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文注赏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少年鞍马适相宜。
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
归期犹及柳依依。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少年鞍马适相宜。
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嵩(sōng)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
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从军二句:化用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
归期犹及柳依依。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侯骑(jì):侦察的骑兵。
蓟(jì)北:蓟州之北,汉唐塞北之地。
辽西:今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春闺(guī):春日的闺阁。
红袖(xiù):代指佳人。
参考资料: 1、 (北宋)苏轼等著,夏华等编译.豪放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1:第311页 2、 刘筑琴编著.豪放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8:第450页 3、 姚奠中主编.元好问词注析: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版:第21页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少年鞍马适相宜。
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
归期犹及柳依依。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这是一首描写从军之乐的短歌。
起首二句先写边塞的环境,边塞之上,秋风萧瑟,送来鼓角的悲鸣,城头旌旗飘扬,落日沉沉,开篇先展示了一幅苍凉悲壮的边塞图景,交代时间、地点并点明了军旅生活,两句呈现六种意象,组合成一个典型的塞上风光和军营景象,作为人物的背景。
“少年”三句,推出主人公,一位潇洒威武的少年,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在词人眼中,这热血少年的飒爽英姿和这粗犷壮美的边塞相辉相映,少年点缀了边塞的雄阔,边塞衬托了少年的英武。
他们充满了报国热情,洋溢着青春的浪漫气息,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想知道由谁来带兵。
三句表现了少年战士的爱国激情。
下片极写从军之乐。
“侯骑”二句,清快跳脱,意谓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
“才”和“已”二字互相呼应,表现了边塞部队威名远扬,使敌人望风而逃的气势。
紧接着他乐观自信地说“归期犹得柳依依”,打败了敌人胜利凯旋,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还可欣赏春天的美景。
从时间上照应上片“秋风”,秋天出征,春天凯旋,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显而易见。
最后以“春闺月,红袖不须啼”作结。
在春暖花开之时,那守在闺中的红袖佳人盼回了丈夫,也就不必为思夫念远而悲啼了。
结尾一反从前闺妇思亲的哀怨之情,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
全词襟怀开阔,意气风发,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其六 文赏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
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
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曾经名重一时,传诵千古。
但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
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即言不真诚,言行不一的问题。
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充满矛盾、发展变化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
这样就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矛盾现象,善于识别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诗歌史上诗与人不统一的现象不独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是深刻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其二 文赏
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 文注赏
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
美人图子阿谁留。
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
只除苏小不风流。
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
美人图子阿谁留。
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宣和名笔:北宋宣和年间的名画。
宣和:宋徽宗年号。
笔:名画家的手笔。
内家:皇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
只除苏小不风流。
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苏小:钱塘名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
美人图子阿谁留。
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
只除苏小不风流。
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此词咏美人图。
上片写槐阴清昼,入座春风。
美人图子,宣和名笔。
下片对画中人的咏叹。
莺燕纷飞,粉淡花瘦。
而凤钗斜插,苏小风流。
全词委婉含蓄,意境清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其八 文赏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
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
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
元好问认为,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
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高倡汉魏风骨,上接建安传统,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
他的“兴寄”、“风骨”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
因此,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子昂的历史功绩,并将其革新文风与范蠡的平吴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也应为陈子昂铸像,以表其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十一 文
论诗三十首·二十 文赏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这首诗是论及柳宗元与谢灵运,主要是论柳宗元,是说柳近似于谢。
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政治失意,纵情山水,肆意遨游,在山水中寻求慰藉,与当时“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相比,后人认为谢灵运的诗歌自然清新,有高古之风。
元好问推崇谢灵运,认为柳宗元诗歌淡泊古雅,深得谢灵运之遗音。
前两句在一起是说,谢灵运诗的风神容态,照映古今,后世诗人,谁能像柳宗元一样有谢客风容,并深有所得呢?
后两句是说柳宗元的诗淡泊简古,如清庙之瑟,朱弦一拂,唱叹余音宛在,此冷寂神境,以暗喻道出,恰是如同当年谢灵运寂寞心境的写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二十三 文赏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根据理解,结合注释46及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句“俳优”应为“俳谐”。
曲学,乡曲简陋的学问。
虚荒,虚假荒谬。
小说,无足轻重之说。
欺,欺人骗世。
这首诗是排斥俳谐怒骂的不良习气,体现元好问尚雅的旨趣。
我国自古就有“诗庄”的传统,语言庄重而优雅是古典诗歌的特色。
诙谐游戏和詈骂的文字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
把文章当作游戏、调笑的工具,初见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李商隐《俳谐》,到晚唐时仿效的人便多起来。
严羽《沧浪诗话》称宋诗“其末流甚者,叫嚣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苏轼却认为嬉笑怒骂可成文章,《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六云:“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常自谓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 但是元好问尊奉的是儒家的“温柔敦厚”、“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仪”的诗教理论,要求语言符合雅正的标准。
因此,元好问不同意苏轼的观点,批评了“俳谐怒骂”的语言风格。
元好问认为“曲学虚荒”,“小说欺”,谨奉儒家诗教,这也体现了他保守的一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十五 文赏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这首诗是赞扬李白的诗歌及其才识。
李白和杜甫都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歌想落天外,气势宏大,情感激昂奔放,语言流畅自然,诗风豪迈飘逸;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杜甫在诗歌格律、炼字、奇崛等方面对后世的韩愈、孟郊、江西诗派等都有重大影响,有一定的流弊。
而元好问崇尚的是雄浑自然的风格,对于刻意雕琢、苦吟等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因此,这里元好问以 “总为从前作诗苦”而“憔悴”杜甫来反衬李白笔底银河,奔流直下,一气呵成。
另一方面,元好问认为李白不光文才卓异,而且也是象鲁仲连一类的人物,关注现实,有政治才能,不为官而周游各地,排难解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十三 文赏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这首诗是批评卢仝的追求险怪的诗风。
中唐时追求险怪诗风的主要是韩孟诗派。
韩愈的诗风的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
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景物;
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怪幻诡谲的构思,创造匪夷所思的形象;
以文为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
韩孟诗派开一代诗风,在创造出雄奇险怪的意象,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难免流入另一种险怪艰奥,拼凑堆砌,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
卢仝受到韩愈的影响,诗作过于好奇逞怪。
元好问否定了这种诗歌风格,认为这种创作是“鬼画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