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梁任父同年

作者: 黄遵宪 朝代: 清代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 参考资料: 1、 佐海峰、刘海荣等.古诗词选释 (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07月:86 2、 木之青、王钊宇.爱国诗华:新世纪出版社,1986年09月:187

夜起

作者: 黄遵宪 朝代: 清代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香港感怀十首

作者: 黄遵宪 朝代: 清代

弹指楼台现,飞来何处峰?

为谁刘黎藋,遍地出芜蓉。

方丈三神地,诸侯百里封。

居然成重镇,高垒矗狼烽。

蝶恋花·旅月怀人

作者: 宋琬 朝代: 清代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作者: 周济 朝代: 清代
柳絮年年三月暮,断送莺花,十里湖边路。万转千回无落处,随侬只恁低低去。满眼颓垣欹病树,纵有余英,不值风姨炉。烟里黄沙遮不住,河流日夜东南注。

琵琶仙·中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

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

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

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

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

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

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

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

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东方朔《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又做青天解。

宋晁补之《洞仙歌》:“青烟幂处,碧海飞天镜。

”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

唐王初《银河》:“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

”吹到二句: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

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wán)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yīng)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

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

轻纨小扇:即纨扇。

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元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二句煞拍,说当下心境。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

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

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

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

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东方朔《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又做青天解。

宋晁补之《洞仙歌》:“青烟幂处,碧海飞天镜。

”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

唐王初《银河》:“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

”吹到二句: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

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wán)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yīng)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

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

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

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

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

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

轻纨小扇:即纨扇。

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元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二句煞拍,说当下心境。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在苍茫的夜色中,作者抬头仰望天空,中秋月圆,其景何其美好;

然而他却触景生情,发此疑问。

通过此句,我们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悲凉:日月轮回不断,春花秋月年年,这些都只会令他徒增烦恼;

是因为佳人不在,如今的他形影相吊么?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不知哪里吹来的秋风,带来一阵芬芳;

月亮的清辉笼罩了周围寂寞的空气,如同冰雪一样寒冷。

此句是写景,却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寒冷的是清辉还是他那颗受伤的心?

回想往昔,那“一生一代一双人”,曾经花前月下,欣赏这良宵美景,“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只影而今,物是人非,在这如同旧时的明月下重拾往事,只会令他“填膺百感”。

  词的上片写现实,现实是充满了悲凉,其情之苦,足以震憾一切感性的心灵。

用“冰轮”喻明月,用“雪”喻明月的清辉,更增加了意境的清冷。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此句道出了作者“尽成悲咽”的缘由:原来是故人不在,作者在思念他的亡妻;

然而“明月不谙离恨苦”,偏要打动他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叫他情何以堪。

  下阙写词人仰望明月忆及往事。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明月下,芳丛里,词人与心上人嬉戏,游玩,虽然并未着墨描摹具体情状,而梧桐叶的缓缓飘落中,纵情的欢笑声,亲昵的嘶闹声,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闻,其人之天真烂漫,其情之亲密无间,已不言自明,词人对故人往事的深深思恋,直抵人心深处。

只是光阴荏苒,轻纨小扇轻摇又摇走了几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只剩下词人中宵独立,“填膺百感”,而明月还是当时的明月,清辉未减分毫。

中秋月光照耀,本该是众家欢聚之时,容若心中却荒凉如大漠。

吹裂紫玉萧也难散愁心。

参考资料: 1、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采桑子·九日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

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

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

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2、 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 :上海三联书店 ,2014-1 :385 .

深秋绝塞(sài)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tiáo)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萧:风声;

草木摇落声。

《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

”;

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迢迢: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2、 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 :上海三联书店 ,2014-1 :385 .

