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谗诗赠友人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嗟予沉迷,猖獗已久。

五十知非,古人尝有。

立言补过, 庶存不朽。

包荒匿瑕,蓄此顽丑。

月出致讥,贻愧皓首。

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白璧何辜,青蝇屡前。

群轻折轴, 下沉黄泉。

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萋斐暗成,贝锦粲然。

泥沙聚埃,珠玉不鲜。

洪焰烁山,发自纤烟。

苍波荡日, 起于微涓。

交乱四国,播于八埏。

拾尘掇蜂,疑圣猜贤。

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

彼妇人之猖狂, 不如鹊之强强。

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更多

酬张十八访宿见赠 自此后诗为赞善大夫时所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昔我为近臣,君常稀到门。

今我官职冷,君君来往频。

我受狷介性,立为顽拙身。

平生虽寡合,合即无缁磷。

况君秉高义,富贵视如云。

五侯三相家,眼冷不见君。

问其所与游,独言韩舍人。

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伦。

胡为谬相爱,岁晚逾勤勤?

落然颓檐下,一话夜达晨。

床单食味薄,亦不嫌我贫。

日高上马去,相顾犹逡巡。

长安久无雨,日赤风昏昏。

怜君将病眼,为我犯埃尘。

远从延康里,来访曲江滨。

所重君子道,不独愧相亲。

皇甫郎中亲家翁赴任绛州宴送出城赠别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慕贤入室交先定,结援通家好复成。

新妇不嫌贫活计,娇孙同慰老心情。

洛桥歌酒今朝散,绛路风烟几日行?

欲识离群相恋意,为君扶病出都城。

秋夜听高调凉州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韵初调。

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泬寥。

赠僧五首。宗实上人(实即樊司空之子舍官位妻子出家)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荣华恩爱弃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

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

和高仆射罢节度让尚书授少保分司喜遂游山水之作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暂辞八座罢双旌,便作登山临水行。

能以忠贞酬重任, 不将富贵碍高情。

朱门出去簪缨从,绛帐归来歌吹迎。

鞍辔闹装光满马,何人信道是书生。

皇甫郎中亲家翁赴任绛州,宴送出城赠别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慕贤入室交先定,结援通家好复成。

新妇不嫌贫活计, 娇孙同慰老心情。

洛桥歌酒今朝散,绛路风烟几日行。

欲识离群相恋意,为君扶病出都城。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予往年有诗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六十年太老,四体不支持。

今故云。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40-252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3-326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40-252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3-326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40-252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3-326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

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

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

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

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

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

“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

“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

“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

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

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

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

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

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

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

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

砧即捣衣之石。

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

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

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lí)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diān)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lí)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

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diān)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

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

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有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2627282930 共1466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