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琴歌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珮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 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 奉礼官卑复何益。

杂曲歌辞·少年乐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芳草落花如锦地,二十长游醉乡里。

红缨不重白马骄,垂柳金丝香拂水。

吴娥未笑花不开,绿鬓耸堕兰云起。

陆郎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钗金翡翠。

七夕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3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1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浦:水边。

别浦:指天河、银河。

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罗帷:丝制帷幔。

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

事见应劭《风俗通义》。

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

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花:黎简校作“萤”。

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金镜:圆月。

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圆。

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

盖南齐时人。

’”这里指自己曾经欢遇的女郎。

更:《全唐诗》校“一作又”。

一秋:即一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3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1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

浦:水边。

别浦:指天河、银河。

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罗帷:丝制帷幔。

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

事见应劭《风俗通义》。

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

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花:黎简校作“萤”。

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金镜:圆月。

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圆。

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

盖南齐时人。

’”这里指自己曾经欢遇的女郎。

更:《全唐诗》校“一作又”。

一秋:即一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3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1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一写天上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一写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

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重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称“别浦”。

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烁,牛女在鹊桥上还能依相偎珍惜这美好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

虽然匆匆一面,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而黯然离去,但他们毕竟是喜得重逢,欢情如旧,悲中有乐。

默想自身,一年前此夕定情以后就天各一方,重会无日。

此刻已到了夜半,正是牛女情浓时;

而诗人则只能怅卧罗帷之中,瞪大了眼,在相思中煎熬,心头的愁云越压越重,何况今后能否再见一面也在未知之天,真是“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秋来》)。

相比之下,自己的苦况远远超过了牛女。

首联透过对比,宾主分明地对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一层的刻划,可谓出手不凡。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一夜容易,但在离人的心里却又是那般漫长。

新月终于悄悄地挂在天边,喜鹊搭桥的时限也已到来。

鹊群无可奈何地辞别了银月照映下的人间穿线乞巧的少女,鼓翅飞离而去。

牛女重又陷入痛苦相思岁月之中。

天色渐明,拂晓的轻寒,秋花映入诗人的曝衣楼。

七夕曝衣,是当时的习俗。

“花入曝衣楼”这一凄清的情景,定会勾起诗人对一年前七夕定情的缅怀,曝衣楼或许就是他们定情的场所。

本来,诗人长夜不寐,一缕情思时时萦绕着那远去的恋人;

如今七夕刚过,只有秋花辉映于曝衣楼上,当年伊人的倩影却已渺如黄鹤,杳不可见。

这一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

  “天上分金境,人间望玉钩。

”天已经大亮了,诗人还痴痴地凝望着碧空的半弯缺月,潸然欲涕。

月亮本就像一面明镜,眼下却只剩下半轮,真成了破镜。

牛郎织女可能都各自拿了一半,苦苦地隔河相望了。

然而人间的破镜却难能重圆。

望着望着,他多么想借助天上的玉钩把两颗破碎的心钩连到一起,有情人总该重归于好。

颈联又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妙笔,给这一幕爱情悲剧渲染上几丝美丽的光彩,虽然这毕竟属于幻想。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

”幻想终于破灭了,诗人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

他日思夜想的恋人,可能是像南齐钱塘苏小小那样的名妓。

年前一别,刻骨铭心,不觉又到了秋风瑟瑟的季节。

别时容易见时难,诗人的遭际竟然比牛女还要不幸。

面对茫茫的前景,一阵阵难以言说的隐痛又袭上诗人心头。

这一貌似平谈的结尾,蕴蓄着无限缠绵的情思,表现出怅恨不尽的意味。

  全诗以构思的新奇、抒情的深细以及语言的工整稳贴见胜,与李贺歌诗常见的惊才绝艳、秾丽诡奇多少有些不同。

他遣词造句均是生活中的常语,抒情含而不露,味而愈出。

特别是章法构思之妙实足令人折服,全诗从夜半写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会映衬自身的孤处,天上人间,融处生哀,充分显示出作者过人的功力。

黎简《李长吉集评》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

”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1

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忽然想起天子周穆王,浩浩荡荡驾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跟随驺从离开游乐苑,赤骥终能驰骋至天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忽然想起天子周穆王,浩浩荡荡驾车上玉山。

