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 城南秋思

作者: 冯子振 朝代: 未知

新凉时节城南住。

灯火诵鲁国尼父。

到秋来宋玉生悲,不赋高唐云雨。

一声声只在芭蕉,断送别离人去。

甚河桥柳树全疏,恨正在长亭短处。

送梁四归东平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

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代赠田文初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感君一顾重千金,赠君白璧为妾心。

舟中绣被薰香夜,春雪江头三尺深。

西陵长官头已白,憔悴穷愁媿相识。

手持玉斝唱阳春,江上海花落如积。

津亭送别君未悲,梦阑酒解始相思。

须知巫峡闻猿处,不似荆江夜雪时。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二月饮酒采桑津,宜男草生兰笑人。

蒲如交剑风如薰, 劳劳胡燕怨酣春。

薇帐逗烟生绿尘,金翘峨髻愁暮云, 沓飒起舞真珠裙。

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

拟吉州解试秋风楚竹冷诗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客子征行日,偏逢楚水秋。

一风来瑟瑟,万竹冷修修。

吹作清霜骨,声酣古渡头。

班林寒欲裂,碧节爽还幽。

不复披襟快,长怀落帽愁。

少陵诗思苦,送别更宜搜。

次折枢留题雪峰韵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轩冕本无意,烟霞如有期。

故人容野老,胜践见新诗。

谁办兼忘世,公当急济时。

春归仍送别,好在出山迟。

【中吕】满庭芳_山中杂兴二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山中杂兴二首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

琵琶恨青衫乐天,洞箫寒赤壁坡仙。

村酒好溪鱼贱,芙蓉岸边,醉上钓鱼船。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

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

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

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次韵二首寻思几般,围腰玉瘦,约腕金宽。

怕春归又是春将半,信杳青鸾。

赋离恨花笺短短,散清愁柳絮漫漫。

阑干畔,芳枝绿满,梅子替心酸。

相思故人,钗分恨股......更多

四块玉·别情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绝:断。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绝:断。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从语言、结构到音情都有值得称道之处。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起强调别情沉重的那一面,似乎更合情理,此即所谓藕断丝连。“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句中或许还含有“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那种暗示别离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干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她在楼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袖拂”。   末尾三句“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分明是别时景象,它与前数句的关系不甚确定。可有多种解会。可作顺承看,女主人公既在“凭阑”,不免由望情人的去路而引起神伤,“人去也”是痛定思痛的口吻。另一种是作逆挽看,可认为作者在章法上作了倒叙腾挪,近乎小山词所谓“从别后,忆相逢”(晏几道《鹧鸪天》)的写法。两种解读都可以,就造就了作品的多义性和启发性,体现了作品之妙。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送王永二首

作者: 刘商 朝代: 唐代

君去春山谁共游,鸟啼花落水空流。

如今送别临溪水,他日相思来水头。

绵衣似热夹衣寒,时景虽和春已阑。

诚知暂别那惆怅,明日藤花独自看。

萧学易何季皋和作别诗佳甚再用前韵

作者: 戴复古 朝代: 宋代

少年行脚白头归,不负平生汗漫期。

望断海山云漠漠,愁生江路草离离。

一篇王粲登楼赋,几首巴陵送别诗。

独倚篷窗无意绪,瓦盆倾酒忆金卮。

1617181920 共2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