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州三宿八公山宛然在望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山长如不去,三宿趁行舟。

未必缘人意,祗能搅客愁。

倦程方浩荡,回首更夷犹。

独有相思恨,因之东北流。

玉楼春·春景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

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8-39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28-229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86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

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

棹:船桨,此指船。

春意:春天的气象。

闹:浓盛。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

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持酒:端起酒杯。

《新唐书·庶人祐传》:“王毋忧,右手持酒啖,左手刀拂之。

”晚照:夕阳的余晖。

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8-39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28-229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86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

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

棹:船桨,此指船。

春意:春天的气象。

闹:浓盛。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

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

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持酒:端起酒杯。

《新唐书·庶人祐传》:“王毋忧,右手持酒啖,左手刀拂之。

”晚照:夕阳的余晖。

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8-39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28-229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86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

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

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

“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

“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

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

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

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阙写初春的风景。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

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

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

“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

“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

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

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   下阙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

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

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

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

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47-449

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大路上驾驶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正在赶路,恰好与心上人巧遇,女子在绣帘后面发出了一声令人肝肠寸断的娇呼,那离别的痛苦真是难以形容。

只恨自己身上没有长出彩凤那样的两只翅膀,可以随时飞到心上人的身边,不过幸运的是两个人的心,可以像灵异的犀牛角那样,让两个人无时无刻不是心意相通的。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想当初两个人厮守的时候,真可以说是生活在金屋玉笼之中,与他们来往的人很多,家门前面经常是车水马龙。

可是情郎一走,两个人相隔着万里蓬山,看不到心上人的面容,听不到心上人的声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再见面呢?

那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呢!

参考资料: 1、 温庭筠等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婉约词:黄山书社,2016.03:第108-109页 2、 刘尊明,朱崇才编著.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07:第47-48页

画毂(gǔ)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于中好”。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画毂:用五彩装饰的车。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诗,指心意相通,互相都明白对方的想法。

灵犀:犀牛的角。

据古书中记载,有种犀牛的角被称为“通天犀”,这种犀牛的角上有一条白线,通过白线可以互相传递信息,人们视其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金作屋:暗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

汉武带小时候喜欢长公主的女儿阿娇,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词中用来指宫女居住在豪华幽深的后宫。

刘郎:指刘晨;

蓬山:指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词中泛指神仙居处。

参考资料: 1、 温庭筠等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婉约词:黄山书社,2016.03:第108-109页 2、 刘尊明,朱崇才编著.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07:第47-48页

画毂(gǔ)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

在大路上驾驶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正在赶路,恰好与心上人巧遇,女子在绣帘后面发出了一声令人肝肠寸断的娇呼,那离别的痛苦真是难以形容。

只恨自己身上没有长出彩凤那样的两只翅膀,可以随时飞到心上人的身边,不过幸运的是两个人的心,可以像灵异的犀牛角那样,让两个人无时无刻不是心意相通的。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于中好”。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画毂:用五彩装饰的车。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诗,指心意相通,互相都明白对方的想法。

灵犀:犀牛的角。

据古书中记载,有种犀牛的角被称为“通天犀”,这种犀牛的角上有一条白线,通过白线可以互相传递信息,人们视其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想当初两个人厮守的时候,真可以说是生活在金屋玉笼之中,与他们来往的人很多,家门前面经常是车水马龙。

可是情郎一走,两个人相隔着万里蓬山,看不到心上人的面容,听不到心上人的声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再见面呢?

那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呢!

金作屋:暗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

汉武带小时候喜欢长公主的女儿阿娇,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词中用来指宫女居住在豪华幽深的后宫。

刘郎:指刘晨;

蓬山:指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词中泛指神仙居处。

参考资料: 1、 温庭筠等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婉约词:黄山书社,2016.03:第108-109页 2、 刘尊明,朱崇才编著.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07:第47-48页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词的上片主要是叙事,讲述的是作者偶遇佳人,并对佳人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

故事伊始,两人的相遇便颇具浪漫色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在狭窄的道路上作者恰巧遇到华美的宫车从旁经过,一声令人肠断的呼唤从绣帘中传出。

这便是两人的初遇,爱情不期而至,词人对佳人一见钟情。

接着,词人借用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表现自己与佳人二人心意相通、两情相悦。

借用李句,读来琅琅上口,又富有文采,以彩凤、灵犀自比,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两人的心意与情感,同时也使得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