周天子:指周穆王。

玉山:神话中的山名。

《山海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跟随驺从离开游乐苑,赤骥终能驰骋至天边。

鸣驺:前呼后拥的驺从。

驺:古代养马兼管驾车的人。

赤骥:指火红色的马,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之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浩歌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南风把大山吹成平地,天帝派天吴移来了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王母的桃花开了上千遍,长寿的彭祖和巫咸也该死过几回。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坐骑的青骢马花纹如连钱,初春的杨柳含裹着缕缕云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弹筝美人用金杯劝我饮酒,谓我年轻,前程未知当自勉。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不须纵酒欣赏那哀怨曲《丁都护》,要知道世上的英雄本来无定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买丝线绣一幅怜才爱士的平原君,有好酒只拿去浇祭赵州的旧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漏刻催逼,水流急急通过玉蟾蜍,侍酒女子头发稀薄已经不好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眼看着浓黑眉毛转眼变衰白,二十岁的男子哪能无谓地空劳碌?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1-43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王母:传说中的西王母(事见《穆天子传》、《列子》等),传说她栽的仙桃树三千年结一次果实(见《汉武帝内传》)。

彭祖:传说他叫篯铿,是颛顼的玄孙,生于夏代,尧封他在彭地,到殷末时已有七百六十七岁(一说八百余岁),殷王以为大夫,托病不问政事(事见《神仙传》、《列仙传》)。

《庄子·秋水》:“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又《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屈原《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巫咸:一作巫戊,商王太戊的大臣。

相传他发明鼓,发明用筮占卜,又会占星,是神仙人物。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青毛骢(cōng)马:名马。

参差钱:马身上的斑纹参差不齐。

《尔雅·释畜》第十九:“青骊驎驒。

”注云:“色有深浅,斑驳隐粼,今之连钱骢。

”含缃烟:形容杨柳嫩黄。

缃(xiāng):浅黄色的绢。

缃,一作细。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筝人:弹筝的女子。

屈卮(zhī):一种有把的酒盏。

神血句:酒醉时飘飘然,似乎形神分离了,不知自己是谁。

神血未凝:即精神和血肉不能长期凝聚,它是生命短促的婉曲说法。

身问谁:是“身向谁”的意思。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丁都护:刘宋高祖时的勇士丁旿,官都护。

又乐府歌有《丁都护》之曲。

王琦注云:“唐时边州设都护府……丁都护当是丁姓而曾为都护府之官属,或是武官而加衔都护者,与长吉同会,纵饮慷慨,有不遇知己之叹。

故以其官称之,告之以不须浪饮,世上英雄本来难遇其主。

”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国贵族,惠文王之弟,善养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任赵相。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军围赵都邯郸,平原君指挥抗秦,坚守三年,后楚、魏联合,击败秦军。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漏:古代的计时器。

玉蟾蜍:滴漏上面玉制的装饰。

可能诗人写的这种漏壶就是蟾蜍形状的,水从其口中滴出。

李贺另有《李夫人》诗云:“玉蟾滴水鸡人唱。

”卫娘:原指卫后,即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

传说她发多而美,深得汉武帝的宠爱。

《汉武故事》:“上见其美发,悦之。

”这里的“卫娘”代指妙龄女子,或即侑酒歌女。

发薄不胜梳:言卫娘年老色衰,头发稀疏了。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秋眉:稀疏变黄的眉毛。

换新绿:画眉。

唐人用青黑的黛色画眉,因与浓绿色相近,故唐人诗中常称黛色为绿色。

如李贺《贝宫夫人》:“长眉凝绿几千年。

”《房中思》:“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

”刺促:烦恼。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1-43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南风把大山吹成平地,天帝派天吴移来了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王母的桃花开了上千遍,长寿的彭祖和巫咸也该死过几回。

王母:传说中的西王母(事见《穆天子传》、《列子》等),传说她栽的仙桃树三千年结一次果实(见《汉武帝内传》)。

彭祖:传说他叫篯铿,是颛顼的玄孙,生于夏代,尧封他在彭地,到殷末时已有七百六十七岁(一说八百余岁),殷王以为大夫,托病不问政事(事见《神仙传》、《列仙传》)。

《庄子·秋水》:“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又《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屈原《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巫咸:一作巫戊,商王太戊的大臣。

相传他发明鼓,发明用筮占卜,又会占星,是神仙人物。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坐骑的青骢马花纹如连钱,初春的杨柳含裹着缕缕云烟。

青毛骢(cōng)马:名马。

参差钱:马身上的斑纹参差不齐。

《尔雅·释畜》第十九:“青骊驎驒。

”注云:“色有深浅,斑驳隐粼,今之连钱骢。

”含缃烟:形容杨柳嫩黄。

缃(xiāng):浅黄色的绢。

缃,一作细。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弹筝美人用金杯劝我饮酒,谓我年轻,前程未知当自勉。

筝人:弹筝的女子。

屈卮(zhī):一种有把的酒盏。

神血句:酒醉时飘飘然,似乎形神分离了,不知自己是谁。

神血未凝:即精神和血肉不能长期凝聚,它是生命短促的婉曲说法。

身问谁:是“身向谁”的意思。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不须纵酒欣赏那哀怨曲《丁都护》,要知道世上的英雄本来无定主。