深秋绝塞(sài)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tiáo)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

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

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

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萧:风声;

草木摇落声。

《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

”;

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迢迢: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2、 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 :上海三联书店 ,2014-1 :385 .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

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

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王维诗中景象。

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

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参考资料: 1、 安意如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63 .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3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84页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bàng)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高摘:攀高折花。

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漫惹炉(lú)烟双袖紫,空将酒晕(yùn)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3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84页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bàng)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高摘:攀高折花。

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漫惹炉(lú)烟双袖紫,空将酒晕(yùn)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3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84页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这是一首相思之作,却不同于那种甜蜜憧憬的怀想,亦不是刻骨铭心的感念。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首小令,那么非此二字莫可当得:阑珊。

  所谓“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正是“春花秋月,触绪还伤”的另一番写照。

当年他曾和她一起攀上杏树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而今的杏花春雨一如往昔,而佳人已逝,以至于唯恐再见到杏花,触动自己的伤心事。

睹物伤情,算是中国诗歌由来已久的传统。

  转到下片,出现一组精工的对句:“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这两句解释出来,就是熏炉上的烟气轻轻萦绕,双袖在炉火中映出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泛出了酒晕。

句中一个“漫惹”,一个“空将”,极写无聊之态。

这里纳兰仿佛是说,我现在多么无趣啊,恍恍惚惚,呆呆地烤着炉火,饮着乏味的酒,忽忽悠悠就醉了,我也不知是为了什么,我也不知要做什么。

  尾句,作者舍弃了一切描写与对仗,平平呵出:人间何处问多情。

以人间之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实已把天地逼仄到了极处。

这正是“谁念西风独自凉”的境界,西风遍吹,而独有我感到了深深的凉意。

天地广大,而唯有我心怀迂曲,无处排遣,无处寄托。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55页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更多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夜已阑,月满西楼,深院锁着寂寞的梧桐,秋虫低吟一曲惆怅。你凝视摇红的烛影,不觉睡去,白日所思夜入梦来:“丁巳重阳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思念在梦中哽咽着,片片碎了,飞落似春尽溪畔散落的桃花,而爱却如大漠孤坟上的青草,至死都坚持着葱茏之色!你叹,“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你忆,“锈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你悲,“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风轻云淡,月华如水,今夕何夕?纵有红巾翠袖,谁又能拭你腮边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梦醒了,伊人软语仿佛仍在耳边徘徊,伊人泪眼仿佛仍在眼前婆娑,然而伊人何在?词人竟沉溺于梦境不能自拔,披衣而起,在茫茫“碧落”中“寻寻觅觅”。又有谁能见证这一夜的辗转,一夜的奔波,一夜的背情呢?或许只有早落在头发上的秋霜吧。真是秋霜?还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谁知道呢。“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又怎么能再续前缘?只有未亡人的回忆、愁绪还在不断的滋长吧!看着曾经一起流连过的“春花秋叶”,又一次勾起了莫名的伤感。怎么能够承受如此痛苦的煎熬?还是把你忘却吧!抹去了你留在我生活中的印痕。然而邻院幽幽的笛声,又一次把你带回我的身旁。“真无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gěng)咽(yè),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xián)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huái)怎忘。记绣榻(tà)闲时,并吹红雨;雕(diāo)阑(lán)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biāo)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chóu)缪(móu),翻惊摇落,减尽荀(xún)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灵飙:灵风。这里指梦中爱妻飘乎之身影。重寻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谓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绸缪:指夫妻之恩爱。邻笛:表示笛声凄婉,或表示怀旧伤逝、心绪惆怅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gěng)咽(yè),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xián)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夜已阑,月满西楼,深院锁着寂寞的梧桐,秋虫低吟一曲惆怅。你凝视摇红的烛影,不觉睡去,白日所思夜入梦来:“丁巳重阳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思念在梦中哽咽着,片片碎了,飞落似春尽溪畔散落的桃花,而爱却如大漠孤坟上的青草,至死都坚持着葱茏之色!你叹,“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你忆,“锈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你悲,“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风轻云淡,月华如水,今夕何夕?纵有红巾翠袖,谁又能拭你腮边之。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huái)怎忘。记绣榻(tà)闲时,并吹红雨;雕(diāo)阑(lán)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biāo)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chóu)缪(móu),翻惊摇落,减尽荀(xún)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梦醒了,伊人软语仿佛仍在耳边徘徊,伊人泪眼仿佛仍在眼前婆娑,然而伊人何在?词人竟沉溺于梦境不能自拔,披衣而起,在茫茫“碧落”中“寻寻觅觅”。又有谁能见证这一夜的辗转,一夜的奔波,一夜的背情呢?或许只有早落在头发上的秋霜吧。真是秋霜?还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谁知道呢。“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又怎么能再续前缘?只有未亡人的回忆、愁绪还在不断的滋长吧!看着曾经一起流连过的“春花秋叶”,又一次勾起了莫名的伤感。怎么能够承受如此痛苦的煎熬?还是把你忘却吧!抹去了你留在我生活中的印痕。然而邻院幽幽的笛声,又一次把你带回我的身旁。“真无奈”! 灵飙:灵风。这里指梦中爱妻飘乎之身影。重寻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谓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绸缪:指夫妻之恩爱。邻笛:表示笛声凄婉,或表示怀旧伤逝、心绪惆怅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结处又以幻境谱叙衷肠。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是谁在翻唱著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

