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绿阴庭院燕莺啼 文
绿阴庭院燕莺啼。
乡帘垂。
瑞烟霏。
一片笙箫,风过彩云低。
疑是蕊宫仙子降,翻玉袖,舞瑶姬。
冰姿玉骨自新奇。
看孙枝。
列斑齐。
画鼓新歌,喜映两疏眉。
袖里桃花□雾湿,应不惜,醉金卮。
过晋阳故城书事 文翻译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更多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惠远祠前蜿蜒着古晋国的青溪,翠绿的萍叶和银白的浪花清澈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水上的悬瓮山像是卧着的屏风,一派郁郁苍苍长达三百余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你这中原的北门气势多么雄壮,云烟笼罩着城阙还能让人想象,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山上的望川亭看够古今巨变,只留下春风吹起的阵阵麦浪!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那龙头般的系舟山被砍去龙角,白塔无端被毁,城池惨遭扫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薛王已经投降,人民还在抵抗,屋瓦就是箭头,纷纷飞向敌方!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汾河水淹没了晋阳古城,太原府被迫迁到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自从失去这道屏障的光彩,河洛一带便遭受外族的入侵!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想当年宫殿上雕着苍龙玉虎,高耸的金雀直上空中的云雾,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不论是民居,还是官府衙门,以及那百余座佛寺道庐,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为什么一把火烧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到如父老们仍旧对天哭诉,恨当年被掠往河南被遭痛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南方人迷信凶兆吉祥,将毁坏的城址开辟成田冈,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新建的太原将十字街改成丁字路,然而,谁毁坏并州谁就跟着灭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盛世哟,好让人看到朝廷重建晋阳。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04:1025-1026 2、 张春根.太原诗钞:三晋出版社,2014.01:98-99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惠远祠前蜿蜒着古晋国的青溪,翠绿的萍叶和银白的浪花清澈见底,惠远祠:即晋祠,北宋熙宁中称晋祠为惠远祠。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水上的悬瓮山像是卧着的屏风,一派郁郁苍苍长达三百余里。
西山:指晋祠背后的悬瓮山。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你这中原的北门气势多么雄壮,云烟笼罩着城阙还能让人想象,中原北门:晋阳是北方重镇,是中原地区的北大门。
想见:想见当时晋阳城巍巍高耸插入云端。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山上的望川亭看够古今巨变,只留下春风吹起的阵阵麦浪!
望川亭:在晋祠圣母殿后悬瓮山巅,北齐时所建。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那龙头般的系舟山被砍去龙角,白塔无端被毁,城池惨遭扫荡,系舟山:在太原市北百余里。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薛王已经投降,人民还在抵抗,屋瓦就是箭头,纷纷飞向敌方!
薛王:即刘继元,刘承钧养子,本姓薛,即王位后称薛王,公元979年降宋。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汾河水淹没了晋阳古城,太原府被迫迁到唐明村。
大夏门:晋阳城北门之一。
太原古称大夏,故名。
唐明村:即唐明镇,今太原市旧城街以北至西羊市一带。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自从失去这道屏障的光彩,河洛一带便遭受外族的入侵!
巨屏:指晋阳城为北方巨大屏障。
河洛:指中原一带为契丹、金、蒙铁骑蹂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想当年宫殿上雕着苍龙玉虎,高耸的金雀直上空中的云雾,苍龙、玉虎:指晋阳城宫殿的雕饰物。
金雀觚(gū)棱:喻雕物的精致和建筑的 高大。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不论是民居,还是官府衙门,以及那百余座佛寺道庐,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为什么一把火烧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到如父老们仍旧对天哭诉,恨当年被掠往河南被遭痛苦。
死恨:宋灭北汉后,将太原四万居民从太原迁往洛阳。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南方人迷信凶兆吉祥,将毁坏的城址开辟成田冈,南人:这句说宋朝统治者讲究迷信。
畚(běn)锸(chā):音本叉,指箩筐和铁锹。
开连岗:指来毁灭晋阳城之后,在唐明镇筑太原新城。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新建的太原将十字街改成丁字路,然而,谁毁坏并州谁就跟着灭亡!
官街:宋朝统治者为了钉死太原龙脉,把太原街道建成丁字形。
渠:他,他们,指赵末统治者。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盛世哟,好让人看到朝廷重建晋阳。
却到:等到。
官家:对皇帝的称呼。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04:1025-1026 2、 张春根.太原诗钞:三晋出版社,2014.01:98-99
喜春来·春宴 文翻注译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梅花虽残了,它那洁白的花瓣上香气。
柳树抽芽了,梢头一片嫩黄色,柳叶儿还没长出来。
春风和煦,吹满楼台。
桃杏的花苞儿刚刚裂开,这种情景正该高唱《喜春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
靥,[yè] 面颊上的酒窝。
柳破金梢眼未开:破,指嫩芽刚出。
金梢,嫩黄色的树梢。
眼未开,指柳叶尚未长出,如睡眼没有睁开一样。
桃杏拆:拆,拆裂。
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
拆,原作折,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梅花虽残了,它那洁白的花瓣上香气。
柳树抽芽了,梢头一片嫩黄色,柳叶儿还没长出来。
春风和煦,吹满楼台。
桃杏的花苞儿刚刚裂开,这种情景正该高唱《喜春来》。
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
靥,[yè] 面颊上的酒窝。
柳破金梢眼未开:破,指嫩芽刚出。
金梢,嫩黄色的树梢。
眼未开,指柳叶尚未长出,如睡眼没有睁开一样。
桃杏拆:拆,拆裂。
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
拆,原作折,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文
摸鱼儿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 文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
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浣溪沙 文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文赏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由词题不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
元好问自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
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
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
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不发生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
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独立的悲凉,“远目送归鸿”源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
和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句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
所以词最后,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
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行当国孝无恢复之谋的现实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其五 文赏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
出门一笑大江横。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
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诗评论了西晋正始诗人阮籍。
阮籍所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姑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世人以为阮籍狂、痴。
但元好问深知阮籍“不狂”,看到了阮籍心中的“块垒”,认识到了阮籍诗中的真情郁气(“高情”)。
元好问认为阮籍的诗笔纵横,如长江奔流,神与俱远,正是他高尚情怀、胸中不平之气的表现。
这说明元好问认识到了写诗须有真情实感,反映了他对阮籍狂放品格的称许,对阮籍在黑暗统治下隐约曲折、兴寄深远的风格也是肯定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