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西番经

作者: 张养浩 朝代: 元代

天上皇华使,来回三四番,便是巢由请下山。

取索檀,略别华鹊山。

无多惭,此心非为官。

屈指归来后,山中八九年,七见征书下日边。

私自怜,又为尘事缠。

鹤休怨,行当还绰然。

累次征书至,教人去往难,岂是无心作大官?

君试看,萧萧双鬓斑。

休嗟叹,只不如山水间。

说着功名事,满怀都是愁,何似青山归去休。

休,从今身自由。

谁能够,一蓑烟雨秋!

【双调】胡十八

作者: 张养浩 朝代: 元代

正妙年,不觉的老来到。

思往常,似昨朝,好光阴流水不相饶,都不如醉了,睡着。

任金乌搬废兴,我只推不知道。

从退闲,遇生日,不似今,忒稀奇。

正值花明柳媚大寒食,齐歌着寿词,满斟着玉杯,愿合堂诸贵宾,都一般满千岁。

客可人,景如意,檀板敲,玉箫吹。

满堂香蔼瑞云飞,左壁厢唱的,右壁厢舞的。

这其间辞酒杯,大管是不通济。

试算春,九十日,屈指间,去如飞。

三分中却早二分归,便醉的似泥,浑都有几时。

把金杯休放闲,须臾间......更多

庆东原·鹤立花边玉

作者: 张养浩 朝代: 元代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

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

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

水仙子·一江烟水照晴岚

作者: 张养浩 朝代: 元代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

作者: 张养浩 朝代: 元代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何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双调】新水令_辞官急流中

作者: 张养浩 朝代: 元代

辞官急流中勇退不争多,厌喧烦静中闲坐。

利名场说著逆耳,烟霞疾做了沉疴。

若不是天意相合,这清福怎能个。

【川拨棹】每日家笑呵呵,陶渊明不似我。

跳出天罗,占断烟波。

竹坞松坡,到处婆娑。

倒大来清闲快活,看时节醉了呵!

【七弟兄】唱歌,弹歌,似风魔,把功名富贵都参破。

有花有酒有行窝,无烦无恼无灾祸。

【梅花酒】年纪又半百过,壮志消磨,暮景磋跎,鬓发浑皤。

想人生能几何?

叹日月似撺梭。

自相度,图个甚?

谩张罗,得磨驼......更多

【中吕】朱履曲_休只爱夸强

作者: 张养浩 朝代: 元代

休只爱夸强说会,少不得直做的贴骨粘皮,一旦待相离怎相离。

爱他的着他的,得便宜是落便宜,休着这眼皮儿谩到底!

鹦鹉杯从来有味,凤凰池再也休提,忧与辱常常不曾离。

挂冠归山也喜,抬手舞月相随,却原来好光景都在这里。

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旧相知。

家庭中添些盖作,囊箧里儹些东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

客位里宾朋等候,记事儿撞满杴头,不了的平白地结为仇讎。

里头教同伴絮,外面教歹人扌愁,到命衰......更多

山坡羊·未央怀古

作者: 张养浩 朝代: 元代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

西,也在图画里。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

西,也在图画里。

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

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

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

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

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

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参考资料: 1、 宛新彬评注 .山坡羊·未央怀古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2.06 :第71页 .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

西,也在图画里。

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

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

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

闲坐地:闲坐着。

参考资料: 1、 宛新彬评注 .山坡羊·未央怀古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2.06 :第71页 .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

西,也在图画里。

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

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

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

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

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

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

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

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

闲坐地:闲坐着。

参考资料: 1、 宛新彬评注 .山坡羊·未央怀古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2.06 :第71页 .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

西,也在图画里。

  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自然想到了这座宏伟宫殿的营造者,那些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大汉帝国江山的开国元勋们,尤其是被刘邦称为“人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即世称之为“三杰”者。

此三人,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让不绝于粮道”,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被封公封侯。

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中吕]《喜春来》)而壮志未酬;

张良和韩信,为刘邦开创天下,尽心竭力,建立殊勋,然而当刘邦坐稳皇帝之后,前者被迫急流勇退,后者被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之中。

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双调]《水仙子》),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下面“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应颠倒一下先后次序去理解。

作者登上未央宫遗址那高大的土台基之上,举目四望,心胸顿时为之开扩,刚才那种略带伤感的意绪倏然逝去。

关中真乃帝王之乡,金城千里,三杰的英名和事业,好象使壮美的山河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

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

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坡羊·骊山怀古

作者: 张养浩 朝代: 元代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

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

(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参考资料: 1、 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骊(lí)山四顾,阿房一炬(jù),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纡(yū)。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yíng),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杜牧《阿宫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两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

”又《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

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参考资料: 1、 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骊(lí)山四顾,阿房一炬(jù),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纡(yū)。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yíng),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

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

(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杜牧《阿宫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两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

”又《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

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参考资料: 1、 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

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

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

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

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

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

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

杜牧说阿旁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 都 变 做 了 土;

输,都变做了土。

”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参考资料: 1、 钱海水等.《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文学出版社,2010 2、 毛佩琦.《元曲三百首》: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

【越调】天净沙_昨朝杨柳依

作者: 张养浩 朝代: 元代

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

若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

年时尚觉平安,今年陡恁衰残,更着十年试看。

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休言咱是谁非,只宜似醉如痴,便得功名待怎的?

无穷天地,那驼儿用你精细?

12345 共4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