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

作者: 李好古 朝代: 元代
第一折(外扮东华仙上,诗云)海东一片晕红霞,三岛齐开烂熳花。秀出紫芝延寿算,逍遥自在乐仙家。贫道乃东华上仙是也。自从无始以来,一心好道,修炼三田,种出黄芽至宝,七返九还,以成大罗神仙,掌判东华妙严之天。为因瑶池会上,金童玉女有思凡之心,罚往下方投胎脱化。金童者,在下方潮州张家,托生男子身,深通儒教,作一秀士。玉女于东海龙神处,生为女子。待他两个偿了宿债,贫道然后点化他,还归正道。(诗云)金童玉女意......更多

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作者: 王实甫 朝代: 元代

第一折(冲末扮刘员外领家童上,云)僧起早,道起早,礼拜三光天未晓。

在城多少富豪家,不识明星直到老。

老夫姓刘,双名仲实,乃洛阳人也。

我有万百贯家缘过活,别无儿郎,止有个女孩儿,小字月娥,不曾许娉他人。

我如今要与女孩儿寻一门亲事,恐怕不得全美,想姻缘是天之所定。

今日结起彩楼,着梅香领着小姐,到彩楼上,抛绣球儿,凭天匹配。

但是绣球儿落在那个人身上的,不问官员士庶,经商客旅,便招他为婿,那绣球儿便是三媒六......更多

杂剧·西游记·第五本

作者: 杨景贤 朝代: 元代
万里韶光应节来三天宝箓彻明开分明龙女擎珠出疑是仙人带月回第十七折女王逼配(唐僧引孙、猪、沙、马上,云)自离了黑风山,来到女人国。孙行者,女人国里何好?(行者云)师父,弟子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钅俞石屁眼,摆锡鸡巴。师父若怕拚,我做弟子不着。(唐僧云)既到此间,怕得许多?只得向前。通关先打去了,俺入城去来。(下)(女人国王上,云)子童女人国王。俺一国无男子,每月满时,照井而生。俺先国王命使汉光武皇帝时......更多

杂剧·郑孔目风雪酷寒亭

作者: 杨显之 朝代: 元代
楔子(冲末扮李府尹引张千上,诗云)寒蛩秋夜忙催织,戴胜春朝苦劝耕。若道官民无统属,不知虫鸟有何情?小官李公弼是也,官拜郑州府尹之职。今日升厅,坐起早衙。张千,说与那六房司吏,有事禀复,无事转厅。(张千云)理会的。六房司吏,老爷分付,有事禀复,无事转厅。(外扮郑孔目上,诗云)人道公门不可入,我道公门可修行。若将公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生。小生姓郑名嵩,嫡亲的四口儿家属。浑家萧县君,一双儿女:僧住、赛......更多

蜀路石妇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道傍一石妇,无记复无铭。

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

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茕。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

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

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

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

似见舅姑礼,如闻环珮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

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白马篇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编 一作:名在)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编 一作:名在)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60-61

白马饰金羁(jī),连翩(piān)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

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少小去乡邑(yì),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hù)矢(shǐ)何参(cēn)差(cī)。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

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

秉:执、持。

楛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何:多么。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蹄。

控弦:开弓。

的:箭靶。

摧:毁坏。

月支:箭靶的名称。

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

飞猱:飞奔的猿猴。

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散:射碎。

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过猴猿,勇剽(piāo)若豹螭(chī)。

边城多警急,虏(lǔ)骑(jì)数(shuò)迁移。

狡捷:灵活敏捷。

勇剽:勇敢剽悍。

螭: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虏骑:指匈奴、鲜卑的骑兵。

数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

数,经常。

羽檄(xí)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

蹈:践踏。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顾:看。

陵:压制。

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编 一作:名在) 弃身:舍身。

怀:爱惜。

籍:名册。

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

中,内心。

捐躯:献身。

赴:奔赴。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60-61

白马饰金羁(jī),连翩(piān)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

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少小去乡邑(yì),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hù)矢(shǐ)何参(cēn)差(c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

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

秉:执、持。

楛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何:多么。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蹄。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控弦:开弓。

的:箭靶。

摧:毁坏。

月支:箭靶的名称。

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

飞猱:飞奔的猿猴。

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散:射碎。

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过猴猿,勇剽(piāo)若豹螭(chī)。

边城多警急,虏(lǔ)骑(jì)数(shuò)迁移。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狡捷:灵活敏捷。

