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 文翻译赏
菩萨蛮(春晓) 文
漫题三首 文
送东平赵孟益赴徽政院译史 文
风入松 三月三西郊即事 文
啁喳娇燕语茅茨。
红暗海棠枝。
双丫小髻谁家女,踏青归、三月三时。
淡淡郁金衫子,盈盈玉药钗儿。
避人忙掩女仙祠。
背后见腰支。
金鞭过客争回首,拉山翁、怀古成诗。
当日*萝村里,误人曾有西施。
三台·清明应制 文翻译赏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更多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
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
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
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
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
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
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
一对对游女,聚集着做斗草游戏,踏青路上洋溢着卖糖的香气,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
少年跨着雕鞍宝马,向晚时在一起欢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
岁华恰到最佳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浊,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
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参考资料: 1、 朱孝臧 著 李炳勋 编注.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5-167 2、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 3、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què)、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
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
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
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
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
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
内苑:皇宫花园。
青门:汉长安东南门,后泛指京城城门。
浦:水边,这里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
凤阙:汉代宫阙名。
《史记·孝武纪》:“于是作建章宫······其东则凤阕,高二十余丈。
”《三辅故事》:“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日凤阙也。
”后泛指宫殿、朝廷。
非烟非雾:指祥瑞之气。
《汉书·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庆云。
”庆云是一种彩云,古人迷信,认为是祥瑞之气。
九陌: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
后来泛指都城大路。
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年旦开。
” 乍莺儿百啭(zhuàn)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xiè)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ān),醉襟(jīn)惹、乱花飞絮。
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
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
一对对游女,聚集着做斗草游戏,踏青路上洋溢着卖糖的香气,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
少年跨着雕鞍宝马,向晚时在一起欢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
乍:恰好,正是。
啭:鸟声宛转。
榭:建在高台上的宽敞屋宇。
斗草:古代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白居易《观儿诗》:“弄尘斗百草,尽日乐嬉嬉。
”饧(xíng):糖稀,软糖。
踏青:指春天郊游。
夭桃:茂盛而艳丽的桃花。
语出《诗·周南·桃夭》:“桃之天夭,灼灼甚华。
”漏永:夜漫长。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chāng)阖(hé)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
岁华恰到最佳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浊,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
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
三分:很,最。
汉宫传蜡炬:唐韩翃《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槐府:贵人宅第,门前植槐。
收敛,引申为撤离。
阊阖:宫之正门。
住传宣:停止传旨、宣官员上殿。
休务:停止公务。
参考资料: 1、 朱孝臧 著 李炳勋 编注.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5-167 2、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 3、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
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
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
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到京城,将优美的春景,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气象”。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首二句写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丽,并未沾染上多少宫廷的富贵气息。
“内苑春”四句写春意由皇宫内苑延向民间,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
“东风静”四句,描写东风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宫楼阙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与高贵。
东风和煦闲静,细柳静静地垂拂着金黄色的柳丝,远远望去,皇宫楼阙金碧辉煌,朦朦缥缈,却非烟非雾。
“好时代”四句全是颂扬之词,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写市井之繁华热闹。
流莺宛转,燕子去来,近水台榭映秋千,成双游女戏斗草。
卖场携酒,踏青祭扫,游人往返不绝,犹有留情于“夭桃朱户”人家者。
仍归结为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游冶逸兴。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这二句写莺歌燕舞,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宁。
“近绿水”四句描写了荡秋千和斗百草两种游戏场面,姑娘们的嬉耍在无形之中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
“饧香更”四句描写了踏青路上的热闹景象,暗示了这也正是青年男女们恋爱的季节。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中片歇拍二句描写了富贵子弟的狂饮醉归,暗衬出一派醉生梦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习俗禁火,宫中以蜡烛分赐近臣,及弛禁开门,住宣休务等事,写皇上降恩,与百僚同乐,以此颂圣。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这二句交待了天气和节候特征,暗示天下风调雨顺,人心舒畅。
“禁火天”描写了民间“试新妆”的喜气,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可喜气象。
“清明看”四句,描写了宫廷传蜡烛“燃薪火”的盛况,进一步渲染了万象更新的盛世气象。
“敛兵卫”四句描写了节日里皇宫朝廷的安宁气象,“敛兵卫”而洞开宫廷大门,具体印证了前面的“太平”;
“又还休务”则是对“朝野多欢”的一个总的收束。
全词也在这样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围中戛然而止。
统观全篇,是一种竭力罗列铺陈的赋体写法。
比之于出自真情实感的抒情词作来,其文与价值或要逊色得多,但就当时文学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诗词体式“应制体”来看,也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评词者的赞许。
