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五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簷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岁暮和张常侍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朝廷旧人死散令人悲伤,时光匆匆而为日落感叹。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明朝升起已非今日太阳,年岁已暮我又能有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平日容颜已收敛起光润,并且早已见白发更增添。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秦穆公言谈真可称迂阔,人老怎能说膂力未耗散?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傍晚来临刮起阵阵长风,只见层层寒云笼罩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冽冽寒气吹来越来越冷,那飞鸟也已经纷纷回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人生本来很少能够长寿,何况常常会被愁苦纠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屡缺清酒常常无酒可饮,而无从快乐在今时此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穷困显达本来不去考虑,容颜憔悴听任自然变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时常自问很有深刻感慨,逢到岁终又添一重伤感。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169-171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2-104

咏贫士 其一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饮酒 十七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饮酒·十六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冷。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

罕人事:很少有世俗上的交往。

游好:游心,爱好。

六经:六种儒家经典,指《诗》、《书》、《易》、《礼》、《乐》、《春秋》。

这里泛指古代的经籍。

行行向不惑(huò),淹留遂无成。

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

行行:不停地走,比喻时光流逝。

向:接近。

不惑:指四十岁。

淹留:久留,指隐退无成:指在功名事业上无所成就。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冷。

竟:最终。

抱:持,坚持。

固穷节:穷困时固守节操,意即宁可穷困而不改其志。

饱:饱经,饱受。

更:经历。

敝(bì)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

弊庐:破旧的房屋。

交:接。

悲风:凄厉的风。

没:掩没,覆盖。

庭:庭院。

披褐(hè)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

“披褐”二句:表现寒夜饥寒交迫的窘状,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所说“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之意。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yì)吾情。

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孟公:东汉刘龚,字孟公。

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

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

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陶渊明在这里是以张仲蔚自比,但是慨叹陶渊明却没有刘龚那样的知音。