上片叙事简单明了,又饱含情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鲜明生动,使人读来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勾勒出二人相遇的场景及沉溺于感情的画面。

  词的下片主要描写的是作者的相思及求而不得、盼而不得见的苦闷愁情。

词人化用了唐代诗人韩偓《无题》中的“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在利用前人智慧之时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金作屋,玉为笼”,亦化用了“金屋藏娇”的典故,却又赋予“金屋”新的寓意,以“金屋”“玉笼”来形容佳人住处的华美,从而进一步暗示佳人身为皇宫中人的身份,同时也暗示着两人的身份之别,这似乎又暗示着两人无法圆满的结局,为这段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佳人深居宫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次的相遇只能是一次短暂的邂逅。

“车如流水马游龙”,引用李煜的词句,将“如”字改为“游”字,更显动态感。

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奔驰而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条龙一样走动。

两人很快就在茫茫人海中分离,从此相见无期。

运用比喻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街景的热闹,而这种热闹又与词人此时落寞的心境形成了对比,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词人的失意与怅惘。

最后两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运用刘郎的典故,来表现两人今后再相会的渺茫与遥遥无期,从而写出了词人对佳人的相思之情与怅惘的愁绪。

词人改“一万重”为“几万重”,使这种愁绪与苦闷显得更加突出,也使词人的相思之情显得越发深重,情感更加鲜明、突出、沉重。

  这首词用语考究,借他山之石攻玉,信手拈来,却能驾轻就熟,左右逢源,词人驾驭语言的艺术可谓高超。

参考资料: 1、 张福清主编.宋代集句词评注: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07:第3-4页

王勃故事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

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

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

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

”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zhé)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jué)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zhǔ)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hān)饮,引被覆面卧,及寤(wù),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宿:事先。

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勃:指王勃。

泛然:轻松、愉快之意。

语益奇:(勃文)更加奇妙(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矍:惊惶貌。

属文:写文章。

属,连缀。

寤:睡醒。

易:更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zhé)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jué)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zhǔ)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hān)饮,引被覆面卧,及寤(wù),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

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

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

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

”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宿:事先。

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勃:指王勃。

泛然:轻松、愉快之意。

语益奇:(勃文)更加奇妙(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矍:惊惶貌。

属文:写文章。

属,连缀。

寤:睡醒。

易:更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锦缠道·燕子呢喃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

白昼忽然交长。

看园林景色。

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

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

柳叶展开宫眉。

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

我已经醉意醺醺。

还想寻找美酒。

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

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

燕子呢(ní)喃(nán),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

白昼忽然交长。

看园林景色。

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

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

柳叶展开宫眉。

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锦缠道:词牌名,又名《锦缠头》、《锦缠绊》。

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下片六句三仄韵。

呢喃: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

这里指柳叶如眉。

翠:指柳叶之色。

向郊原踏青,恣(zì)歌携手。

醉醺(xūn)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

我已经醉意醺醺。

还想寻找美酒。

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踏青:即游春。

恣:肆意;

尽情。

醉醺醺:形容人喝醉酒,醉得一塌糊涂的样子。

亦指半醉貌。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

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   上片着意描写春景。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点明时节是早春,时间是白昼。

  “睹园林”以下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

“万花如绣”运用比喻总括春色,表现出大自然旺盛的生机。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这是在总括之后具体描写海棠花以及柳条。

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拟为胭脂、柳叶比作宫眉。

“胭脂透”写出了经雨后海棠的鲜艳色泽;

而一个“翠”字则将柳叶碧嫩的颜色写了出来。

红花碧柳,两相映衬,十分耀目,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下片着重抒发游兴。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说明踏青者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体出游。

这两句既点明了郊游之乐,又将载歌载舞的郊游场面描写得十分热闹。

“醉醺醺、尚寻芳酒”,本就已经醉意醺醺了,可郊游之人还要寻醉,足见其不拘形迹、恣纵狂放的情态。

“问牧童”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将踏青的欢畅意绪推至最高点。

  全词围绕着“春游”这个题目层层深入,写尽春色,写尽游人的雅兴。

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淋漓尽致,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生活时代人们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审美的角度看,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趣和艺术功力,都属上乘之作,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

