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湘灵鼓瑟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

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

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6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35-637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17-218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鼓:一作“拊”。

云和瑟:云和,古山名。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

”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见《后汉书·张衡传》注。

空:一作“徒”。

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金:指钟类乐器。

石:指磬类乐器。

杳冥:遥远的地方。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来:一作“成”。

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花。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人不见:点灵字。

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6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35-637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17-218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鼓:一作“拊”。

云和瑟:云和,古山名。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

”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见《后汉书·张衡传》注。

空:一作“徒”。

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

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金:指钟类乐器。

石:指磬类乐器。

杳冥:遥远的地方。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

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来:一作“成”。

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花。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人不见:点灵字。

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6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35-637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17-218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诗题“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

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

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

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香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

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

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中间这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乐曲进入了最高潮,感情达到了白热化。

凭藉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湘灵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

然而全诗最精采的还不在于此,令全篇为之生辉的是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

此联的妙处有:   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

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

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

二是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

所以虽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

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

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

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

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

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

宋代词论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35-637

与赵莒茶宴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唐代饮茶风气日炽,上自权贵,下至百姓,皆崇尚茶当酒。

茶宴的正式记载见于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曾与赵莒一块办茶宴,地点选在竹林,但不像“竹林七贤”那样狂饮,而是以茶代酒,所以能聚首畅谈,洗净尘心,在蝉呜声中谈到夕阳西下。

钱起为记此盛事,写下这一首《与赵莒茶宴》诗。

  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作者与赵莒在翠竹下之下举行茶宴,一道饮紫笋茶,并一致认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还好。

饮过之后,已浑然忘我,自我感觉脱离尘世,红尘杂念全无,一心清静了无痕。

俗念虽全消,茶兴却更浓,直到夕阳西下才尽兴而散。

   诗里描绘的是一幅雅境啜茗图,除了令人神往的竹林外,诗人还以蝉为意象,使全诗所烘托的闲雅志趣愈加强烈。

蝉与竹一样是古人用以象征峻洁高志的意象之一,蝉与竹、松等自然之物构成的自然意境是许多文人穷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人们试图在自然山水的幽静清雅中拂去心灵的尘土,舍弃一切尘世的浮华,与清风明月、浮云流水、静野幽林相伴,求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沭阳古渡作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日落问津处,云霞残碧空。

牧牛避田烧,退鹢随潮风。

回首故乡远,临流此路穷。

翩翩青冥去,羡彼高飞鸿。

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

不知凤沼霖初霁, 但觉尧天日转明。

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 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送元评事归山居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忆家望云路,东去独依依。

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

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

遥羡书窗下,千峰出翠微。

九日登玉山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

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

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送武进韦明府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

井田通楚越,津市半渔商。

卢橘垂残雨,红莲拆早霜。

送君催白首,临水独思乡。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

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

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晚次宿预馆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

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延颈遥天末,如闻故国钟。

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李祭酒别业俯视川林前带雷岫)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南山转群木,昏晓拥山翠。

小泽近龙居,清苍常雨气。

君家北原上,千金买胜事。

丹阙退朝回,白云迎赏至。

新晴村落外,处处烟景异。

片水明断岸,馀霞入古寺。

东皋指归翼,目尽有馀意。

12345 共3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