翳:遮蔽,隐没。

此处有“郁闷”之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赠长沙公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与长沙公是同一宗族,祖先都是大司马陶侃的后裔;由于世次相隔已远,彼此也互不相识;这次路过温阳而得相会,临别之际,以此诗相赠。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同一源头分支流,世系渐远人相疏;感悟此理深慨叹,因念彼此同初祖;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血缘宗亲渐疏远,岁月悠悠不停仁;感叹族亲成陌路,犹豫徘徊心恋慕。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君为同族美名扬,弘扬父志功辉煌;温文尔雅谦和态,美德生辉映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风华正茂光灿灿,立身谨慎防秋霜;可钦可佩令我赞,君为我族增荣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彼此偶然一相逢,我愧辈长忘同宗;笑语欢言尚未久,君将离去各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三湘遥遥君归处,九江滔滔我意浓;远隔山川路途阻,频将音讯互为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如何表达我心意,且送几句肺腑言;积土可以成高山,进德修业是圣贤;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愿君此去多保重,相送登程意凄然;路途遥远难再晤,愿得音讯早早传。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9-13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3-17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长沙公:指陶延寿。于:犹“与”;族:宗族,家族。祖:陶延寿是陶侃的玄孙,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非嫡系),这里的“祖”兼指对方的曾祖父辈与自己的祖父辈。大司马:东晋名臣陶侃,曾任太尉,封长沙郡公,后拜大将军,死后追赠大司马。昭穆:指同宗世系;古代贵族宗庙制度,二世、四世、六世居于左,叫作昭;三世、五世、七世居于右,叫作穆;既远:指世次相隔已远。路人:过路之人,指关系疏远,彼此陌生。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这里是陶渊明的家乡。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jué)初;同源分流:同一水源分出的支流,比喻同一宗族的不同后代。人易:人事变更;世疏:世系疏远。寤:通“悟”,觉悟,醒悟。厥:其;厥初:当初的始祖。 礼服遂悠,岁月眇(miǎo)徂(cú),感彼行路,眷然踌(chóu)躇(chú);礼服:服丧的礼服,这里指宗族关系;古人因血缘亲疏关系不同,丧礼之服也有别,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绸麻等五种;悠:远,指关系的疏远。眇:同“渺”;眇祖:指年代久远。行路:行路之人。眷然:恋慕的样子。踌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xuān),映怀圭(guī)璋(zhāng);于穆:赞叹之辞。毛传:“於,叹辞也;穆,美。”令:美,善。允构斯堂:指儿子能够继承父业;允:诚信,确能;堂:正室,喻父业。谐气:和谐的气度。冬暄:像冬天的阳光般和暖。暄:暖和。映:辉映。怀:胸怀。圭璋:宝贵的玉器。这句是说长沙公的胸怀与可与美玉相映生辉。这两句赞美长沙公气度温和,品德高尚。 爰(yuán)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爰:语助词;采:光彩;华:同“花”;爰采春华:光彩如同春花;这里是形容长沙公风华正茂,功绩卓著。《宋书·高帝纪》载:“义熙五年(409年),慕容超率铁骑来战,命咨议参军陶延寿击之。”可知陶延寿于义熙间颇立功业。载:通“再”,又;警:惕;载警秋霜:惕于秋霜之微;是说长沙公立身处事机敏练达而小心谨慎。钦:敬。实宗之光:实在是宗族的荣光。 伊余云遘(gòu),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伊、云:语助词;遘:遇。长:长辈;指作者为长沙公的长辈,同:指同宗。逝:往,去;这里指分别。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三湘:泛指湖南,这里指长沙公将返封地长沙。九江:指作者所在地。行李:使者;行李时通:经常互通音讯。 何以写心,贻(yí)此话言,进篑(kuì)虽微,终焉为山;写:抒发,倾泄。贻:赠送。篑:盛土的竹器。为山:指建立功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加一筐土虽然很少,但积少成多,最终亦能成山;这里是勉励长沙公不断进德修业,最终可以建成伟大的功业。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敬:有“慎”的意思;离人:离别之人,指长沙公。临路:上路,登程。款:诚,恳切;款襟:畅叙胸怀;辽:远。音问其先:是说可以常通音讯。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9-13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3-17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与长沙公是同一宗族,祖先都是大司马陶侃的后裔;由于世次相隔已远,彼此也互不相识;这次路过温阳而得相会,临别之际,以此诗相赠。长沙公:指陶延寿。于:犹“与”;族:宗族,家族。祖:陶延寿是陶侃的玄孙,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非嫡系),这里的“祖”兼指对方的曾祖父辈与自己的祖父辈。大司马:东晋名臣陶侃,曾任太尉,封长沙郡公,后拜大将军,死后追赠大司马。昭穆:指同宗世系;古代贵族宗庙制度,二世、四世、六世居于左,叫作昭;三世、五世、七世居于右,叫作穆;既远:指世次相隔已远。路人:过路之人,指关系疏远,彼此陌生。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这里是陶渊明的家乡。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jué)初;同一源头分支流,世系渐远人相疏;感悟此理深慨叹,因念彼此同初祖;同源分流:同一水源分出的支流,比喻同一宗族的不同后代。人易:人事变更;世疏:世系疏远。寤:通“悟”,觉悟,醒悟。厥:其;厥初:当初的始祖。 礼服遂悠,岁月眇(miǎo)徂(cú),感彼行路,眷然踌(chóu)躇(chú);血缘宗亲渐疏远,岁月悠悠不停仁;感叹族亲成陌路,犹豫徘徊心恋慕。礼服:服丧的礼服,这里指宗族关系;古人因血缘亲疏关系不同,丧礼之服也有别,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绸麻等五种;悠:远,指关系的疏远。眇:同“渺”;眇祖:指年代久远。行路:行路之人。眷然:恋慕的样子。踌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xuān),映怀圭(guī)璋(zhāng);君为同族美名扬,弘扬父志功辉煌;温文尔雅谦和态,美德生辉映圭璋;于穆:赞叹之辞。毛传:“於,叹辞也;穆,美。”令:美,善。允构斯堂:指儿子能够继承父业;允:诚信,确能;堂:正室,喻父业。谐气:和谐的气度。冬暄:像冬天的阳光般和暖。暄:暖和。映:辉映。怀:胸怀。圭璋:宝贵的玉器。这句是说长沙公的胸怀与可与美玉相映生辉。这两句赞美长沙公气度温和,品德高尚。 爰(yuán)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风华正茂光灿灿,立身谨慎防秋霜;可钦可佩令我赞,君为我族增荣光。爰:语助词;采:光彩;华:同“花”;爰采春华:光彩如同春花;这里是形容长沙公风华正茂,功绩卓著。《宋书·高帝纪》载:“义熙五年(409年),慕容超率铁骑来战,命咨议参军陶延寿击之。”可知陶延寿于义熙间颇立功业。载:通“再”,又;警:惕;载警秋霜:惕于秋霜之微;是说长沙公立身处事机敏练达而小心谨慎。钦:敬。实宗之光:实在是宗族的荣光。 伊余云遘(gòu),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彼此偶然一相逢,我愧辈长忘同宗;笑语欢言尚未久,君将离去各西东;伊、云:语助词;遘:遇。长:长辈;指作者为长沙公的长辈,同:指同宗。逝:往,去;这里指分别。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三湘遥遥君归处,九江滔滔我意浓;远隔山川路途阻,频将音讯互为通。三湘:泛指湖南,这里指长沙公将返封地长沙。九江:指作者所在地。行李:使者;行李时通:经常互通音讯。 何以写心,贻(yí)此话言,进篑(kuì)虽微,终焉为山;如何表达我心意,且送几句肺腑言;积土可以成高山,进德修业是圣贤;写:抒发,倾泄。贻:赠送。篑:盛土的竹器。为山:指建立功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加一筐土虽然很少,但积少成多,最终亦能成山;这里是勉励长沙公不断进德修业,最终可以建成伟大的功业。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愿君此去多保重,相送登程意凄然;路途遥远难再晤,愿得音讯早早传。敬:有“慎”的意思;离人:离别之人,指长沙公。临路:上路,登程。款:诚,恳切;款襟:畅叙胸怀;辽:远。音问其先:是说可以常通音讯。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9-13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3-17

