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卜元嗣诗

作者: 蔡邕 朝代: 两汉

斌斌硕人。

贻我以文。

辱此休辞。

非余所希。

敢不酬答。

赋诵以归。

答对元式诗

作者: 蔡邕 朝代: 两汉

伊余有行。

爰戾兹邦。

先进博学。

同类率从。

济济羣彦。

如云如龙。

君子博文。

贻我德音。

辞之集矣。

穆如清风。

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 蔡邕 朝代: 两汉

青青河边草。

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

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

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

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

书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

下有长相忆。

翠鸟诗

作者: 蔡邕 朝代: 两汉

庭陬有若榴。

绿叶含丹荣。

翠鸟时来集。

振翼修形容。

回顾生碧色。

动摇扬缥青。

幸脱虞人机。

得亲君子庭。

驯心托君素。

雌雄保百龄。

酸枣令刘熊碑诗

作者: 蔡邕 朝代: 两汉

猗欤明哲。

秉道之枢。

养□之福。

匪德之隅。

渊乎其长。

涣乎成功。

政暇民豫。

新我□通。

用行则达。

以诱我邦。

赖兹刘父。

用说其蒙。

泽零年丰。

黔首歌颂。

酸枣令刘熊碑诗

作者: 蔡邕 朝代: 两汉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理财正辞。

束帛戋戋。

□梦刻像。

鹤鸣一震。

天临保汉。

实生□勋。

明试赋授。

夷夏已亲。

嘉锡来抚。

潜化如神。

其神伊何。

灵不伤人。

观沧海

作者: 曹操 朝代: 两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149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 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ǒng)峙(zhì))。何:多么。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竦 峙:耸立。竦 ,通耸,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银河,天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庆幸。甚:极点。至:非常,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149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 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ǒng)峙(zhì))。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何:多么。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竦 峙:耸立。竦 ,通耸,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星汉:银河,天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幸:庆幸。甚:极点。至:非常,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149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参考资料: 1、 陈寿.《三国志 .魏书》田畴传:中华书局,2005年02月 2、 李广柏.《艺衡》第6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11月 3、 郭沫若.《替曹操翻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 中华书局.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162-1924

龟虽寿

作者: 曹操 朝代: 两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参考资料: 1、 李朝东 .初中文言文详解一本全: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第一版:174--175页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骥:良马,千里马。伏:趴,卧。枥:马槽。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暮年:晚年。已:停止。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盈,增长。缩,亏,引申为短。但:仅,只。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参考资料: 1、 李朝东 .初中文言文详解一本全: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第一版:174--175页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骥:良马,千里马。伏:趴,卧。枥:马槽。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暮年:晚年。已:停止。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盈,增长。缩,亏,引申为短。但:仅,只。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参考资料: 1、 李朝东 .初中文言文详解一本全: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第一版:174--175页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犹有 ”和“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1、 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北京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1-4

蒿里行

作者: 曹操 朝代: 两汉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却各有自己的打算。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行。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军合力不齐,踌(chóu)躇(chú)而行(háng)。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齐:一致。踌躇:犹豫不前。雁行: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qiāng)。嗣:后来。还:同“旋”,不久。自相戕:自相残杀。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淮南弟称号,刻玺(xǐ)于北方。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铠甲生虮(jǐ)虱(shī),万姓以死亡。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铠,就是甲。虮,虱卵。万姓:百姓。以:因此。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生民:百姓。遗:剩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却各有自己的打算。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军合力不齐,踌(chóu)躇(chú)而行(háng)。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齐:一致。踌躇:犹豫不前。雁行: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qiāng)。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嗣:后来。还:同“旋”,不久。自相戕:自相残杀。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淮南弟称号,刻玺(xǐ)于北方。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铠甲生虮(jǐ)虱(shī),万姓以死亡。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铠,就是甲。虮,虱卵。万姓:百姓。以:因此。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生民:百姓。遗:剩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蒿里行》可以说是《薤露行》的姐妹篇,清人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中说:“此用乐府题,叙汉末时事。所以然者,以所咏丧亡之哀,足当哀歌也。《薤露》哀君,《蒿里》哀臣,亦有次第。”就说明了此诗与《薤露行》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不同。《蒿里》也属乐府《相和歌·相和曲》,崔豹《古今注》中就说过:“《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因此,如果说《薤露行》主要是写汉朝王室的倾覆,那么,《蒿里行》则主要是写诸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酿成丧乱的历史事实。   此诗前十句勾勒了这样的历史画卷: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诗中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然而,曹操此诗的成功与价值还不仅在此,自“铠甲生虮虱”以下,诗人将笔墨从记录军阀纷争的事实转向描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在揭露军阀祸国殃民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这就令诗意超越了一般的记事,而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最后诗人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馀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全诗便在悲怆愤懑的情调中戛然而止。   此诗比《薤露行》更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社会灾难的原因,更坦率地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曹操本人真正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还是从他随袁绍讨伐董卓始,故此诗中所写的事实都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较之《薤露行》中所述诸事,诗人更多直接感性的认识,故诗中反映的现实更为真切,感情更为强烈。如最后两句完全是诗人目睹兵连祸结之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真实情境而产生的感时悯世之叹。刘勰评曹氏父子的诗曾说:“志不出于滔荡,辞不离于哀思。”(《文心雕龙·乐府》)锺嵘评曹操的诗也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下》)都指出了曹操的诗歌感情沉郁悲怆的特点。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诗读来有感人的力量;惟其悲怆,故造成了其诗沉郁顿挫、格高调响的悲壮气势。这首《蒿里行》即是极为典型的例子。故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始而忧贫,继而悯乱,慨地势之须择,思解脱而未能,亹亹之词,数者而已。”(《采菽堂古诗选》)可见曹操诗歌抒忧写愤的特征已为前人所注重。   正因为此诗实录当时事实并由诗人直抒胸臆,故全诗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凿粉饰,而以明快有力的语言出之,如“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四句,明白如话,一气直下,将关东之师初起时的声势与正义刻画殆尽,自己的爱憎也于此鲜明地表现出来。又如“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等语描写联军将领的各怀私心,逡巡不前,可谓入木三分。对于袁绍等军阀的讥刺与抨击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步表现的,起先称之为“义士”,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然自“踌躇而雁行”已逗出其军心不齐和怯懦畏战的弊端。然后写其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其称帝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但都以直接明白的语言写来,令人感到诗人抑捺不住的真实感情,而军阀懦弱而丑恶的嘴脸已跃然纸上。至于诗人感情的强烈,也完全由明畅的语言冲口而出,如写白骨蔽野,千里无人,都以直陈其事的方式说出,最后说“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直出胸臆,无一丝造作之意,可视为诗人心声的自然表露。 参考资料: 1、 王镇远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93-194

