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人家桃李花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代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 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 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岁不凋落, 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题袁氏别业 / 偶游主人园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代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9-310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谩:空。

沽:买。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9-310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谩:空。

沽:买。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9-310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ìn)毛衰(cui)。

(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ìn)毛衰(cui)。

(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

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

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

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2-53页 .

唐禅社首乐章。福和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代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濡,执珽有颙.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邕。

唐禅社首乐章。肃和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代

黄祇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诚絜,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唐禅社首乐章·顺和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代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贺知章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唐禅社首乐章·顺和的概括。

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奉和御制春台望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代

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

缭绕八川浮,岧峣双阙映。

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

华滋的皪丹青树, 颢气氤氲金玉堂。

尚有灵蛇下鄜畤,还征瑞宝入陈仓。

自昔秦奢汉穷武,后庭万馀宫百数。

旗回五丈殿千门, 连绵南隥出西垣。

广画螓蛾夸窈窕,罗生玳瑁象昆仑。

乃眷天晴兴隐恤,古来土木良非一。

荆临章观赵丛台。

何如尧阶将禹室。

层栏窈窕下龙舆,清管逶迤半绮......更多

太和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代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三年禅社首祭地祗乐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贺知章作”。

其中第 八首《灵具醉》为源乾曜所作,不录。

题袁氏别业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代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送人之军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代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1234 共3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