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i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起病多在剧咳、屏气、用力之后发生。多数为突然发病,迅速发生胸痛及呼吸困难。如迅速发生大量气胸,因纵隔显著移位将造成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障碍,表现脉快、细弱、心律不整、紫绀、虚脱、出冷汗、血压下降等。少数患者起病缓慢,自觉症状轻。胸部饱满,叩诊过度清音,语颤和呼吸音均低或消失。 二、辅助检查 X线检查、诊断性穿刺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原则为排气减压,使肺复张,防治并发症,治疗原发病。 一、保守治疗 积气量少于该侧胸腔容积的20%,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如轻度单纯性气胸,气体可自行吸收不需排气,但须严密观察呼吸循环状况。近年发现吸人高浓度的氧可以加速气体吸收的速度。 二、针刺抽气法 使用注射器抽气或用气胸箱抽气,主要用于肺被压缩20%-25%,无呼吸困难的患者,也可作为用于张力性气胸及其他危重气胸的应急措施。 三、插管引流法 对张力型、开放型、老年人气胸及复发型气胸患者,针刺抽气疗效差,插管引流具有立即缓解症状,肺复张快、消灭死腔完全、损伤小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持续恒定负压吸引仅用于破口大,单纯水封瓶排气无好转,或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患者。 四、胸膜粘连术 对长期漏气不止、既往有双侧气胸史、或有肺大泡者等,可以无菌化学性方法造成胸膜炎症使胸腔壁、脏两层胸膜粘连而封闭胸膜腔,并可防止再次复发。一般用自家血、血浆、高渗糖、四环素等,属于生物刺激剂的有支气管炎菌苗、卡介苗、链激酶等。副作用有胸痛、发热、心悸、休克等。 五、激光治疗 通过胸腔镜应用激光凝固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无副作用而有效的新疗法。 六、手术治疗 下列情况可以考虑手术。单纯性气胸经四周以上治疗仍漏气,或2次以上复发,并经胸膜粘连术无效者;久治不愈的张力性与开放性气胸;慢性气胸、多房性气胸(一侧胸腔有3个以上气腔者)引流不畅者;进行性血气胸应首选手术治疗;有胸膜支气管病并发胸腔感染等。 七、并发纵隔气肿和皮下积气的处理 高压气胸抽气后,可沿针孔,出现胸壁皮下气肿,或气胸合并纵隔气肿。少量积气不必处理,可随着胸膜腔排气减压而自行吸收。吸人较高浓度氧气可以有利气肿的消除。气肿张力过高、颈部变粗、有皮肤握雪感时,可插粗针头排气,或在锁骨上切口排气。
相关信息:
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
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称为自发性气胸。
[病因] 正常时,胸膜腔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为负压。
若空气进入胸膜腔,负压变为正压,肺脏失去负压牵引而萎缩或被压缩。
自发性气胸的常见病因为胸膜下大泡,肺大泡、肺气肿、空洞破裂和胸膜粘连带撕裂等也可引起气胸,为胸科常见急症之一。
拼音:xi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具有上述原发性疾病的病史。 二、症状 有心慌、气短及各种程度的呼吸困难如劳累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端坐呼吸,可咯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有发绀、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瓣膜杂音、两肺底湿性罗音,或肝脏肿大、浮肿、腹水等。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静脉压测定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根据心功能情况应适当限制体力活动,以不出现症状为原则,重者应卧床休息。吸氧,限制钠盐摄人,防治便秘。应用双氢克尿塞每次25-50克,每日3次。同时补钾如氯化钾每次1克,每日3次;或氯噻酮每次50毫克,每日3次。它们与氨苯喋啶或安体舒通联用效果良好。 二、增加心肌收缩力 (一)洋地黄类制剂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若要快速使用洋地黄时,可用西地兰0.4-0.8毫克,静注;或毒毛花甙K0.125-0.25毫克,缓慢静注。若要缓慢或维持使用洋地黄时,可用地高辛0.25毫克或洋地黄毒甙0.1毫克口服,均每日1-3次,共用2-3日。 (二)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女口多巴胺每次25-50毫克,静滴;或多巴酚丁胺每次40-80毫克,静滴。 三、氨茶碱 每次0.1-0.2克,每日3次,口服;或0.25-0.5克,人液静注或静滴。 四、血管扩张药 硝酸甘油0.3-0.6克,舌下含化;或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含服。酚妥拉明(瑞吉亭)每次10-20毫克,静滴;或硝普钠每次5-10克,静滴。 五、降低心脏作功 心力衰竭患者心率每分钟大于100次以上,除给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外,可选用心得安,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或心得静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或心得平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或心得舒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或心得乐每次20毫克,每日3次。其他还有美多酰安、氨酰心安、醋丁酰安或萘羟心安。 六、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应用转换酶抑制剂如开搏通,每次6.25-12毫克,每日2次;或依那普利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预后不良。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在男性为1.7年,女性为3.2年。5年存活率在男性为25%,女性为30%。***心功能状态分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和工作出现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稍微活动即出现症状。 Ⅳ级,一切体力活动均受限,休息时仍有症状。
