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城临河驿楼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

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

  夫子不自炫,世人知者稀,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夫子:指崔全。

自炫:自我夸耀以求仕进。

阮氏酒:西晋阮籍避祸全身,远离司马氏政权,以嗜酒为由,求为步兵校尉,终日酩酊,遗落世情。

此处指崔全不以干君、谄媚官宦为务,故而被放。

老莱衣:指春秋时的隐者老莱子。

老莱子行年五十,父母犹存,着五彩斑斓衣以娱双亲。

后常以“老莱衣”表示孝养父母至老不衰,见《初学记》卷十七《孝悌篇》。

此处暗合诗题“觐省”意。

此四句写崔全因其洁身自好,不务谄媚,不矜夸以干人君,故而知音者少,名声不外达。

虽微官暂寄,然遗落世情,终被再放归省。

诗人表达对崔全人格的赞赏,也对其不被重用表示同情和惋惜。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渭北:指渭水流域,在陕西一带,渭水流经长安。

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

此处指崔全回归的洛阳。

楚千旬:用《韩非子》卷四《和氏》典。

将:持。

此处用楚王自惑喻崔全不得君臣遇合。

片玉将归:喻崔全为怀瑾握瑜之才而不得重用,被放回乡。

此四句写长安春草新发季,东都洛阳也值繁花烂漫时。

诗人想象崔全将去的洛阳,以春之盎然生意抚慰友人远行被放的孤寂苦闷。

结句用典故暗喻友人的磊落胸襟、良玉之器不得重用,如璞玉之真价难以被人赏识。

  首二句作者以慧眼独识英才为好友叹息。

出笔即开门见山,诗人义愤填膺、仗义伸屈之情溢于言表。

五、六句以写景点示季节,用语平淡中有新奇,自然中有新巧,已现岑参后期追求“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瑶《河岳英灵集》)的诗歌艺术风格之端倪。

诗中典故的运用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咀嚼。

参考资料: 1、 岑参集: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山西:山西古藉出版社:2008年

邯郸客舍歌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 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赴北庭度陇思家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司马相如琴台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

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

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得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渔父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 此翁取适非取鱼。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

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

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

送楚丘麹少府赴官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桃花色似马,榆荚小于钱。

单父闻相近,家书早为传。

范公丛竹歌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

此君托根幸得地, 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 迸笋穿阶踏还出。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

寒天草木黄落尽, 犹自青青君始知。

678910 共3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