赠长沙公 其二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於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

实宗之光。

酬丁柴桑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有客有客,爰来宦止。秉直司聪,惠于百里。飱胜如归,聆善若始。 匪惟谐也,屡有良游。载言载眺,以写我忧。放欢一遇,既醉还休。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读山海经·其一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shū)。

孟夏:初夏。

农历四月。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众鸟欣(xīn)有托,吾亦爱吾庐。

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zhé),颇(pō)回故人车。

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

频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调头回去。

欢言酌(zhuó)春酒,摘我园中蔬。

欢言:高兴的样子。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泛览:浏览。

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书。

流观:浏览。

山海图:带插图的《山海经》。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俯仰:在低头抬头之间。

终宇宙:遍及世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shū)。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孟夏:初夏。

农历四月。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众鸟欣(xīn)有托,吾亦爱吾庐。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穷巷隔深辙(zhé),颇(pō)回故人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

频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调头回去。

欢言酌(zhuó)春酒,摘我园中蔬。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欢言:高兴的样子。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泛览:浏览。

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书。

流观:浏览。

山海图:带插图的《山海经》。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俯仰:在低头抬头之间。

终宇宙:遍及世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

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

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

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

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

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

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

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

“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

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只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

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

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

  本诗抒发了一个自然崇尚者回归田园的绿色胸怀,诗人在物我交融的乡居体验中,以纯朴真诚的笔触,讴歌了宇宙间博大的人生乐趣,体现了诗人高远旷达的生命境界。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诗人起笔以村居实景速写了一幅恬静和谐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屋前屋后的大树上冉冉披散着层层茂密的枝叶,把茅屋掩映在一派绿色中,满地的凄凄绿草蓬勃竞长,树绿与草绿相接,平和而充满生机,尽情的展现着大自然的和谐与幽静。

绿色的上空鸟巢与绿色掩映的地上茅屋呼应,众多的鸟儿们环绕着可爱的小窝歌唱着飞来飞去,重重树帘笼罩的茅屋或隐或现,诗人踏着绿草,徜徉在绿海中,飘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任性自得中感悟着生命的真谛。

这是互感欣慰的自然生存形态,是万物通灵的生命境界,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四月天耕种基本结束,乘农闲之余,诗人偷闲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衣食是生命必备的物质需求,诗人自耕自足,没有后顾之忧,无须摧眉折腰事权贵,换取五斗粮,在精神上得到自由的同时,诗人也有暇余在书本中吮吸无尽的精神食粮,生活充实而自得,无虑而适意,这样的生活不只是舒畅愉悦,而且逍遥美妙。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身居偏僻陋巷,华贵的大车一般不会进来,偶尔也有些老朋友来这里享受清幽。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根据下文的语境应分两句解,上一句是说身居偏僻陋巷隔断了与仕宦贵人的往来。

下一句中的“颇回”不是说因深巷路窄而回车拐走,而是说设法拐进来的意思,根据本文语境“颇回”在这里应当是“招致”的意思。

老朋友不畏偏远而来,主人很是高兴,拿出亲自酿制的酒,亲自种的菜款待朋友,这里除了表示对朋友的热情外,同时含有诗人由曾经的士大夫转为躬耕农夫自得的欣慰。

这是诗人对劳动者与众不同的观念突破,诗人抛弃做官,顺着自己“爱丘山”的天性做了农夫,在世俗意识中人们是持否定与非议的。

诗人却以“羁鸟恋旧林”世俗超越回归了田园,是任性自得的选择,且自耕自足衣食无忧,是值得赞美的事。

这里凸显诗人以自己辛勤的劳动果实招待朋友,不但欣慰自豪,而且在感情上更显得厚重与真挚。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

“泛览周王书,流观山海图”,这里“泛览”“流观”写的非常随心所欲,好像是在轻松愉悦地看戏取乐一样。

诗人与朋友在细雨蒙蒙,微风轻拂中饮酒作乐,谈古论今,引发了诗人对闲余浏览《山海经》《穆天子传》的一些感想,诗人欣慰地对朋友说:他不仅是在皈依自然中觅到了乐趣,还在《六经》以外的《山海经》与《穆天子传》的传说中领略了古往今来的奇异风物,诗人的人生境界不但在现实中得到拔高,而且还在历史的时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升华,这俯仰间的人生收获,真使人欢欣无比!

  与诗人生命交融一体的不仅是草木飞鸟,还有共享良辰美景的朋友,诗人体验到不仅是融入自然的怡然兴致,还有书中带来的时间长河中积淀的风物赏识,这样的人生快乐,在昏昏然的官场上是无法得到的。

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此诗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质寓意深远,诗人胸中流出的是一首囊括宇宙境界的生命赞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112131415 共1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