充血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障碍或心脏负荷过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充分排出心脏,从而导致静脉瘀血及动脉血灌注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
它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病因] 基本病因为高血压,心脏扩大,心肌损伤如各种严重心肌病、冠心病等,心脏瓣膜病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等。
诱因有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体力过劳、精神压力过重、情绪激动,环......更多
拼音:xi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可导致左室充盈不足,引起左室排血量降低,肺循环阻力增高,动脉系统来灌注现象。并有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源性休克。急性右心扩张导致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及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上腹胀痛,紫绀。 二、辅助检查 右心室充盈压增高而左心室充盈压正常或偏低,或两者增高不成比例。
治疗: [治疗] 一、急性右心梗塞的治疗 可快速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直至血压上升和灌注症状改善。禁用利尿剂。如同时存在左室梗塞者则不宜盲目扩容,此时如动脉压不过低,可小心给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每次5-10毫克,静滴,也可在扩容时给血管扩张剂。在充分提供前负荷而血压仍低者,可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二、急性大片肺梗塞的治疗 (一)吗啡或杜冷丁 吗啡5~10毫克,静注;或杜冷丁50~100毫克,静注。 (二)吸氧 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每分钟6-8升。 (三)溶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首剂400U/千克,静注或注入肺动脉内,然后以每小时400U/千克,持续静滴,连用12~24小时。 (四)抗凝治疗 肝素首剂1万U,然后以每小时100U,持续静滴,连用5-7日,停药后改用华法令,首剂9-20毫克,以后每日2-8毫克,维持2-3个月。 (五)手术治疗 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可手术治疗。 (六)应用强心剂 见心力衰竭相关内容。
相关信息:
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一旦发生,处理比较棘手。
[病因] 本病见于大片肺梗塞或急性大面积右心梗塞。
拼音:guo
症状: ***早搏症状 一般无明显症状,新近发生而又敏感者常有心跳异常的感觉,如突然感到1次心跳或心跳后有间歇等。早搏频繁时,除心悸外,可伴有胸闷、憋气、头晕和乏力等症状。可发现在规则的心律中有提前的搏动,随后有较长的间歇。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确诊。 四、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时常可诱发室速和室颤引起心脏骤停而猝死。
治疗: [治疗]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可分别作以下处理。 一、正常人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偶发的早搏且无症状者,无须特殊冶疗。除消除诱因外,必要时可给安定,每次2.25毫克,每日3次。 二、病因难确定 若早搏较多,症状明显,病因一时又难以确定者,除服安定外,可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减轻症状。 三、慢性疾病 慢性冠心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恢复期以及其他慢性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除病因治疗外,可根据早搏的类型选用下列口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室早 首选美西律,每次110-200毫克,每日3-4次。无效可选用心律平(普罗帕酮)、莫雷西嗪(乙吗噻嗪)、普鲁卡因胺、心得安(普萘洛尔)或乙胺碘呋酮等。以上几种药物单独应用疗效不佳者,可联合用药。美西律、心律平常与心得安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二)房早 异搏定(维拉帕米)每次40-80毫克,每日3次。也可用心律平、乙胺碘呋酮、奎尼丁或心得安。地高辛仅适用于有心力衰竭而又非洋地黄中毒所引起的房早。 (三)交界性早搏 先按房早用药,无效可试用治疗室早的药物。首选心律平。 四、急性疾病 凡急性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急重症心肌炎,严重低血钾或洋地黄等药物中毒引起的室早,应按急诊处理。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均须静脉给药,迅速控制、预防室速、室颤发生。利多卡因为首选药物,50-100毫克,静注或静滴,稳定后改用美西律口服维持疗效。也可用普鲁卡因胺或心律平。氯化钾适用于低血钾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早,加用利多卡因静滴有协同作用,待血钾纠正后改为口服。
相关信息: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以往称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是指心脏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引起的一次心脏搏动。
最为常见。
[病因] 一、生理性早搏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青年人中室早尤为常见,常可找出诱因如神经衰弱、失眠、劳累紧张、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和喝浓茶等。
二、病理性早搏 也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更易发生。
......更多
拼音:guan