全词铺叙勾勒,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处处照应;
语言雅洁富丽,修饰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参考资料: 1、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 2、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
杂剧·刘晨阮肇误入桃源 文
戏文·荆钗记 文
渔家傲·三月芳菲看欲暮 文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文翻译赏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
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
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
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
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
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
盈盈。
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远郊佳丽如云。
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
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
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
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
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柳永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 , 2002 :第43-45页 2、 唐圭璋、钟振振.《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6-01:第2871-2872页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
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
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
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
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
幰(xiǎn):音显,车上帷幔。
盈盈。
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远郊佳丽如云。
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
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
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
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
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踏青:春季郊游。
秦味芸《月令粹编》卷四引冯应京《月令广义》云“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又卷五引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又卷六引李淖《秦中岁时纪》云“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艳冶:艳丽,犹言妖冶。
递:驿车,驿马。
往往:处处。
珥:音耳,古代珠玉耳饰。
《仓颉篇》“珥,珠在珥也。
耳珰垂珠者曰珥。
”罍:音雷。
古器名,容酒或盛水用。
《诗·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尔雅·释器》郭璞注云“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酲:音呈,病酒也。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柳永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 , 2002 :第43-45页 2、 唐圭璋、钟振振.《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6-01:第2871-2872页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
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这首《木兰花慢》以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
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
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起首六句二十四字,兼写清明乍雨、群花烂漫,点出春日郊游的特定风物。
起笔便异常简洁地点明了时令。
紫桐即油桐树,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志郊野清明的到来。
一个“拆”字,写尽桐花烂漫的风致。
“先清明”,经过夜来或将晓的一阵疏雨,郊野显得特地晴明清新,点出“清明之明”。
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烧”和“绣”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如画。
这首词的重点不于对动人春色的工笔描绘,所以自“倾城”句始,词进入游春活动的描述。
作者善于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游春场面,又能捕捉到一些典型的具象。
“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作总的勾勒。
人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熟食品,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充分享受春天的观乐。
“雕鞍”代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
结两句,以万家之管弦新声大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词情向欢乐的高潮发展。
词的上片,诗人用浓墨重彩绘制出一幅生气盎然的清明踏青游乐图。
词的下片着重表现江南女子郊游的欢乐。
柳永这位风流才子将注意力集中于艳冶妖娆、珠翠满头的市井妓女身上。
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放浪,作者看来,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实上也如此。
“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
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
踏青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妓舞女们。
她们艳冶出众,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欢乐和春的赐与。
作者以“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出当日游人之众,排场之盛,同时也暗示这些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
这是全词欢乐情景的高潮。
而作者对春之美好和生之欢乐的体验也抒发到了极致。
继而词笔变化,作者继以肯定的语气,设想欢乐的人们,佳丽之地饮尽樽里的美酒,陶然大醉,有如玉山之倾倒。
“罍”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
词的结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
”一句意思是,这些欢乐的人定是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不能把这一句简单用“醉生梦死”去界定,实际上,柳永这里呕歌的是古代女子这难得的自由机会和场合中所迸发的生命的快乐。
这首《木兰花慢》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表现特征。
诗人依赖调式变化、句式参差,造成了一种急促的节奏和繁密的语势;
同时又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为全词带来一种繁复之美。
这是两宋时期广为传唱的“欢乐颂”和“春之歌”,体现了柳永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钟振振.《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6-01:第2871-2872页 2、 吕明涛,谷学彝.《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出版,2010-4-1:第198-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