勇剽:勇敢剽悍。

螭: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虏骑:指匈奴、鲜卑的骑兵。

数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

数,经常。

羽檄(xí)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

蹈:践踏。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顾:看。

陵:压制。

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编 一作:名在)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弃身:舍身。

怀:爱惜。

籍:名册。

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

中,内心。

捐躯:献身。

赴:奔赴。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60-61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编 一作:名在)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6-226?,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

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

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龟虽寿》和曹植的《白马篇》。

如果说《龟虽寿》是一位"幽燕老将"的"壮士之歌"的话,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

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

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

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

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

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全诗共28句,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四层来理解。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

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

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

"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以白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连翩西北驰",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层。

如上所述,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可是接下来却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的问答宕开,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造成诗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

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幽并游侠儿",以见其根基不浅。

古人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

这位"少小去乡邑"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

何以如此?

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

"木苦矢何参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纷纷疾驰。

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说明他精深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仰射俯射,或动或静,箭无虚发。

敏捷胜过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

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

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扬声沙漠垂",而且为下边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

"边城多紧急"以下6句,是第三层。

从结构上讲,这里是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的,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

从内容上讲,这是把人物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边塞城邑多次报警告急,敌军骑兵频繁犯边。

插着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白马英雄立即催马登上防御工事。

只用了4句20字,便写出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

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

"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

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最后一层。

意思是说,投身于刀锋剑刃的战场,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

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妻儿之情?

既然编入壮士的名册,参加到军队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么私念,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

就一般叙事诗来说,把诗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迹表达清楚也就够了,用不着再加议论。

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

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

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击辕之歌,有应风雅。

"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

《白马篇》就不离"街谈巷说"、"击辕之歌"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

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此诗奇警",又说此篇"实出屈子《九歌·国殇》"。

所论极是。

此诗不仅节奏张弛有致,篇章波澜起伏,令人奇警,语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

例如,"木苦矢何参差"的"参差",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词,本意是长短不齐。

可是用在这里就平中见奇,普字生辉了,用来形容射出去的箭纷纷疾驰,络绎不绝,是再形象不过了,怕是难以找到比它更贴切的了。

所谓"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是指篇末所颂扬的英雄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与屈原《国殇》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的"子魂魄兮为鬼雄"的爱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慷慨礼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歌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苗叶,以声音为花朵,以思想为果实。

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满腔激情,又能从前人优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因此才创造出"白马英雄"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责躬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小序臣植言。

臣自抱亹归藩。

刻肌刻骨。

追思罪戾。

昼分而食。

夜分而寝。

诚以天网不可重罹。

圣恩难可再恃。

窃感相鼠之篇。

无礼遄死之义。

形影相吊。

五情愧{赤皮}。

以罪弃生。

则违昔贤夕改之劝。

忍垢茍全。

则犯诗人胡颜之讥。

伏惟陛下。

德象天地。

恩隆父母。

施畅春风。

泽如时雨。

是以不别荆棘者。

庆云之惠也。

七子均养者。

鸤鸠之仁也。

舍罪贵功者。

明君之举也。

矜愚爱能者。

慈父之恩也。

是以愚臣徘徊于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前奉诏书......更多

杂曲歌辞。春江曲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春江无云潮水平,蒲心出水凫雏鸣。

长干夫婿爱远行, 自染春衣缝已成。

妾身生长金陵侧,去年随夫住江北。

春来未到父母家,舟小风多渡不得。

欲辞舅姑先问人, 私向江头祭水神。

促刺词(一作促促行)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促刺复促刺,水中无鱼山无石。

少年虽嫁不得归, 头白犹著父母衣。

田边旧宅非所有,我身不及逐鸡飞。

出门若有归死处,猛虎当衢向前去。

百年不遣踏君门, 在家谁唤为新妇。

岂不见他邻舍娘,嫁来常在舅姑傍。

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茵)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

兔丝自萦纡,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亲傍,闲则读书诗。

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少年绝音华,贵绝父母词。

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

行成闻四方,征诏环珮随。

同时入皇宫,联影步玉墀。

乡中尚其风,重为修茅茨。

圣朝有良史,将此为女师。

678910 共2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