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员外见寻不遇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轩骑来相访,渔樵悔晚归。

更怜垂露迹,花里点墙衣。

幽居春暮书怀(一作石门暮春,一作蓝田春暮)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

溪云杂雨来茅屋, 山雀将雏到药栏。

仙箓满床闲不厌,阴符在箧老羞看。

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指杏坛。

早夏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花萼败春多寂寞, 叶阴迎夏已清和。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怜风景遣如何。

东阳郡斋中诣南山招韦十(一作东阳郡斋书事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霁来海半山,隐映城上起。

中峰落照时,残雪翠微里。

同心久为别,孤兴那对此。

良会何迟迟,清扬瞻则迩。

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一作寄谢舍人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万点瑶台雪,飞来锦帐前。

琼枝应比净,鹤发敢争先。

散影成花月,流光透竹烟。

今朝谢家兴,几处郢歌传。

送李大夫赴广州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一贤间气生,麟趾凤凰羽。

何意人之望,未为王者辅。

出镇忽推才,盛哉文且武。

南越寄维城,雄雄拥甲兵。

鼓门通幕府,天井入军营。

厥俗多豪侈,古来难致礼。

唯君饮冰心,可酌贪泉水。

忠臣感圣君,徇义不邀勋。

龙镜逃山魅,霜风破嶂雪。

征途凡几转,魏阙如在眼。

向郡海潮迎,指乡关树远。

按节化瓯闽,下车佳政新。

应令尉陀俗,还作上皇人。

支离交俊哲,弱冠至华发。

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鷃别。

图南不可御,惆怅守薄暮。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再命果良愿,几年勤说诗。

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

琢玉成良器,出门偏怆离。

腰章佐墨绶,耀锦到茅茨。

树老见家日,潮平归县时。

衣催莲女织,颂听海人词。

鸿鹄志应在,荃兰香未衰。

金门定回音,云路有佳期。

南中春意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入仕无知言,游方随世道。

平生愿开济,遇物干怀抱。

已阻青云期,甘同散樗老。

客游南海曲,坐见韶阳早。

旧国别佳人,他乡思芳草。

惜无鸿鹄翅,安得凌苍昊。

送原公南游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有意兼程去,飘然二翼轻。

故乡多久别,春草不伤情。

洗钵泉初暖,焚香晓更清。

自言难解缚,何日伴师行。

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 暮春归故山草堂诗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谷口 一作:溪上)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谷口 一作:溪上)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

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4 .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55 . 3、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25 .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谷口 一作:溪上)春残:一作“残春”。

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怜:喜爱。

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溪上:一作“谷口”。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4 .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55 . 3、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25 .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谷口 一作:溪上)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残:一作“残春”。

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

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怜:喜爱。

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溪上:一作“谷口”。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4 .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55 . 3、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25 .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谷口 一作:溪上)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全唐诗》卷二三九与卷一五〇均录此诗,作者一为钱起,一为刘长卿。

一般选本多编在钱起集下。

  此诗开篇点题。

“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

“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

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

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

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

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

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

”(《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

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

木兰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

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都却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

诗人禁不住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怜爱的就是幽竹“不改清阴”。

“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

“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

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

诗人们讴歌的都是它“不改清阴”的品格。

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

诗也可以说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以流水对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

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蕴涵又给人无穷的回味。

前人说:“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

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或许指的就是这一类诗。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8-640 .

12345 共3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