相关信息: [预防] 一、合理的膳食 膳食总热量匆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力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胖。 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脂肪摄人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500毫克)膳食,并限制酒、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 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牡蛎、鱿鱼、墨鱼、骨髓、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 如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应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以豆油、菜子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等为食用油。 预防本病应从儿童期开始,即儿童也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的摄入。 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原来身体情况,原来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来决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1小时,分次进行),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一些不剧烈的健身活动。 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四、抽烟和饮酒 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但少量低浓度酒有提高血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则可以考虑。 五、积极洽疗与本病有关的疾 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症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 [分型] 一、发病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 二、分型 本病可分为五种类型: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 (一)心绞痛 见心绞痛相关内容。 (二)心肌梗死 见心肌梗死相关内容后。 (三)隐匿型 也称无症状型。患者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病理检查无异常组织形态改变。 (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表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方可确诊。 (五)猝死型 也称冠心病猝死。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原发性心脏骤停而死亡。主要由于心肌缺血、心电不稳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所致,时间要求在1小时之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或冠状动脉持久性痉挛而引起的心脏病。
本病在西方国家极为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亡,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6%。
在我国发病有所增多而年龄前移,占心脏病的第二位。
急性心肌梗死中1/2-2/3的病人来不及住院而猝死在院外。
[病......更多
拼音:yua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中、青年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二、症状 起病缓慢,自觉症状如乏力、心慌、气短于体力活动时加重,体力劳动明显受限。晚期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心率快达每分钟100-110次以上,常有第三心音、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律失常。常见各种早搏或传导阻滞,个别因心室颤动而猝死。可有多种心律失常并存,而构成复杂的心律失常。心脏呈普大型。20%患者有脑、心、肾和肺等处栓塞。 三、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低盐饮食,卧位休息,减轻心脏负担,休息至心力衰竭控制。 二、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者首选强心剂,早期有较好反应。难治性心力衰竭可用硝普钠,5-15毫克/千克,静滴,每日1次。有心律失常者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动过速可用异搏停,每次40-80毫克,每日3次。改善心肌代谢可用维生素C、辅酶Q,。、ATP、辅酶A、肌苷、维生素趴等。有栓塞者选用阿斯匹林,每日0.3-0.6克;或/和潘生丁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改善微循环可选用克郎宁(冠脉苏),每次0.045-0.135毫克,每日3次,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忌用或慎用。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时能获得良好效果。 三、手术治疗 心脏移植术可成功治疗心肌病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一般认为,症状出现后的5年生存率为40%,10年生存率在22%左右。
病因不明。
病毒性心肌炎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有遗传、代谢障碍及中毒等。
拼音:ke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在克山病流行地区连续住3个月以上。 二、症状 表现有易变、突变、多变的特点,以心肌受损为主要表现,如心脏扩大而搏动减弱、奔马律、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分型 (一)急性型 突然发病,或在潜在型、慢性型的基础上于冬季受寒、精神刺激或感冒等诱因后突然急性发作,常迅速地出现心源性休克、明显心律失常或急性左心衰竭。常有血清转氨酶升高。 (二)慢性型(渗型) 主要表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由急性转变而来,也可无急性发作史,部分患者可在慢性心衰基础上呈急性发作。 (三)潜在型 有心肌损害表现,但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在轻度或重度劳动时可有轻度头晕、心悸或呼吸困难,心脏可轻度、中度增大;同时有早搏。
