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仲弥性席上)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曾到蕲州不,人人说使君。

使君才具合经纶。

小试边城、早晚上星辰。

佳节重阳近,清歌午夜新。

举杯相属莫辞频。

后日相思、我已是行人。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首句故事源自唐太宗设文学馆。

唐太宗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

又命阎立本画像,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

时人慕之,谓“登瀛洲”。

诗文中常用“登瀛洲”或“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之一,另二仙山名蓬莱、方丈。

“册”,册封,特指皇帝的诏书。

该词起句便见不俗,将此日参加中秋宴会的十八人比作仙境之人。

张孝祥《鹧鸪天·送陈倅正字摄峡州》亦有句:“人物风流册府仙。

”   “结社”,组织团体。

“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诗。

”(唐·许浑《送太昱禅师》诗)次句巧妙地将“结社”二字拆开,一作“聊结”,一作“社中莲”,由此又将今朝宴会比之于晋慧远集高僧名儒结白莲社于庐山东林寺。

庐山白莲社数百人中,其间誉望尤着,为当世推重者,号社中十八贤。

晁补之于《白莲社图记》亦有记载。

  第三句作为上片结语,是说当筵演奏琴曲《胡笳十八拍》助兴,坐上十八客酒兴更高。

“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一种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

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写下《胡笳十八拍》流传于今。

“按拍”,击节,打拍子。

今宵按拍赏音,不禁抚今思夕,感慨万端,自是豪饮痛醉一场。

  换头用“封姨”对应时节,切合“十八”。

“封姨”,古时神话传说中的风神,亦称“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

(唐·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诗文中常作为风的代称。

由于中秋季节犹有余热,词人便在此时召唤风神送来凉爽,清涤晚暑,以助酒兴。

  接下一句说酒后更有荔枝品尝,以切“十八”,并扣题中秋。

上品新荔名“十八娘”,宋·曾巩《荔枝录》云:“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

”苏辙《干荔支》曰:“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

”中秋不能不赏月,赏月当有瓜果供奉,该词故有“荔子荐新圆”句。

“新圆”,指中秋圆月。

  荔子自然圆,中秋月更圆,新朋老友中秋团圆更是大快人心,于是全词最后一句即景生情作结,说今宵赏月尚可再延长三夜至十八。

“婵娟”,月亮。

这是词人的美好愿望,亦可见词人填词用事的高强本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滚滚,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

寄声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

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

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

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

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zǐ),借我玉鉴(jiàn)此中看。

幽壑(hè)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què),危驻紫金山。

江山: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

自雄:自豪;

自以为了不起。

风露:风和露。

高寒:指月光;

月亮。

寄声:托人传话。

月姊:原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嫦娥,借指月亮。

玉鉴:镜的美称。

中看:好看;

顺眼。

幽壑:深谷;

深渊。

鱼龙:鱼和龙。

泛指鳞介水族。

悲啸:凄戚长鸣。

倒影:物体倒映于水中。

星辰:指列星。

摇动:摇摆,晃动。

海气: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

夜漫漫:黑夜漫长。

比喻苦难岁月。

白银:即银。

金属的一种。

古代也用作通货。

紫金山:山名。

一称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市区东。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miǎo)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yì)凤更骖(cān)鸾(luán)。

独立:孤立无所依傍。

霞佩:亦作“霞佩”。

仙女的饰物。

借指仙女。

切云冠:高冠名。

眇视:仔细观看。

毫端:细毛的末端。

比喻极细微。

回首:回头;

回头看。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闻道:听说。

挥手:挥动手臂。

表示告别。

从此:从此时或此地起。

翳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

骖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zǐ),借我玉鉴(jiàn)此中看。

幽壑(hè)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què),危驻紫金山。

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滚滚,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

寄声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

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

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江山: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

自雄:自豪;

自以为了不起。

风露:风和露。

高寒:指月光;

月亮。

寄声:托人传话。

月姊:原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嫦娥,借指月亮。

玉鉴:镜的美称。

中看:好看;

顺眼。

幽壑:深谷;

深渊。

鱼龙:鱼和龙。

泛指鳞介水族。

悲啸:凄戚长鸣。

倒影:物体倒映于水中。

星辰:指列星。

摇动:摇摆,晃动。

海气: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

夜漫漫:黑夜漫长。

比喻苦难岁月。

白银:即银。

金属的一种。

古代也用作通货。

紫金山:山名。

一称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市区东。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miǎo)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yì)凤更骖(cān)鸾(luán)。

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

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

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独立:孤立无所依傍。

霞佩:亦作“霞佩”。

仙女的饰物。

借指仙女。

切云冠:高冠名。

眇视:仔细观看。

毫端:细毛的末端。

比喻极细微。

回首:回头;

回头看。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闻道:听说。

挥手:挥动手臂。

表示告别。

从此:从此时或此地起。

翳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

骖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金山在江苏镇江。

宋时原本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合,遂与南岸毗连。

山上之金山寺为著名古刹。

作者在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诗人心中生起无限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篇。

  词的上阕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

“江山自雄丽”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

“寄声月姊”二句,运笔不凡。

“玉鉴”,指玉镜。

词人置身于雄丽金山之中,驰骋着奇幻的想象:他对月倾吐心声;

欲借用她那珍贵的玉镜来了望这美妙的景色。

“幽壑鱼龙”三句,承上意而具体描绘登山寺所见的各种景象。

也许是借助着宝镜的神威吧,词人的视角不仅能看到天上的无数星辰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随着微波摇动,山下的烟雾,一片迷漫,而且还能窥视躲藏在深水沟壑里的鱼龙在张口悲啸。

