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人家桃李花 文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 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 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岁不凋落, 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题袁氏别业 / 偶游主人园 文翻注译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9-310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谩:空。
沽:买。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9-310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谩:空。
沽:买。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9-310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文翻注译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ìn)毛衰(cui)。
(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ìn)毛衰(cui)。
(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
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
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
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2-53页 .
送人之军 文
回乡偶书二首 文翻注译赏
采莲曲 文翻译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稽(jī)山罢雾郁嵯(cuó)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
稽山:会稽山的省称。
嵯峨:山高峻貌。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jì)荷。
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芳菲:芳香的花草。
中流:水流的中央。
芰荷:菱叶与荷叶。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晓发 文
句 文
答朝士 文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文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岐陌涵馀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