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张皇甫阎权等数公并有送别之作见寄因答

作者: 独孤及 朝代: 唐代

洞庭正波蘋叶衰,岂是秦吴远别时。

谢君箧中绮端赠,何以报之长相思。

秦楼月(送别)

作者: 吴则礼 朝代: 宋代

怅离阕。

淮南三度梅花发。

梅花发。

片帆西去,落英如雪。

新秦古塞人华发。

一樽别酒君听说。

君听说。

胡笳征雁,陇云沙月。

广陵送别宋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一作张谔诗

作者: 韦述 朝代: 唐代

朱绂临秦望,皇华赴洛桥。

文章南渡越,书奏北归朝。

树入江云尽,城衔海月遥。

秋风将客思,川上晚萧萧。

送别陈比部

作者: 蔡襄 朝代: 宋代

祖帐西郊道,川原画阁临。

烧痕经雨活,树色入溪深。

斜日明春态,孤云感客心。

何人知别意,重把酒杯斟。

乾道初予自临川归锺陵李德远范周士送别於西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十五年前宿战平,长亭风雨夜连明,无端老作天涯客,还听当时夜雨声。

减字木兰花·送别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天台旧路。

应恨刘郎来又去。

别酒频倾。

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郎未老。

怀恋仙乡重得到。

只恐因循。

不见如今劝酒人。

天台旧路。

应恨刘郎来又去。

别酒频倾。

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晨、阮肇两个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

遗恨刘晨归来又离去啊。

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

不忍听《阳关曲》的第四声。

刘郎未老。

怀恋仙乡重得到。

只恐因循。

不见如今劝酒人。

刘晨没有变老。

再次来到仙境,实是万幸万幸。

只怕你在仙乡因循不离开,再也不能见到这次宴会上向你敬酒的人。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91-1093页 2、 (宋)苏轼著;

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483页

天台旧路。

应恨刘郎来又去。

别酒频倾。

忍听阳关第四声。

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山)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

主峰华顶海拔1133米。

道教曾以天台为南岳衡山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

旧路:汉刘晨、阮肇两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回到人间,再入仙境,比喻东坡曾在36岁时走进仕途,通判杭州,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称走“旧路”。

刘郎:东汉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后刘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

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

应恨:实为反语,名为遗恨,实是一种留恋心情。

别酒句: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

阳关第四声:《苏轼文集》卷六七《记阳关第四声》:旧传阳关三叠,然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声。

皆非是。

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

余在密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曲因以名为《渭城曲》或《阳关曲》。

演唱时末时反复三遍,称为阳关四声。

此曲成为历代送行饯别的传统音乐。

刘郎未老。

怀恋仙乡重得到。

只恐因循。

不见如今劝酒人。

仙乡:原指刘晨、阮肇天台山仙境,这里借喻官场。

只恐二句:独怕朝廷因循拖时间,如刘、阮回来后已是两百年了,见不到他入山之前所认识的人了。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91-1093页 2、 (宋)苏轼著;

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483页

天台旧路。

应恨刘郎来又去。

别酒频倾。

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晨、阮肇两个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

遗恨刘晨归来又离去啊。

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

不忍听《阳关曲》的第四声。

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山)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

主峰华顶海拔1133米。

道教曾以天台为南岳衡山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

旧路:汉刘晨、阮肇两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回到人间,再入仙境,比喻东坡曾在36岁时走进仕途,通判杭州,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称走“旧路”。

刘郎:东汉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后刘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

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

应恨:实为反语,名为遗恨,实是一种留恋心情。

别酒句: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

阳关第四声:《苏轼文集》卷六七《记阳关第四声》:旧传阳关三叠,然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声。

皆非是。

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

余在密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曲因以名为《渭城曲》或《阳关曲》。

演唱时末时反复三遍,称为阳关四声。

此曲成为历代送行饯别的传统音乐。

刘郎未老。

怀恋仙乡重得到。

只恐因循。

不见如今劝酒人。

刘晨没有变老。

再次来到仙境,实是万幸万幸。

只怕你在仙乡因循不离开,再也不能见到这次宴会上向你敬酒的人。

仙乡:原指刘晨、阮肇天台山仙境,这里借喻官场。

只恐二句:独怕朝廷因循拖时间,如刘、阮回来后已是两百年了,见不到他入山之前所认识的人了。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91-1093页 2、 (宋)苏轼著;

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483页

西江月 送别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送别祝得之

作者: 王之望 朝代: 宋代

倦游淹海上,得子意弥孰。

文彩与春秀,性情如玉温。

相从不知久,欲别更何言。

努力功名会,飞腾入帝阍。

送别邢怀正直阁赴江西提举二首

作者: 周必大 朝代: 宋代

二年疏懒累深知,喜见皇华授节时。

归里欲依东道主,登畿恰负北山移。

黄间遥想前驱弩,白下空攀远别枝。

坐席未温公入觐,却教南荡候旌麾。

念奴娇(广汉士民送别用韩推官韵为谢)

作者: 魏了翁 朝代: 宋代

万人遮道,拨不断、争挽房湖逐客。

臣罪既盈应九死,全荷君王矜恻。

况是当年,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

恩波浩荡,孤忠未报涓滴。

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

自判此生元有分,不管筮违龟食。

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无入非吾得。

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

1112131415 共2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