晋书其意。

“涌起”二句,由大江转写山景。

“白银阙”借指金山寺。

《史记·封禅书》说海山三神山“黄金银为宫阙”,《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作“黄金白银为阙”。

苏轼游庐山作《开先漱玉亭》诗云:“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写金山上开先禅院等建筑物在月下的奇妙景象有如仙山上的银阙晶宫,可以参读。

“危驻”犹高驻,紫金山指金山。

山在江中,寺在山上,亦如水中涌起。

  下阕接前结山上意指,写词人在山头观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而抒发富有浪漫气息的感情。

“表独立”三句,既是作者对自己的一幅素描画像,又是词人心胸的袒露。

“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句意,表现出词人屹然独立在金山之巅的潇洒出尘的神态。

“飞霞佩”,韩愈《调张籍》:“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这是在服饰上来描绘。

  “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

《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漱冰濯雪”二句,承上进一层抒写自然外景沁入词人内心的感受。

作者完全沉浸在如冰雪一样的月光里。

感到整个世界是那么广阔洁净,又是那么深高幽远,似乎在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也能看得清楚。

  “回首三山何处”三句,由上面不同凡俗的气象转而,引出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但这里不是李清照《渔家傲》词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象,而是把内心浓郁的感情移进虚拟的物象中,转化成心灵的情致创造出另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

词人说:听说神山上的群仙,一个个都在向我打招呼满面笑容地邀我去邀游那缥缈虚幻的世界。

  最后二句分别化用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的诗意。

借写由不暇骖转化为骖鸾腾飞,登仙而去了。

“翳凤”,以凤羽作华盖。

“骖鸾”,用鸾鸟来驾车。

词中结尾的虚拟与首起的实景,首尾照应,构成一个虚实相合、情景交融的整体。

  陈应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说:张孝祥“所作长短句凡数百篇,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

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洒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以想见也。

”所谓“非烟火食人辞语”,大体都指这一类词作。

但是这首词的艺术构思,独具一格。

词人面对如此雄丽的江山、洁白的月色,心物感应由外在的直觉,渐渐地发展到内心的感受,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更为浪漫的飘然欲仙的艺术境界,显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气和旷达的心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调歌头·隆中三顾客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隆中三顾客,圯上一编书。

英雄当日感会,余事了寰区。

千载神交二子,一笑眇然兹世。

却愿驾柴车。

长忆淮南岸,耕钓混樵渔。

忽扁舟,凌骇浪,到三吴。

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

不为莼鲈笠泽,便挂衣冠神武,此兴渺江湖。

举酒对明月,高曳九霞裾。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

行船被风浪所阻,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准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参考资料: 1、 罗华荣 .九年制义务教育 语文 八年级第一学期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lín)鳞细浪。

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ní)裳(cháng),准拟岳阳楼上。

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参考资料: 1、 罗华荣 .九年制义务教育 语文 八年级第一学期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lín)鳞细浪。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

行船被风浪所阻,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

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ní)裳(cháng),准拟岳阳楼上。

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准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参考资料: 1、 罗华荣 .九年制义务教育 语文 八年级第一学期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

“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

“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

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

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

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张孝祥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

这是写的天气咋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

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

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

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

“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

“今宵露宿何妨?

”“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

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

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张孝祥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张孝祥构思独到之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参考资料: 1、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235页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

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参考资料: 1、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235页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

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参考资料: 1、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235页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沧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

“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

荆州城东有长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

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下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

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

“鞘为鞭梢”。

“绣旗”为绣有物状的军旗。

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俱是从耳目易感的对东西突出,故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切。

“澹烟”句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

如果说首句还是自然景象对作者感官的客观反映,这句可说是词人极目观望的深心感受,眼前景色,内心思绪,俱是一片茫茫。

正如王维诗“山色有无中”,虽景象近似,而象外之意至为深远。

东坡曾称柳永的“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谓“不减唐人高处”,对这句也可如此看待。

  由观塞而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万里”句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

“烽火”为边地报警的设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这样提点一下,可抵千言万语,这其间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

“一尊”句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

“浊酒”为颜色浑浊的酒,常用于表现艰苦的生活中,微带有粗犷悲壮之意。

范仲淹《渔家傲》云:“浊酒一杯家万里”。

“戍楼东”,指作者所登荆州东门城楼“”东“字似非无意,实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

”挥泪“即洒泪,表现内心悲戚之深。

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

  此词上阕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明丽壮阔,其中景物也隐约隐呈作者的感情色彩,眼前一片清丽,而人的心情却深藏阴黯。

下阕抒发感慨,从人的活动中表现。

在读者眼前俨然呈现一位北望中原悲愤填膺的志士形象。

整首词色彩鲜丽,而意绪悲凉,词气雄健,而蕴蓄深厚,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感情的小词,与其《六州歌头》同为南宋前期的爱国词名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月底:月下。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些儿:一点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

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

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

前人谓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

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

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昭华:即玉管。

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

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

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

下片写忽听《梅花落》,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

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

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婉约名家亦不能过;

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踏莎行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杨柳东风,海棠春雨。

清愁冉冉无来处。

曲径惊飞峡蝶丛,回塘冻湿鸳鸯侣。

舞彻霓裳,歌残金缕。

蘼芜白芷愁烟渚。

不识阳台梦里云,试听华表归来语。

浣溪沙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代

康乐亭前种此君。

重来风月苦留人。

儿童竹马笑谈新。

今代孟士仍好客,政成归去眷方新。

十眉环坐晚妆匀。

12345 共3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