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

参考资料: 1、 梦远主编,方鸣出版.纳兰词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134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翻乐府:指填词。

翻,按曲调作歌词,白居易《琵琶行》:“为君翻作琵琶行”;

欧阳修《蝶恋花》:“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

“乐府,本为汉代管理,祭祀、巡行、宫廷所用音乐的官署,亦称由官署采集来的民歌为乐府。

后来将一切可以入乐的诗歌均称为乐府,容若词中取其广义,代指词。

瘦尽句: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散作灯花,彻夜不眠。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萦怀抱:萦绕在心。

谢桥:谢娘桥。

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谢娘,未详何人,或谓名妓谢秋娘者。

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谓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参考资料: 1、 梦远主编,方鸣出版.纳兰词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134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是谁在翻唱著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

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翻乐府:指填词。

翻,按曲调作歌词,白居易《琵琶行》:“为君翻作琵琶行”;

欧阳修《蝶恋花》:“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

“乐府,本为汉代管理,祭祀、巡行、宫廷所用音乐的官署,亦称由官署采集来的民歌为乐府。

后来将一切可以入乐的诗歌均称为乐府,容若词中取其广义,代指词。

瘦尽句: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散作灯花,彻夜不眠。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

萦怀抱:萦绕在心。

谢桥:谢娘桥。

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谢娘,未详何人,或谓名妓谢秋娘者。

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谓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参考资料: 1、 梦远主编,方鸣出版.纳兰词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134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又无本事可寻,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

这首词便是这样。

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

通篇表达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意绪。

此阕《采桑子》无一字绮词艳语,而当中哀艳凄婉处又动人心魄,明说是“瘦尽灯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灯花而已?

不是不知何事萦怀抱,而是知道也无能为力。

解得开的就不叫心结,放得下的又怎会今生今世意难平?

纳兰容若这样深情的男子,哀伤如雪花,漫天飞舞不加节制,悼亡之作苏子之后有纳兰,可是容若之后谁还能做悼亡的凄凉曲?

嫁了这样的男人不要想着白头到老,因为情深天也妒,注定要及早谢幕留爱情佳话来让人怀念。

  上阕侧重写景,刻画了萧萧雨夜,孤灯无眠,耳听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

  下阕侧重写不眠之夜,孤苦无聊的苦情。

词情凄惋徘恻,哀怨动人。

下阕紧承上片“瘦尽灯花又一宵”,扣住彻夜未眠,进一步诉说自己百无聊赖的心绪:“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不知道何事萦绕心怀?

清醒时意兴阑珊;

沉醉也难掩愁情。

无论是清醒或是沉醉,那个人始终忘不掉。

  晏小山《鹧鸪天》词有“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句,不知是何因缘,连一贯严谨的理学家程颐都拜倒其冶艳之下,极之赞许。

容若此处更翻小山语意:“梦也何曾到谢桥?

”纵能入梦,就真能如愿到访谢桥,与伊人重聚吗?

相较于小山的梦魂自由不羁能踏杨花与伊人欢会的洒然,容若的孤苦凄凉斑然若现,以此句结全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整首词以清婉笔调写相思,相思也仿佛临风而动,萦人怀抱。

风也萧萧,雨过天晴也萧萧,醒也无聊,醉也无聊,又是凄凉又是缠绵,并非雕琢之语。

灯光瘦尽亦是人神伤消瘦,一字镂尽风神,尽得其妙。

参考资料: 1、 梦远主编,方鸣出版.纳兰词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134

678910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