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作者: 徐彦伯 朝代: 唐代

玉花珍簟上,金缕画屏开。

晓月怜筝柱,春风忆镜台。

筝柱春风吹晓月,芳树落花朝暝歇。

稿砧刀头未有时, 攀条拭泪坐相思。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作者: 徐彦伯 朝代: 唐代

玉律藏冰候,彤阶飞雪时。

日寒消不尽,风定舞还迟。

琼树留宸瞩,璇花入睿词。

悬知穆天子,黄竹谩言诗。

桃川

作者: 王十朋 朝代: 宋代

流水桃花世已非,石林烟草尚芳非。

山中鸡黍聊炊午,眼底风尘且息机。

圣世难招秦晋隐,野心独爱芰荷衣。

寻真不遇空归去,笑指秋风绕翠微。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

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年年岁岁:每年。

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凉月:七月的异名。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

明时:阐明天时的变化。

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京洛:专用名词。

原意为“京城洛阳”,因洛阳从夏代开始频繁作为都城,历代多有沿用。

后特化为“都城”的意思,又未必指洛阳一城。

胡尘:胡地的尘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种芭蕉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僧窗谁与晤,有竹两三竿。

栽培费老手,方法传多端。

朝朝问无恙,暮暮愁其乾。

调护阅三载,今年遽雕残。

芭蕉虽小草,长大不作难。

一身菡萏然,万窍玲珑间。

满中贮春水,烈日何能干。

以兹阴凉叶,代彼青琅玕。

但恐质柔脆,不堪岁祁寒。

人生无牢强,当作如是观。

从军诗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凉风厉秋节。

司典告详刑。

我君顺时发。

桓桓东南征。

泛舟盖长川。

陈卒被隰埛。

征夫怀亲戚。

谁能无恋情。

拊衿倚舟樯。

眷眷思邺城。

哀彼东山人。

喟然感鹤鸣。

日月不安处。

人谁获恒宁。

昔人从公旦。

一徂辄三龄。

今我神武师。

暂往必速平。

弃余亲睦恩。

输力竭忠贞。

惧无一夫用。

报我素餐诚。

夙夜自恲性。

思逝若抽萦。

将秉先登羽。

岂敢听金声。

七哀诗三首·其三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更(gēng):经历。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截:截取,引申为冻伤。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当迟:胆敢迟缓。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亭燧(suì):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行者:逃难的人。反:同“返”,返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兹(zī):此,这里。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蓼(liǎo)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谘(zī):同“咨”。征询,商议。 参考资料: 1、 康萱民,铜浅安著.《继往开来的建安文学——还建安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应用的地位》: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08:第130-134页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边城慨然长叹,充满了辛酸凄怆。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接着,诗人申述了边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写边地严寒、人稀、荒芜。“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冰雪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冰、雪、风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这设问,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写战争给边地人民带来的痛苦。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地哭泣。可见边地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苦难之深。从征者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虏,这是造成“百里不见人”的主要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停的残酷战争,使边地人民痛苦不堪。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怅然感叹。“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这一反诘句流露了诗人强烈的哀怨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蓼虫不知辛,去来忽与谘。”蓼虫喜欢吃苦辣的东西,因此说“不知辛”。这两句是说,那些像蓼虫一样长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谈迁徙的事是没有用的。言外之意,战争使人民习惯了,麻木了。这里凝聚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诗人对此无能为力的惆怅哀叹的情绪。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战争的写实诗。诗人继承了《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边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01:第317-318页

汴京怀古(广武山)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汜水敖仓,是楚汉、挥戈边界。

想昔日、名姬骏马,英雄梗概。

荥泽波痕寒叠雪,成皋山色愁凝黛。

叹从来竖子易成名,近安在?

俎上肉,何无赖;

鸿门斗,真难耐。

算野花断镞,几更年代。

秦鹿岂为刘季死,楚猴甘受周苛卖。

笑纷纷青史论都讹,因成败。

朝中措(黄守座上用六一先生韵)

作者: 胡铨 朝代: 宋代

崖州何有水连空。

人在浪花中。

月屿一声横竹,云帆万里雄风。

多情太守,三千珠履,二肆歌钟。

日下即归黄霸,海南长想文翁。

雪中骑驴访某道人于观追忆曩日栖霞之约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代

昨日雪深驴没蹄,今日雪晴驴可骑。

此时去访杨道士,青天犹压杨花垂。

太平门外虽多景,莫妙梅花水清冷。

栖霞有约不得行,孤负千峰老鸦颈。

4647484950 共1466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