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沉沉戍鼓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

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

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浣溪沙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夜永衾寒梦不成,当轩减尽半天星。

带霜宫阙日初升。

客里欢娱和睡减,年来哀乐与词增。

更缘何物遣孤灯。

浣溪沙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画舫离筵乐未停,潇潇暮雨阖闾城。

那堪还向曲中听。

只恨当时形影密,不关今日别离轻。

梦回酒醒忆平生。

卜算子 水仙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罗袜悄无尘,金屋浑难贮。

月底溪边一晌看,便恐凌波去。

独自惜幽芳,不敢矜迟暮。

却笑孤山万树梅,狼藉花如许。

贺新郎·月落飞乌鹊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月落飞乌鹊。

更声声、暗催残岁,城头寒柝。

曾记年时游冶处,偏反一栏红药。

和士女、盈盈欢谑。

眼底春光何处也?

只极度天野,烧明山郭,侧身望,天地窄。

遣愁何计频商略。

恨今宵、书城空拥,愁城难落。

陋室风多青灯灺,中有千秋魂魄。

似诉尽、人间纷浊。

七尺微躯百年里,那能消、今古闲哀乐。

与蝴蝶,遽然觉。

踏莎行 元夕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绰约衣裳,凄迷香麝,华灯素面光交射。

天公倍放月婵娟,人间解与春游冶。

乌鹊无声,鱼龙不夜,九衢忙杀闲车马。

归来落月挂西窗,邻鸡四起兰釭灺。

八声甘州·直青山缺处是孤城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直青山缺处是孤城,倒悬浸明湖。

森千帆影里,参差宫阙,风展旌旟。

向晚棹声渐急,萧瑟杂菰蒲。

列炬严城去,灯火千衢。

不道繁华如许,又万家爆竹,隔院笙竽。

叹沉沉人海,不与慰羁孤。

剩终朝襟裾相对,纵委蛇,人已厌狂疏。

呼灯且觅朱家去,痛饮屠苏。

人月圆 梅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天公应自嫌寥落,随意著幽花。

月中霜里,数枝临水,水底横斜。

萧然四顾,疏林远渚,寂寞天涯。

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点滴空阶疏雨。

迢递严城更鼓。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

无据。

无据。

斜汉垂垂欲曙。

点滴空阶疏雨。

迢递严城更鼓。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

无据。

无据。

斜汉垂垂欲曙。

零星的雨点洒落在台阶上,传来远方城池上催更的鼓声。

刚进入梦乡,却又被一阵寒风吹醒。

梦刚开始就被这一阵风吹散。

窗外天空中的银河已经低垂,天快亮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3.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1(5).

点滴空阶疏雨。

迢递严城更鼓。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

无据。

无据。

斜汉垂垂欲曙。

零星的雨点洒落在台阶上,传来远方城池上催更的鼓声。

刚进入梦乡,却又被一阵寒风吹醒。

梦刚开始就被这一阵风吹散。

窗外天空中的银河已经低垂,天快亮了。

空阶:无人行走之阶。

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有“夜雨滴空阶”。

迢[tiáo]递[dì]:遥远貌。

唐代刘长卿《茱萸湾北答崔载华问》“迢递人烟远”。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唐代皇甫冉有“去树近严城”之句。

更鼓:旧时报更的鼓声。

无据:没有凭据,谓梦境无凭。

宋徽宗《燕山亭》词“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斜汉:天将明时银河偏斜,故称斜汉。

唐代钱起《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有“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垂垂:低垂貌。

唐代薛健有“满风轻撼叶垂垂”。

曙:天刚亮。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3.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1(5).

踏莎行·绝顶无云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

我来此地闻天语。

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

招邀尽入闲庭户。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

我来此地闻天语。

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山顶上没有云彩,昨天夜里下过雨。

我来到此地感悟天地之间的灵性交流。

若有若无的钟声在昏暗的杂乱山峰间传递,孤寂的僧侣在晨晓中渡溪而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

招邀尽入闲庭户。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放眼望去到处是青山,站在山顶上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和伴侣。

想把他们招请到这里闲耍。

就这样朝朝暮暮在一起生活,那是多么的快乐,人间的相亲相爱也就莫过于如此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8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54(14).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

我来此地闻天语。

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

招邀尽入闲庭户。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这首词写凌晨时候爬上高山之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其中含有很丰富的言外意蕴,留下较大联想空间的写境与造境相结合的作品。

  “绝顶无云”和“昨宵有雨”是一个对比也是一个过程。

所谓对比,是今晨与昨宵、无云和有雨的对比,它容易引起一种诗意的感发;

所谓过程,是在昨夜到今晨这极短的时间中从阴到晴的过程,它容易引起哲理性的体悟。

因此王国维接下来就说“我来此地闻无语”。

“天语”,是上天的告语,是以一种告诫的语气,所以“我来此地闻天语”这句话,就隐含有一种寻求觉悟的努力在里边。

后面王国维展开描写,写所听和所看到的,“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黎明前月已经西沉日尚未出,是山谷中最昏暗的时候。

这里的直是王国维着力的描写,突出它的力度。

而“乱峰回”,是说山谷被乱峰环绕,这是一种横向的包围和约束的力量。

“回”和“直”这一句两字,是对举的说法,使人觉得那寺院疏钟的声音好像冲破了乱峰环绕的黑暗直立而起,揭响入云。

“孤僧晓度寒溪去”,令人在乱山昏谷之中产生。

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因为这句话从意象到字句都充满了引人产生这种联想的可能性。

  正是这个“孤”字,引出了下阕寻求俦侣的想像:“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

”“前生俦侣”,仍是用了佛教的说法。

引述到了前生、今生、来生的“三生”,那便是一种前生的慧根。

把青山视为前生的伙伴并邀请它们到家里来做客,一方面是极言自己对青山的亲近之感,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

这种比喻方式不是王国维创造,它借鉴了辛弃疾其中一首《沁园春》的写法,把青山比作客人。

接着下来王国维这首词结尾的“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仍然是借鉴了稼轩词,这是正用,那种寻求一个知音来安慰自己的渴望,正反映了他自己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独。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1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