场锣不过是个铺垫,外形愈装扮得富丽堂皇,愈见出骨子里的哀感沉绵。

  那末,也不能听任这种忧思无边无际地膨胀起来,吞噬了人的整个灵魂。

诗人在唱出人生苦闷的主题之后,却又反过来劝慰人们要“裁悲”、“减思”,节制和排遣自己的伤痛;

而排遣的方法则在于聆听他的击节歌唱,那歌子便是倾诉人生苦难、不平的《行路难》。

用宣说人间苦来排解现实生活中的苦闷,看似矛盾,但也不足为奇,因为通过这一独特的宣泄活动,是可以给人的心理机制恢复和带来某种程度的平衡,减轻人们心灵上的重压的。

这大概正是诗人自己情不自禁地要创作这一组诗的内在动因吧。

于是,诗歌开篇定场锣鼓声中被推上舞台前列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器玩,至此重又获得了生气。

它们不光是人生苦的垫衬,同时也是诗人演唱人生苦的布景、道具和音响手段。

诗人就站在这一绚丽辉煌的背景下,一手高举盛满美酒的金杯,一手挟起玉饰花雕的古琴。

仿佛他正注目于读者,他就要放声歌唱了。

这是非常美妙的瞬间,非常动人的景象。

  诗写到这里,已经完成了序曲的任务,本可就此打住。

而诗人为了加重语意,却又添出一段尾声: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意思是说:没见到吗,汉武帝时的柏梁台,魏武帝时的铜雀台,当年歌舞胜地,乐声盈耳,曾几何时,风流云散,而今哪还有清音绕梁呢?

言下之意:我的歌声也是稍纵即逝,要听就请抓紧吧。

结末这两句看似逸出题外的话,既是对上文“听我抵节行路吟”的补充申说,又是对诗中“人生苦”主题的点题和呼应,而字面形式上转向援引古人古事,采用宕开一笔的写法,更增添了诗歌摇曳不尽的风神。

  总合起来看,作为整个组诗的引子部分,此篇在立意上是比较单纯的。

它的意图只是要交代写作这一组诗的缘起,即便涉及人生苦闷的主旨,亦仅点到为止,不作进一步展开。

所以读者在这里接触到诗人内心的感慨还很抽象,缺少具体的内涵。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诗中这个单纯意念的表达形式却很不简单:由献列各种精美的器玩以行乐解忧,导向人生苦痛、忧思难遣,再折回裁悲减思、击节吟唱,而结以清吹不永、胜概难继,可说是一层一个逗顿,一层一道弯子。

转折处是那样的突兀峭拔,而承接时又十分妥贴自然,极尽波谲云诡、跌宕生姿之能事。

这样一种屈曲层深的构思方法,决不是为了卖弄技巧,它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歌单纯意念下深藏着的复杂微妙的情绪心理,那种苦闷与慰藉、排解而又难解的感情纠葛。

贯通《拟行路难十八首》的整体,构成组诗中心情结的,正是这一矛盾尖锐的心理态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日行

作者: 鲍照 朝代: 南北朝

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献岁发,吾将行。

在新年伊始之时,我将出发春游。

春山茂,春日明。

郊外我所见到的春光是如此明媚: 园中鸟,多嘉声。

园林中到处莺声燕语,鸣声清脆,仿佛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春歌。

梅始发,柳始青。

红梅在春风中率先怒放,向人间报告春的信息。

含烟惹雾的杨柳枝条,已纷纷生出嫩芽,渐渐由黄转青。

泛舟舻,齐棹惊。

春游的人们来到烟波浩渺的水上,荡起了龙舟画舫,他们整齐地举起桨片,使劲地划呀划呀;

船儿飞快地在水上滑行,水鸟被惊得扑翅飞向两岸。

奏《采菱》,歌《鹿鸣》。

人们不禁心旷神怡,逸兴遄飞,在船上奏起了江南的《采菱》曲,音调流转柔婉;

时而又唱起古老的《鹿鸣》歌,情韵和雅古朴。

风微起,波微生。

和煦的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泛起层层涟漪;

弦亦发,酒亦倾。

人们在弦歌声中频频举杯祝酒,尽情痛饮。

入莲池,折桂枝。

女子们荡开双桨,时而没入一片荷叶田田的池里,时而又傍岸攀折那尚未开花的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随着她们透着香气的罗袖频频挥动,船儿便轻快地前进,那些芬芳的水草叶子纷纷地向两边倒伏让路。

两相思,两不知。

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献岁发,吾将行。

在新年伊始之时,我将出发春游。

献岁:即岁首,一年之始。

《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泪吾南征。

”吾将行:是借用《楚辞·涉江》:“忽乎吾将行兮”中的成句,在此谓“我将出发春游”。

春山茂,春日明。

郊外我所见到的春光是如此明媚: 园中鸟,多嘉声。

园林中到处莺声燕语,鸣声清脆,仿佛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春歌。

嘉声:形容鸟的鸣叫声十分动听。

梅始发,柳始青。

红梅在春风中率先怒放,向人间报告春的信息。

含烟惹雾的杨柳枝条,已纷纷生出嫩芽,渐渐由黄转青。

泛舟舻,齐棹惊。

春游的人们来到烟波浩渺的水上,荡起了龙舟画舫,他们整齐地举起桨片,使劲地划呀划呀;

船儿飞快地在水上滑行,水鸟被惊得扑翅飞向两岸。

齐棹:整齐地举起船浆。

奏《采菱》,歌《鹿鸣》。

人们不禁心旷神怡,逸兴遄飞,在船上奏起了江南的《采菱》曲,音调流转柔婉;

时而又唱起古老的《鹿鸣》歌,情韵和雅古朴。

风微起,波微生。

和煦的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泛起层层涟漪;

弦亦发,酒亦倾。

人们在弦歌声中频频举杯祝酒,尽情痛饮。

入莲池,折桂枝。

女子们荡开双桨,时而没入一片荷叶田田的池里,时而又傍岸攀折那尚未开花的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随着她们透着香气的罗袖频频挥动,船儿便轻快地前进,那些芬芳的水草叶子纷纷地向两边倒伏让路。

两相思,两不知。

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春日行》属古乐府《杂曲歌辞》。

这首诗描写在明媚的春光中男女青年郊游嬉戏的欢乐情景。

全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显出俊逸的风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代少年时至衰老行

作者: 鲍照 朝代: 南北朝

忆昔少年时。

驰逐好名晨。

结友多贵门。

出入富儿邻。

绮罗艳华风。

车马自扬尘。

歌唱青齐女。

弹筝燕赵人。

好酒多芳气。

肴味厌时新。

今日每想念。

此事邈无因。

寄语后生子。

作乐当及春。

拟行路难

作者: 鲍照 朝代: 南北朝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拟行路难

作者: 鲍照 朝代: 南北朝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678910 共163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