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射策金门记昔年。

又交藩翰入陶甄。

不妨衣钵再三传。

粉泪但能添楚竹,罗巾谁解系吴船。

捧杯犹愿小留连。

踏莎行(荆南作)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旋葺荒园,初开小径。

物华还与东风竞。

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

柳色金寒,梅花雪静。

道人随处成幽兴。

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

西江月·畴昔通家事契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畴昔通家事契,只今寸镇交承。

起居枢密太夫人。

绿鬓斑衣相映。

乞得神仙九酝,祝教福禄千春。

台星直上寿星明。

长见门阑鼎盛。

南歌子·俭德仁诸族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俭德仁诸族,阴功格上清。

焚香扫地夜朝真。

看取名花浮玉、鉴齐精。

宝篆融融满,□流细细倾。

双亲俱寿八千龄。

却捧紫皇飞诏、上蓬瀛。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明珠盈斗,黄金作屋,占了湘中秋色。

金风玉露不胜情,看天上、人间今夕。

枝头一点,琴心三叠,算有诗名消得。

野堂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问候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间的春鸟,你们太美了,这次的到来距前次已是三年了。

东风顺吹,我驾船驶过湖面,杨柳丝丝拂面,似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习惯,无论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

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

参考资料: 1、 江天主.中国才子文化集成(第2卷):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652 2、 宋安群.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知识出版社,2007:448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问讯:问候。

湖:指三塔湖。

重来又是三年:相隔三年重游旧地。

过湖船:驶过湖面的船。

杨柳丝丝:形容杨柳新枝柔嫩如丝。

拂面:轻轻地掠过面孔。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世路:世俗生活的道路。

寒光亭:亭名。

在江苏省溧阳县西三塔寺内。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参考资料: 1、 江天主.中国才子文化集成(第2卷):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652 2、 宋安群.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知识出版社,2007:448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问候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间的春鸟,你们太美了,这次的到来距前次已是三年了。

东风顺吹,我驾船驶过湖面,杨柳丝丝拂面,似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

问讯:问候。

湖:指三塔湖。

重来又是三年:相隔三年重游旧地。

过湖船:驶过湖面的船。

杨柳丝丝:形容杨柳新枝柔嫩如丝。

拂面:轻轻地掠过面孔。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习惯,无论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

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

世路:世俗生活的道路。

寒光亭:亭名。

在江苏省溧阳县西三塔寺内。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参考资料: 1、 江天主.中国才子文化集成(第2卷):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652 2、 宋安群.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知识出版社,2007:448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

“问讯”,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湖边”,点明远道而来,刚至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

“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乃下文“东风”、“杨柳”之引笔。

“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

“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一个“又”字,内涵复杂,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历经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词人酷爱自然之情,潇洒出尘之姿,就在这质朴明快、语近情深的起句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全词飘逸清朗的基调。

  如果说起首两句是从词人有意重访的角度而言,三四两句则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

“东风”、“杨柳”,都紧承“春色”发展而来。

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

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

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

词人那种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就这样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

  上片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意感受;

下片则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对比,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

“世路”,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论。

然而,词人说是“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

因此,“此心到处悠然”,也就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

词人由爱国志士而成江湖处士,无奈去到和谐美好的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内心悲愤难言,却说“到处悠然”,可谓语近旨远,沉郁至极,与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辛弃疾先后同调,从而铸成凝聚全词主旨的警句。

  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

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

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

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

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典出《列子·黄帝》)与鸥同盟的深意。

如果说上片以问讯春色和风物含情写出了物我一体的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

而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从而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梁的结笔。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825-827

忆秦娥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天一角。

南枝向我情如昨。

情如昨。

水寒烟淡,雾轻云薄。

吹花嚼蕊愁无托。

年华冉冉惊离索。

惊离索。

倩春留住,莫教摇落。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雪洗:洗刷。

这里用“雪”字,疑与冬天用兵有关。

风约楚云留:说自己为风云所阻,羁留后方,这时作者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旧属楚国),未能参加前方工作,故云楚云。

悲壮:指悲壮的胜利战绩。

吹角:奏军乐,这里象征胜利的凯歌。

风景:用《世说新语》载周“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语意,指宋南渡。

燃犀处:晋温峤平乱还镇至采石矶,传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

怪物指金兵。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香囊:《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兰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地,遂止。

”乘风去:《南史·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胸怀大志,曾对叔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绍兴三十一年冬,虞允文击溃金主完颜亮的部队于采石矶,这是一次关系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朝野振奋,国人欢呼,张孝祥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本词。

  上片叙事。

起首“雪洗虏尘静”充满胜利的痛快与喜悦,为全篇的情绪定调。

采石之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洗雪“靖康之耻”,释解宋人痛失家国之恨,所以词人笔调轻快而充满了豪情,同时他为自己因受风云之阻未能奔赴前线而十分遣憾。

“何人”二句,写他兴高采烈地命人吹奏军乐,欢庆胜利,然后用一系列的典故抒写怀抱。

“湖海”三句,说明自己平生具有豪情壮志,对中原沦丧感到痛心,渴望恢复中原,目睹山河之异,亟欲一展平生抱负。

夜间燃烛抚摸宝剑,心潮难平,想到曾在采石矶战胜金军,就如当年温峤燃烛照妖一样使金兵现出原形,心中就十分高兴。

  下片抒情。

开头巧妙地举出两大战役的名将,破曹的周瑜和击溃苻坚的谢玄以喻虞允文。

虞和他们一样年丰力强而战功卓著,都是从容不迫地建立了功业。

而现在物换斗移,时过境迁,他们的功业,已成历史陈迹,空余古战场供人凭吊。

  当前江淮失地尚待收复,词人希望自己能奔赴战场,借宗悫乘风破浪和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愿望,回应上片“风约楚云留”,以激昂奋发的情绪振起全篇,使全词结束在慷慨悲壮的激情之中。

  全词闪耀着时代的光彩,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融入词中,自然贴切,舒卷自如。

词人壮怀激烈,忧国情深,是一首洋溢着胜利喜悦抒发爱国激情的壮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洞庭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

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龟万叠,汹汹欲崩空。

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筋,此地独从容。

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12345 共3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