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大京兆薛常侍能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耻将官业竞前途,自爱篇章古不如。

一炷香新开道院, 数坊人聚避朝车。

纵游藉草花垂酒,闲卧临窗燕拂书。

唯有明公赏新句,秋风不敢忆鲈鱼。

送太学颜明经及第东归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平楚干戈后,田园失耦耕。

艰难登一第,离乱省诸兄。

树没春江涨,人繁野渡晴。

闲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

吊水部贾员外嵩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八韵与五字,俱为时所先。

幽魂应自慰,李白墓相连。

渭阳楼闲望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千重二华见皇州,望尽凝岚即此楼。

细雨不藏秦树色, 夕阳空照渭河流。

后车宁见前车覆,今日难忘昨日忧。

扰扰尘中犹未已,可能疏傅独能休。

淮上与友人别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2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48-849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杨花:柳絮。

愁杀:愁绪满怀。

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xiāo)湘(xiāng)我向秦。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离亭: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潇湘:指今湖南一带。

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在今陕西境内。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2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48-849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杨花:柳絮。

愁杀:愁绪满怀。

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xiāo)湘(xiāng)我向秦。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离亭: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潇湘:指今湖南一带。

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在今陕西境内。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2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48-849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这首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

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吾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

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

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

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

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这首诗有一个别开生面和富于情韵的结尾,使得它受到较高的评价。

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诗的深长韵味恰恰就蕴含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

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在反激与对照中愈益显出其内涵的丰富。

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君”“我”对举,“向”字重叠,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49-1350

中秋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江南水乡的雨后,空气清新怡人,阵阵莲花清香扑面而来。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这样的天气让人倍感舒适,客居他乡的愁绪却又从心头泛起。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社会动荡不安,兵戈四起,不知何日才能平息;

而那在乱世中的旧友不知有几人能保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这样的愁闷心情难以排解,只因未曾学习佛理宽慰己心。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莲叶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风摆 一作:风摇)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风摆 一作:风摇)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jiàn)风摆柄(bǐng)柄香。

(风摆 一作:风摇)槛:栏杆。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yuān)鸯(yāng)。

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jiàn)风摆柄(bǐng)柄香。

(风摆 一作:风摇)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槛:栏杆。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yuān)鸯(yāng)。

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风摆 一作:风摇)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

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淮上渔者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

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参考资料: 1、 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3、 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白头波:江上的白浪。

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逐:跟随,随着。

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吹火:生火。

荻(dí):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参考资料: 1、 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3、 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

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白头波:江上的白浪。

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逐:跟随,随着。

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吹火:生火。

荻(dí):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参考资料: 1、 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3、 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

此诗情理兼备,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表现了渔者生活的乐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描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渔父,以船为屋,以水为家,终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没于江河水面,飘泊不定,饱受江风吹袭,为衣食而奔波劳苦。

其中“白头波上白头翁”连用两个“白头”,是为了强调老渔父如此年纪尚飘泊打鱼,透露出作者的哀叹之意。

写渔人之“渔”,表现了渔者搏击风浪的雄姿,洒脱、利落。

“家逐船移江浦风”写渔人之“归”,对于渔人而言,家就是船,船就是家,故注一“逐”字,有一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意味。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这两句生活气息浓郁,但于其中也隐隐透出一缕清苦的况味,渔人终日以渔为业,吃到鱼也并非易事。

其中“一尺鲈鱼新钓得”写渔人之“获”,“新钓得”三字完全是一种乐而悠哉的口吻,其洋洋自得的神情漾然纸上。

“儿孙吹火荻花中。

”写渔者的天伦之“乐”,优美的自然环境烘托了人物怡然的心情。

尤其是一个“吹”字,富有野趣,开人心怀,那袅袅升腾的青白色炊烟,那瑟瑟曳动的紫色获花,再加上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稚言稚语,和着直往鼻孔里钻的鱼香,较为安定的王朝周边地区构成了一个醉煞人心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鹭鸶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春天里,鹭鸶时而悠闲地站立在烟波迷蒙的池塘边上,时而静卧在冷雨飕飕的寒苇丛里。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渔翁回去后沙汀上雾色苍茫,鹭鸶又在无人来往的滩头上自由自在飞上又飞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夕阳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

极浦明残雨,长天急远鸿。

僧窗留半榻,渔舸透疏篷。

莫恨清光尽,寒蟾即照空。

12345 共2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