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盖将军歌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更多

盖将军,真丈夫。

盖将军,真是大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三十岁就当上了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玉门关的关城偏远又单孤,黄沙万里百草都干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南邻犬戎北面接着胡,将军来此防备意外事。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带着五千甲兵胆壮气又粗,军中无事只知求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暖屋里挂着绣帘烧起红地炉,织成的壁衣还有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灯前的侍婢倾泻玉壶,金铛里乱点的是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紫绶金印的在左右趋,一问才知不过是家中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眸。

美人一对闲且都,红唇翠眉映着那明泸。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清歌一曲世上所无,今日高兴地听到了《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可爱啊完全胜过了秦罗敷,使君五马只能空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她们穿着绣有野草的紫罗襦,拿着红牙雕的赌具玩樗藕。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纤手往玉盘中投成卢,众人夸奖说从来没有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马槽里昂昂地都是骏马驹,那桃花叱拨的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主人骑着它打猎在城南隅,腊日射杀了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我来塞外考察边储,为君一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醉里争着酒盏相互喧呼,忽然想起那长安的旧酒徒。

参考资料: 1、 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08 第1版:第134-135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0页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

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

紫髯绿眼胡人吹。

你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

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奏的。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远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67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6-187 .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

紫髯绿眼胡人吹。

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后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紫髯:绛紫色胡须。

绿:一作“碧”。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到塞北的交通要塞,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

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67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6-187 .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

紫髯绿眼胡人吹。

你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

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奏的。

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后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紫髯:绛紫色胡须。

绿:一作“碧”。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

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到塞北的交通要塞,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

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远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

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

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67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6-187 .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

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

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

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

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第一个方面,是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

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第二个方面,是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

这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第三个方面,是最后四句,作者把胡笳之声与送别直接结合。

这四句在深情的诉说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厚意。

“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自己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相一致;

“边城夜夜多愁梦”,又从边地着笔,悬希望颜真卿对自己的思念,直接与笳声相连。

这两层意思,把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与笳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动人的效果。

尽管如此,诗中并无寻常送别那种凄然悲切的情调,从“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

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

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

正如周啸天先生所说:“诗中的边关是那么哀怨又那么令人神往,月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又那么富于魅力,读者感同身受。

大抵诗人这时已隐约下定亲历塞垣的雄心,此诗可谓其边塞诗的前奏。

”(见《岑诗综论》)   这首诗为七言古诗,但开始却用八字句起头,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显出陡然而起的气势。

首句是问句,末句也是问句,前后呼应十分紧密。

“胡笳怨兮将送君”,又用了楚辞句式,倍增激情。

中间使用“顶针”手法,如“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语势贯通。

全诗换韵频繁,开始四句作一韵(支微通押),较为舒缓;

中间四句两句一转韵,平仄交替,由舒缓而变得特别急促;

最后又四句作一韵,逐渐回复舒缓。

这种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326-328 .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自从放弃鱼钓生活,十余年来求见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可叹无路踏上天阶,又想回那隐居之乡。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仲秋季节来到东郡,已见天上降下寒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昨夜梦中回到故山,故山芳草色已枯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平明时分离开铁丘,太阳落山来到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仲秋分象多么萧条,雁飞声声南归故乡。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四面郊野阴云笼罩,一望无边昏暗无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长风阵阵吹动茅草,野火点点燃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故友您在匡城为官,政绩卓著名声正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姑且以我玉壶相赠,将它安投放友厅堂。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5-16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4-158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

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

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

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

此处借指长安。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凭:请求。

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

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

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

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

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

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

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

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

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

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

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

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

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登古邺城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下马走到邺城上面,城池空空有何所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阵阵东风吹起野火,日幕飘入昔日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城角与那望陵合遥遥相对,漳水滔滔东流一去不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武帝宫殿成废墟人已去尽,年年度废春色来又是为谁?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1-12 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0-91 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48-150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下马走到邺城上面,城池空空有何所见?

邺(yè)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

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阵阵东风吹起野火,日幕飘入昔日金殿。

野火:此指焚烧枯草的火。

一说为磷火,也称鬼火。

飞云殿: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城角与那望陵合遥遥相对,漳水滔滔东流一去不再回。

城隅(yú):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

《邺城故事》:“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后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

吾妾与使人皆著铜雀台······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

’”漳(zhāng)水:即漳河,流经邺城。

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二河,东南流至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合为漳河,今皆湮没。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武帝宫殿成废墟人已去尽,年年度废春色来又是为谁?

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1-12 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0-91 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48-150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披:覆盖。

玄蝉:即寒蝉。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

佐休明:辅佐休美昌明之世。

指为官。

小人:作者自指。

事蓬篙:指隐居。

徇:从,曲从。

锥刀:即“锥刀之末”,喻细微之利。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广武:在今河南荣阳东北。

此指明允乘舟沿黄河向广武方向而去。

成皋:在今荥阳汜水镇。

“成”明抄本等俱作“城”。

郁陶:郁闷忧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暮春时满眼是异乡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关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伯夷曾住过的首阳山,想去瞻仰却没有过河的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于是登上了潼关城头眺望,俯瞰着黄河滔滔奔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自从黄河把大山分开,从此此地征战不休,血流成河。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赋,赫赫曹公于此显奇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大河上经历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见一片凄凉笼罩着空空的河洲。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 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0-132

赵将军歌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秦声悲哀啊,送你上路。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316-318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参考资料: 1、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357页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319页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为郎: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

三为虚数。

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

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

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那(nuó):奈何的合音,对 ......怎么办。

未休:未得安宁。

莫言:不必说。

其那:怎奈。

未休: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空:徒然。

参考资料: 1、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357页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319页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

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为郎: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

三为虚数。

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

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

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

那(nuó):奈何的合音,对 ......怎么办。

未休:未得安宁。

莫言:不必说。

其那:怎奈。

未休: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空:徒然。

参考资料: 1、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357页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319页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

“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

“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

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

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

“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

“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

  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

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平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至暮年,处境维艰。

“穷苍草转深,闭门日将夕”(同上),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平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318-320

678910 共3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