治疗: [治疗] 一、急性型的治疗 必须紧急处理。 (一)吸氧 (二)维生素C 维生素C5~10克,缓慢静注,连用1周。 (三)冬眠疗法 混合液一号为杜冷丁0.1克、异丙嗪(非那更)50毫克、氯丙嗪50毫克加5%葡萄糖250毫升,静滴。混合液二号为杜冷丁0.1克、异丙嗪50毫克、乙酰普吗嗪20毫克加5%葡萄糖250毫升,静滴。 (四)血管活性药 凡有休克者,在补液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多巴胺、间羟胺、酚妥拉明等。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酌情选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静滴。 (六)心力衰竭 选用强心剂。 (七)有心律失常 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 二、慢性型的治疗 主要为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防止感染、过劳、受寒及避免任何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必要时酌情给予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关信息: [预后] 急性克山病若能早期合理抢救,治愈率可达85%以上,有20%左右可转变为慢性型,死亡多为心源性休克或猝死。慢性型者10年生存率约为50%左右,患者多死于心力衰竭和猝死。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性心肌病。
主要流行于我国由东北到西南的一条过渡地带上16个省市,即黑、吉、辽、内蒙、冀、豫、晋、鲁、陕、甘、川、滇、藏、黔、鄂、皖等农村地区。
日本、朝鲜、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也有散发病例的报告。
目前,其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占0.3。
[病因] 病因不明。
有的人以为低硒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也有人认为,病毒尤其是肠道病毒或食物真菌毒素中毒引起。
拼音:xi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多见于女性和青、中年人,年龄在20-40岁之间,但老年人也可发病。 二、症状 多种多样,其中以心血管方面的症状较为突出。心悸、心慌,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常为刺痛或刀割样痛,为时数秒或持续数小时的胸闷、隐痛,一般与体力活动无关。多汗、手足冷、两手震颤、上腹胀、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疲倦、失眠、睡眠不深或多梦、低热、食欲不振、头昏、头痛、肌肉痛。有心动过速等。 三、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了解本症的性质以解除顾虑,相信并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与家属或单位一起设法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避免各种容易引起病情加重的因素。进行运动锻炼。必要时用药物对症治疗,如镇静剂。心率加快者用美多洛尔25毫克,每日2-3次,口服;或阿替洛尔25毫克每日2次,口服。接受心理咨询,可用抗焦虑药,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症不影响患者寿命,但严重痛者长期处于病理状态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也称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均无器质性病变。
[病因] 可能与体质、神经、行为、外周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
患者常为弱型神经类型,较抑郁和焦虑忧愁,在精神上受到刺激或工作较紧张时,往往不能适应于这种环境而易发病或使症状加重。
患者的家庭成员中可有神经官能症。
拼音:fa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有胸骨下烧灼感或疼痛伴反酸,多于餐后、弯腰、平卧时更为明显。可有咽下疼痛或吞咽困难,咽下疼痛因进热食或饮酒刺激而加剧。长期反流可致食管狭窄而有吞咽困难。 二、辅助检查 x线钡餐检查、食管滴酸试验、纤维食管镜检查、食管腔内PH测定、食管内压力测定或胃-食管核素闪烁显像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降低胃内压和腹内压 肥胖者需减轻体重,勿穿紧身内裤,生活中应尽量减少致腹内压增高的活动如弯腰、重体力劳动,大便时不要过度用力等。睡眠时应抬高床头15~20厘米。如有恶心、呕吐、腹水及食管裂孔疝等,应及时治疗。 (二)避免用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食物和药物。 尽量减少脂肪食物的摄取,勿吃巧克力,勿吸烟、饮酒及食用过烫的饮食。避免服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安定、酚妥拉明、多巴胺、氨茶碱、烟酸、咖啡、黄体酮、前列腺素等药物。 (三)避免摄取使胃酸增高的物质 如咖啡、辛辣食物及酸性饮料等。 二、药物治疗 (一)中和或减少胃酸的分泌 氢氧化铝凝胶每次2~310毫升,每日3次;或胃舒平每次4-6片,每日3次,饭前嚼碎服;或氧化镁每次0.3-0.9克,每日3次;或西咪替丁每次200毫克,每日3-4次;或雷尼替丁每 次150毫克,每日2次;或法莫 替丁每次40毫克,每晚1次;或奥美拉唑每次20毫克,每日1次。以上药物均为口服,疗程为 6-8周。 (二)应用胃肠动力激动剂 吗丁啉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或西沙必利(普瑞博思)每次1-10毫克,每日3次。 (三)应用粘膜保护剂 硫糖铝每次0.3克,每日3次,饭前嚼碎服;或思嘧哒每次3克,每日3次,餐间服;或施维舒每次50毫克,每日3次;或麦滋林-S每次0.67克,每日3次。 三、手术治疗 对食管裂孔疝者可行疝修补手术,有食管瘢痕狭窄者可行扩张术或手术治疗。
相关信息: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下段粘膜的炎症。
[病因] 反流性食管炎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包括感染、化学物质刺激、物理性损伤,或继发于食管憩室、肿瘤或贲门失弛缓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