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获雀雏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屋头小雀雏,气力苦未长。

乘暄学调羽,忽挂蜘蛛网。

其母不能救,啁啾空下上。

乃为人所探,不是虫丝枉。

和才叔岸傍古庙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树老垂缨乱,祠荒向水开。

偶人经雨踣,古屋为风摧。

野鸟栖尘坐,渔郎奠竹杯。

欲传山鬼曲,无奈楚辞哀。

通判遗新柳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园柳发新荑,官居雪尚壅。

君喜持报春,衰意非旧勇。

芳菲即可插,余发惭种种。

语鸩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客语南方鸩,啄蛇掀巨石。

遂令山中人,多窃禹步迹。

谁云不可转,乌啄犹能掷。

拟玉台体七首其一欲眠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鸳鸯罗荐开,翡翠香帏寂。

解带竟羞明,移灯向东壁。

水丘於西湖得活鲫鱼三尾见遗余顷在襄城获数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襄城得圆鲫,留以待吾友。

大梁又得之,始忆终按酒。

今君复持赠,重念滁阳守。

滁阳石濑中,此物岂无有。

三得实嘉遗,我敢自私口。

口且不争甘,事亦难利诱。

迟雪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风嚎大泽晚,云覆女墙低。

惊霰夜将集,广庭朝复迷。

莺鸣寒蔽日,鴈泊冻生溪。

会待飘花密,开轩意外题。

送韩持国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曰予非才敏,乃与世寡游。

三四洛阳友,过半已成丘。

晚节五六人,文行皆洁修。

韩氏棣萼盛,於我为薰莸。

君比众最笃,我唱君非酬。

昔我竹轩下,破窗风飕飀。

君时不厌过,逍遥谈未休。

颇为俗士憎,恬不防吝尤。

迩来我还都,君亦辞旧州。

旧州君所隐,安得此久留。

雪晴命驾归,使我生悲愁。

谁见潩水上,定更不惊鸥。

题陈宰戏彩亭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仕宦固已美,及亲此其难。

况慕五彩戏,而奉兴居安。

翁喜君亦喜,翁餐君亦餐。

嗷嗷园中禽,口哺心违丸。

邑大岁幸稔,众赖仁政宽。

还思彼赤子,如恐君不欢。

书哀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

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

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

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枯:这里指眼泪哭干。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

泉下:黄泉之下。

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拊膺(fǔ yīng):捶胸,表示哀痛。

膺,胸膛。

鉴:镜子。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9-90 2、 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四卷 宋辽金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3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

老天爷已经夺走我的爱妻,又夺走了我的儿子。

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两眼虽然还没有哭干,可悲的是我心已经枯死。

枯:这里指眼泪哭干。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雨滴掉下来落进土地,珍珠被沉没埋在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但是到海里就能找回珍珠,想寻找落下的雨也可以掘地。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

只有人死去葬在九泉,从古以来就知道再没有希冀。

泉下:黄泉之下。

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我悲痛地捶着胸膛又去向谁发问,只看见镜中憔悴得鬼一样的自己。

拊膺(fǔ yīng):捶胸,表示哀痛。

膺,胸膛。

鉴:镜子。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9-90 2、 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四卷 宋辽金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3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

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

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诗一开篇就直书贤妻爱子接连去世这段个人哀史。

前两句完全是直白式:“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

”这里没有“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一样的激楚呼号,却有一种痛定思痛的木然的神情。

人在深哀巨痛之中,往往百端交集,什么也说不出。

“既丧······又复丧······”,这种复叠递进的语式,传达的正是一种莫可名状的痛苦。

诗人同一时期所作《悼子》诗说:“迩来朝哭妻,泪落襟袖湿;

又复夜哭子,痛并肝肠入。

”正是“两眼虽未枯”的注脚。

这与杜甫《新安吏》中“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名句相似,而意味更深。

《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

”而诗人这时感到的正是“片心将欲死”。

  说“将欲死”,亦即心尚未死,可见诗人还迷惘着:既美且贤的妻子、活蹦乱跳的儿子就这样一去不返了。

他不敢相信,可又不得不信。

这里诗人用了两个连贯的比喻:“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雨落难收,珠沉难求,都是比喻人的一去不复返。

仅这样写并不足奇,奇在后文推开一步,说“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又用物的可以失而复得,反衬人的不可复生。

这一反复,就形象地说明了诗人的悲痛。

他的损失,是不可比拟的,也是无法弥补的。

同时句下还隐含这样的意味,即诗人非常希望人死后也能重逢。

  然而,事实是不可能的,“他生未卜此生休”。

故以下紧接说:“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

”这并不全然是理智上的判断,其间含有情感上的疑惑。

到底是不是这样,无人能够回答他的问题。

“附膺当问谁”,诗人只好对镜自问了。

“憔悴鉴中鬼”正是他在镜中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由于忧伤过度而形容枯槁,有类于“鬼”,连他自己也认不出自己来了。

最末两句传神地写出诗人神思恍惚,对镜发楞,而喁喁独语的情态。

  《书哀》一诗主要用赋法,间以独特的比喻。

诗人将一己的深哀巨痛,用最朴素凝炼的语句表现出来,颇能传神写照,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9-90

678910 共18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