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嫩寒侵帐弄微霜

作者: 陈允平 朝代: 宋代

嫩寒侵帐弄微霜。

客泪不成行。

料得黄花憔悴,何日赋归装。

楼独倚,漏声长。

暗情伤。

凄凉况味,一半悲秋,一半思乡。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作者: 李颀 朝代: 唐代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觱篥(bìlì):亦作:“筚篥”、“悲篥”,又名“笳管”。

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

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已失传。

龟兹(qīucí):古西域城国名,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一带。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曲转奇: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

凉州:在今甘肃一带。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傍:靠近、临近,意同“邻”。

远客:漂泊在外的旅人。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解:助动词,能、会。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苦雨终风也解晴。

”飙:暴风,这里用如形容词。

自:用在谓语前,表示事实本来如此,或虽有外因,本身依然如故。

可译为“本来,自然”。

《史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飕飗:拟声词,风声。

九雏鸣凤:典出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形容琴声细杂清越。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天然音响。

百泉:百道流泉之声音。

相与:共同、一起。

陶渊明《移居二首》:“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

黄云:日暮之云。

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萧条:寂寥、冷落。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曲调轻快热闹。

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有两处:一为秦都咸阳时置,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

一为东汉时置,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新:清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岁夜:除夕。

声:动词,听。

谭嗣同《仁学》:“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李颀最著名的诗有三类,一是送别诗,二是边塞诗,三是音乐诗。

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

一首写琴(《琴歌》),以动静二字为主,全从背景着笔;

一首写胡笳(《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以两宾托出一主,正写胡笳;

这一首写觱篥,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

三首诗的机轴,极容易相同,诗人却写得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妙。

这首诗的转韵尤为巧妙,全诗共十八句,根据诗情的发展,变换了七个不同的韵脚,声韵意境,相得益彰。

  “南山截竹为觱篥”,先点出乐器的原材料,“此乐本自龟兹出”说明乐器的出处。

两句从来源写起,用笔质朴无华、选用入声韵,与琴歌、胡笳歌起笔相同,这是李颀的特点,写音乐的诗,总是以板鼓开场。

接下来转入低微的四支韵,写觱篥的流传,吹奏者及其音乐效果,“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指安万善)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写出乐曲美妙动听,有很强的感染力量,人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下文忽然提高音节,用高而沉的上声韵一转,说人们只懂得一般地听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仍然不免寥落之感,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

“长飙风中自来往”这一句中的“自”字,着力尤重。

行文至此,忽然咽住不说下去,而转入流利的十一尤韵描摹觱篥的各种声音了。

觱篥之声,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

树中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其声自有区别,用笔极细。

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

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

接下来仍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

先一变沉着,后一变热闹。

沉着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

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用的是生气盎然的十一真韵。

接着,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

杨柳繁花是青春景象,而此时却不是这个季节。

“岁夜”二字点出这时正是除夕,而且不是做梦,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于是诗人产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想法:尽情地欣赏罢。

“美酒一杯声一曲”,写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与上文伏笔“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出诗人与“世人”的不同,于是安万善就不必有长飙风中踽踽凉凉自来往的感慨了。

由于末了这两句话是写“汲汲顾影,惟日不足”的心情,所以又选用了短促的入声韵,仍以板鼓收场,前后相应,见出诗人的着意安排。

  这首诗与作者另外两首写音乐的诗(《琴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最不一样的地方,除了转韵频繁以外,主要的还是在末两句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

《琴歌》中诗人只是淡淡地指出了别人的云山千里,奉使清淮,自己并未动情;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中诗人也只是劝房给事脱略功名,并未触及自己。

这一首却不同了。

时间是除夕,堂上是明烛高烧,诗人是在守岁,一年将尽夜,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排遣这愁绪,只有“美酒一杯声一曲”,正是“对此茫茫,不觉百感交集”之际,无可奈何之一法。

这一意境是前二首中所没有的,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在最后略略一提,随即放下,其用意之隐,用笔之含茹,也是前两首中所没有的。

  后来李商隐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

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

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

晏殊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

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可见李颀沾泽之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谪岭南道中作

作者: 李德裕 朝代: 唐代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

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

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调词十首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黠虏迢迢未肯和,五陵年少重横戈。

谁家不结空闺恨,玉箸阑干妾最多。

羽管慵调怨别离,西园新月伴愁眉。

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忆饯良人玉塞行,梨花三见换啼莺。

边场岂得胜闺阁,莫逞雕弓过一生。

惆怅江南早雁飞,年年辛苦寄寒衣。

征人岂不思乡国,只是皇恩未放归。

水阁莲开燕引雏,朝朝攀折望金吾。

闻道碛西春不到,花时还忆故园无。

自从清野戍辽东,舞袖香销罗幌空。

几度......更多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过大渡河蛮使许之泣望乡国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大渡河边蛮亦愁,汉人将渡尽回头。

此中剩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送于中丞使北蕃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朔将引双旌,山遥碛雪平。

经年通国信,计日得蕃情。

野次依泉宿,沙中望火行。

远雕秋有力,寒马夜无声。

看猎临胡帐,思乡见汉城。

来春拥边骑,新草满归程。

送余学官归罗江

作者: 杨慎 朝代: 明代

豆子山,打瓦鼓。

阳坪关,撒白雨。

白雨下,娶龙女。

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我诵绵州歌,思乡心独苦。

送君归,罗江浦。

舟行即事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画舸寒江江上亭,行舟来去泛纵横。

无端添起思乡意,一字天涯归雁声。

寄大人二首 其二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极目思乡国,千里更万津。

庭闱劳梦寐 道路压埃尘。

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

愁看罗袖上,长揾泪痕新。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

作者: 苏辙 朝代: 宋代

独卧绳床已七年,往来殊复少萦缠。

心游幽阙鸟飞处,身在中原山尽边。

梁市朝回尘满马,蜀江春近水浮天。

枉将眼界疑心界,不见中宵气浩然。

△二副使主笑语相従正四人,不须嗟叹久离群。

及春煮菜过边郡,赐火煎茶约细君。

日暖山蹊冬未雪,寒生胡月夜无云。

明朝对饮思乡岭,夷汉封疆自此分。

678910 共1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