白头吟

作者: 卓文君 朝代: 两汉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白头 一作:白首)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白头 一作:白首)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参考资料: 1、 徐应佩 .古典诗词欣赏入门.上海:上海文学出版社,2009:324 2、 肖复兴 梁士朋.中学生必背优秀诗文.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13-14
皑(ái)如山上雪,皎(jiǎo)若云间月。皑、皎:都是白。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决:别。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躞(xiè)蹀(dié)御沟上,沟水东西流。躞蹀:小步行走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以上二句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白头 一作:白首) 竹竿何袅(niǎo)袅,鱼尾何簁(shāi)簁!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簁簁: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在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参考资料: 1、 徐应佩 .古典诗词欣赏入门.上海:上海文学出版社,2009:324 2、 肖复兴 梁士朋.中学生必背优秀诗文.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13-14
皑(ái)如山上雪,皎(jiǎo)若云间月。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皑、皎:都是白。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决:别。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躞(xiè)蹀(dié)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躞蹀:小步行走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以上二句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白头 一作:白首)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竹竿何袅(niǎo)袅,鱼尾何簁(shāi)簁!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簁簁: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在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参考资料: 1、 徐应佩 .古典诗词欣赏入门.上海:上海文学出版社,2009:324 2、 肖复兴 梁士朋.中学生必背优秀诗文.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13-14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白头 一作:白首)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既真实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   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纯洁如白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专指月光,如《诗经·小雅》有“皎如白驹”之句。“闻君有两意”:两意,指两条心。说的是司马相如另有所爱——欲纳茂陵女为妾。“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诗人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坚定。钱刀:古时使用的铜钱形状似刀,故叫做钱刀。这里指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文君的《白头吟》,一首民歌式的轻浅明亮,像一把匕首爽亮地亮在她和司马相如之间。她指责他的负心移情,戳破他虚伪尴尬的面具——“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她连用四个排比来追拟彼此之间行将断绝的恩情。   她不悲啼;连指责,亦心思清明;而又说“努力加餐勿念妾”,既表明态度,又为彼此留了回旋余地。她明白自己仍爱他,其实不想失去他,所以不忘表白自己的深情。这是聪明女子聪明做法。   我心底还是关爱着你的,希望你离开我之后依然可以衣食无忧,不要有怀念的意思。只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你若要分手,我绝不纠缠。斩断情丝的截决不是没有。甚至可以男婚女嫁两不相干。   她并不是一味隐忍、只懂得哭泣的女人。像和一个人白头到老的愿望简单质朴,并不是过分的奢望。所以如果你做不到,就请离开。   女子少有的决绝之美,毫无顾忌地从她的身体内迸发出来。这种美为世所稀。自她之后,女子的决绝竟也成了一种壮烈的美。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这是最后的一搏,如果他不回头,她就放手。   他回来了,白头安老,再离不开。   文君,他用尽最后的声音唤他,轻谧的好象当年,进入她心房时。   那一年,春草重生。   长卿,她看见他闭了眼睛。知道他,永远不能再回来。   可以,从你的身上看透生死,因你的死获得重生的安宁,可是,我确认,不能与你相绝。   长卿,请等待我。   汉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是很动人的。据说,司马相如穷困时在临邛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在饮宴中偶然见到卓王孙新守寡的女儿文君很美貌,于是弹奏《凤求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挑逗文君。文君果为所动,当夜与相如私奔成都。相如是个贫苦文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邛开个小酒店。就开在卓府对面。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财产给她。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给他官做。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23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