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汩汩避群盗,悠悠经十年。

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

物役水虚照,魂伤山寂然。

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

长林偃风色,回复意犹迷。

衫裛翠微润,马衔青草嘶。

栈悬斜避石,桥断却寻溪。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

仆夫穿竹语,稚子入云呼。

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乐,似欲慰穷途。

观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把烛桥成夜,回舟客坐时。

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

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

异方乘此兴,乐罢不无悲?

李监宅二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

杂花分户映,娇燕入帘回。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

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廷来。

寄高三十五书记(適)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

严郑公阶下新松(得沾字)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弱质岂自负,移根方尔瞻。

细声闻玉帐,疏翠近珠帘。

未见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何当一百丈,欹盖拥高檐。

去矣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则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 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月夜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

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2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2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

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2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

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

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

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

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

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

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

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

“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

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戴燕.历代诗词曲选注.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121-122

梦李白二首·其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分别是你总是神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2-12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7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

游子:此指李白。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告归:辞别。

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江湖多风波,舟楫(jí)恐失坠。

出门搔(sāo)白首,若负平生志。

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冠:官帽。

盖:车上的篷盖。

冠盖:指代达官。

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孰云:谁说。

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

此处指法网恢恢。

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2-12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7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

游子:此指李白。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分别是你总是神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告归:辞别。

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江湖多风波,舟楫(jí)恐失坠。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搔(sāo)白首,若负平生志。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冠:官帽。

盖:车上的篷盖。

冠盖:指代达官。

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孰云:谁说。

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

此处指法网恢恢。

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2-12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7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

(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

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诗要写梦,先言别;

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

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

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

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

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

路远难测啊!

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

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

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

“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

“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

”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

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

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

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

”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

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

“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

“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

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

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

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

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

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

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

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参考资料: 1、 赵庆培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8-500

江村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 一作:梁上)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 一作:梁上)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参考资料: 1、 李晓明 .唐诗三百首 学生版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135-136页 . 2、 沃薇 许鸿 张润秀 .古诗词5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109页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

江村:江畔村庄。

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 一作:梁上)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zhì)子敲针作钓钩。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但有故人供禄(lù)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参考资料: 1、 李晓明 .唐诗三百首 学生版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135-136页 . 2、 沃薇 许鸿 张润秀 .古诗词5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109页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

江村:江畔村庄。

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 一作:梁上)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zhì)子敲针作钓钩。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但有故人供禄(lù)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参考资料: 1、 李晓明 .唐诗三百首 学生版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135-136页 . 2、 沃薇 许鸿 张润秀 .古诗词5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109页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 一作:梁上)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

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

因此给它一个美称。

“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

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

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看吧,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

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

南朝诗人何逊曾有“可怜双自鸥,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学习何逊的诗,当他看到这种场景,想必会心有所会、悠然忘机。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

“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

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

在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时候,他何曾想象过这样温馨的时刻。

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

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却要靠着别人的赠与才能活下去,而且还要说自己“更何求”,即没有别的要求。

这语言越是平静从容,越是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

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然而数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仅只是一蔬一饭而已。

诗人说得这样闲淡,仿佛他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从作诗的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

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

这是杜甫律诗的老到之处。

尾联上句“但有故人供禄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药物”,无论从平仄还是诗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300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41-42页 .

12345 共9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