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山间每早白雾四塞咫尺不辨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代

闽岭冬候晚,岁穷殊未寒。

谁为五里雾,皓皓怀群山。

剥琢斧斤响,啁啾禽鸟间。

逖听知何处,四顾但漫漫。

怳如湖水秋,眇与天相连。

乔林膏沐已,远岫渐披颜。

高阁延朝景,清辉泛林端。

谅非侵晨兴,讵识景物闲。

忽思乡社岁,日晏未开关。

沁园春(梅)

作者: 吴渊 朝代: 宋代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

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

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庵。

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相看。

堪怜。

影落溪南。

又月午无人更漏三。

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一点微酸。

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

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

送人之荆门

作者: 周弼 朝代: 宋代

昔年此路达王畿,荒烧畲烟事已非。

山向崤函空北望,水随江汉自东归。

凄凉坂路征车远,寂寞邮亭候火稀。

遥想思乡怨岐路,杜鹃花发鹧鸪飞。

阴雨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今天的山岚雾霭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这里却是如此的偏僻深远。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闻见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望向帝京但是云遮住了眼,想着故乡,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里。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唯赖这北窗下的琴来解我心中孤独。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岚(lán)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岚雾:山中雾气。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què)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阙:京城,宫殿。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岚(lán)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今天的山岚雾霭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这里却是如此的偏僻深远。

岚雾:山中雾气。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闻见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望阙(què)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望向帝京但是云遮住了眼,想着故乡,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里。

阙:京城,宫殿。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唯赖这北窗下的琴来解我心中孤独。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表面看来写的是诗人在外地为官,境遇艰苦,其实写景即是抒情,作者的心情就像这岚雾、滩声、峡气、正所谓,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想要回到京城,但事不如人愿,古来材大难为用,将登太行雪满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客中守岁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桃源行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更多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

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

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

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

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

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逐水:顺着溪水。

古津:古渡口。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坐:因为。

见人:遇到路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旷望:指视野开阔。

旋:不久。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攒云树:云树相连。

攒,聚集。

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

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物外:世外。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房栊:房屋的窗户。

喧:叫声嘈杂。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引:领。

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平明:天刚亮。

闾巷:街巷。

开:指开门。

薄暮:傍晚。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

去:离开。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灵境:指仙境。

尘心:普通人的感情。

乡县:家乡。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游衍:留连不去。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自谓:自以为。

不迷:不再迷路。

峰壑:山峰峡谷。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云林:云中山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花水:春水。

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逐水:顺着溪水。

古津:古渡口。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

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坐:因为。

见人:遇到路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旷望:指视野开阔。

旋:不久。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攒云树:云树相连。

攒,聚集。

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

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物外:世外。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

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房栊:房屋的窗户。

喧:叫声嘈杂。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引:领。

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

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平明:天刚亮。

闾巷:街巷。

开:指开门。

薄暮:傍晚。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

去:离开。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

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

灵境:指仙境。

尘心:普通人的感情。

乡县:家乡。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游衍:留连不去。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自谓:自以为。

不迷:不再迷路。

峰壑:山峰峡谷。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云林:云中山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

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桃花水:春水。

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

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

文,则炊而为饭;

诗,则酿而为酒也。

”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

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

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

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

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

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

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

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

“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

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

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

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

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

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

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

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

两幅画面,各具情趣。

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

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

“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

“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

“平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

“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

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

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

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

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

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

“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

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

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

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

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

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

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

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

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颇为后人称道。

清代王士禛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维)、韩退之(韩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

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

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

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

”(《池北偶谈》)这“多少自在”四字,便是极高的评价。

翁方纲也极口推崇说,这首诗“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

”(《石洲诗话》)这正是结论性的评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桃源行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时年十九〕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去(一作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一作净)。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一作忽)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一作乡)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一作更闻)成仙遂(一作去)不还。

......更多

登城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簿领无时了,登临亦快哉。

楼危压城起,硖迮束江来。

病瘴抛书帙,思乡泥酒杯。

天寒水尽落,灩澦已崔嵬。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

名劳长者记,文许后生夸。

鷃翼尝披隼,蓬心类倚麻。

继酬天禄署,俱尉甸侯家。

宪府初收迹,丹墀共拜嘉。

分行参瑞兽,传点乱宫鸦。

执简宁循枉,持书每去邪。

鸾凤标魏阙,熊武负崇牙。

辨色宜相顾,倾心自不哗。

金炉仄流月,紫殿启晨霞。

未竟迁乔乐,俄成失路嗟。

还如渡辽水,更似谪长沙。

别怨秦城暮,途穷越岭斜。

讼庭闲枳棘,候吏逐麋麚。

三载皇恩畅,千年圣历遐。

朝宗延驾海,......更多

送梁侍御巡永州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萧萧江雨暮,客散野亭空。

忧国天涯去,思乡岁暮同。

到时猿未断,回处水应穷。

莫望零陵路,千峰万木中。

678910 共1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