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 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01:第155页

浪淘沙近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少年不管。

流光如箭。

因循不觉韶光换。

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

尚同欢宴。

日斜歌阕将分散。

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九日置酒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jiā)。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置酒:安排酒宴。

物华:自然景物。

复帐:双重的帷帐。

驻:驻留。

鸣笳:泛指奏乐。

笳,胡笳,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初卷芦叶吹之,与乐器相和,后以竹为之。

遨(áo)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邀欢:寻求欢乐。

落风前帽:用孟嘉事。

《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

······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

”促饮:催人饮酒。

酒上花:指菊花。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

”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溪态:犹溪流。

日痕:日光。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zhū)萸(yú)望辟邪。

白头太守:作者自指。

“满插”句:古俗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佩带茱萸,以祛邪避灾。

茱萸,植物名,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

辟,同“避”。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0-71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8-69 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9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

”(《宋诗精华录》)评价得很好。

  诗的首联破题。

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

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

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同样写秋晨,则“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秋望》),有送目伤秋之愁;

“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鲁渊《重九》),则有去国怀乡之思。

而宋祁此句,不作愁语,气局一新。

这也是诗人境遇气质使然。

  次句由“重”字引出。

“高台复帐驻鸣茄”,气派十足。

又是“高台”,又是“复帐”,又是“鸣茄”,其场面之阔绰,气氛之热烈,历历如绘。

这决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赏秋的情景。

诗人少年得志,一生显达,历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晚年知成都府,该诗中有“白首太守”之句,应是晚年在成都所作。

  颔联承上,写佳日兴会,形象鲜明。

出句与对句分写登高与饮酒两个场面。

“遨欢”、“促饮”二语,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

“任落风前帽”一句活用典故。

《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

”古人把此事作为风流美事,杜甫曾反其意而用之:“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九日蓝田崔氏庄》)甚为宋人所激赏。

宋祁又反杜诗之意。

一用“羞”,一用“住”;

一沉郁,一洒脱。

显示心境不同,诗境亦不同。

“争吹酒上花”,意谓争饮菊花酒。

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

“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

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

  颈联一转,以景语出之,写登山所见。

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经过一番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净,秋容清淡。

二句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明”字与“清”字道出了秋晨的特色。

其意境与韩琦“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着黄花晚节香”(《九日水阁》)约略有相似处。

宋祁修唐书十余年,晚年“弥为进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

他“博学能文章,天资蕴藉,好游宴,以矜持自喜,晚年知成都府,带《唐书》于本任刊修……远近观者,皆知尚书修唐书矣,望之如神仙焉。

”(《东轩笔录》)此诗的境界与他积极处世的态度有关。

  尾联笔力所聚,精彩益显,以欣喜的心情、活脱的形象作结。

“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

“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却矜持。

“白头太守”,不仅刻画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

意谓“九日置酒”非一般登高,而是太守在宴游。

一股富贵气从中透出,照应首联。

结句“满插”为“愚甚”作了注脚。

古人有重九登高插茱萸以压邪的习俗。

《续齐谐记》:“费长房令桓景九月九日囊茱英,登高以避祸。

”诗人故用“满插茱萸”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

杜牧有“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之句,乃故作旷达语,强颜欢笑;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一诗,亦以茱萸作结,“醉把茱萸仔细看”,乃辛酸语,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慨。

而宋祁此句与之异趣,原因在于身世际遇不同。

  此诗俊逸流畅,属对工巧,尤其是末联,给全篇平添喜剧气氛,生活情趣极浓。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诗人适逢其会,发为词章,写成了这首充满兴致的作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蝶恋花(情景)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绣幕茫茫罗帐卷。

春睡腾腾,困人娇波慢。

隐隐枕痕留玉脸。

腻云斜溜钗头燕。

远梦无端欢又散。

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

整了翠鬟匀了面。

芳心一寸情何限。

潄玉斋前杂卉皆龙图王至之所植各赋一章凡得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移植自西南,色浅无媚质。

不竞灼灼花,而效离离实。

春夕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捲幔星河近,严城钟漏迟。

飞虫集暗牖,栖鹊忌明枝。

弱柳兼风困,高花战露危。

回肠正无赖,仍此卧遥帷。

12345 共100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