丁都护:刘宋高祖时的勇士丁旿,官都护。

又乐府歌有《丁都护》之曲。

王琦注云:“唐时边州设都护府……丁都护当是丁姓而曾为都护府之官属,或是武官而加衔都护者,与长吉同会,纵饮慷慨,有不遇知己之叹。

故以其官称之,告之以不须浪饮,世上英雄本来难遇其主。

”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买丝线绣一幅怜才爱士的平原君,有好酒只拿去浇祭赵州的旧土。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国贵族,惠文王之弟,善养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任赵相。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军围赵都邯郸,平原君指挥抗秦,坚守三年,后楚、魏联合,击败秦军。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漏刻催逼,水流急急通过玉蟾蜍,侍酒女子头发稀薄已经不好梳。

漏:古代的计时器。

玉蟾蜍:滴漏上面玉制的装饰。

可能诗人写的这种漏壶就是蟾蜍形状的,水从其口中滴出。

李贺另有《李夫人》诗云:“玉蟾滴水鸡人唱。

”卫娘:原指卫后,即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

传说她发多而美,深得汉武帝的宠爱。

《汉武故事》:“上见其美发,悦之。

”这里的“卫娘”代指妙龄女子,或即侑酒歌女。

发薄不胜梳:言卫娘年老色衰,头发稀疏了。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眼看着浓黑眉毛转眼变衰白,二十岁的男子哪能无谓地空劳碌?

秋眉:稀疏变黄的眉毛。

换新绿:画眉。

唐人用青黑的黛色画眉,因与浓绿色相近,故唐人诗中常称黛色为绿色。

如李贺《贝宫夫人》:“长眉凝绿几千年。

”《房中思》:“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

”刺促:烦恼。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1-43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

汉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

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

“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

用“肉马”形容马平庸低劣,非常精当。

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

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更不可能骑着它上天。

这两句寓意颇深,除了暗示汉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之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

依靠这些人是不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的。

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用“嬉笑”的口吻说出来,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楼曲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楼前的江水,一直通往江陵郡。

如今今秋风遍地,寒冷的风直吹得万木萧索,就连亭亭玉立的荷花都变得苍老了。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一大早急着梳妆打扮,等丈夫回来,却又是一场空,只能对着南风说:这么方便的水上交通,起锚扬帆,你一天就可到家,却竟迟迟不归,叫我天天等得好苦哇!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回想春夏之交,猪婆龙在江边鸣声如鼓,连绵的梅雨已经开始;

就连招商的酒旗也因怕梅雨的腐烂而换成了苎麻布的。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那时,眼看着荡漾的江水和参差滚动的密云,便想到丈夫在江陵经商的苦辛,因而想方设法给他寄去了粉黄的油布雨衣。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喝了槽床新沥的美酒佳酿,还是无力驱遣那愁绪,想观南湖佳景来散心遣愁,那里菱花盛开,连缀成白茫茫的一片。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触目驰怀,又想起远方的亲人来,忙命侍女推开屏风,希望看得更远更远,但映入眼帘的却是连绵不断的山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70-572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8-811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鲤鱼风:九月风。

语出梁简文帝诗《艳歌篇》“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岁时记》云:“九月风日鲤鱼风。

”这里指寒秋之风。

芙蓉:荷花的别名。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催鬓: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注曰:“‘催鬓’,《文苑英华》作‘摧鬓’,犹言掠鬓也。

”《全唐诗》校:“催一作拥”。

抽帆:即扬帆起航。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鼍(tuó):又名鼍龙,俗名猪婆龙,即扬子鳄,传说欲雨则鸣,鸣声似鼓。

鼍吟:鼍鸣叫,古人听鼍叫以占雨。

《埤雅》云:“将风则涌,鼍欲雨则鸣。

”浦口:即水滨。

梅雨:指梅熟季节下起的连绵细雨。

酒旗:即酒帘。

酒店的标帜。

唐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诗:“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萧骚:水波动荡的样子。

差池:即参差不齐貌。

一作“参差”。

油衫:用桐油涂制而成的雨衣。

郎主:旧时妻妾对夫主的称呼。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新槽:指制新酒的槽床。

一顷:为一百亩。

菱花:镜子的雅称。

《尔雅翼》云:“昔人取菱花六觚之象以为镜。

”唐李白《代美人愁镜》诗之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千里愁:一作“千里思”。

小玉:唐人对侍女的通称。

元稹诗“栖乌满树声声绝,小玉床上铺夜衾”、路德延诗“酒殢丹砂暖,茶催小玉煎”都是明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70-572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8-811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楼前的江水,一直通往江陵郡。

如今今秋风遍地,寒冷的风直吹得万木萧索,就连亭亭玉立的荷花都变得苍老了。

鲤鱼风:九月风。

语出梁简文帝诗《艳歌篇》“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岁时记》云:“九月风日鲤鱼风。

”这里指寒秋之风。

芙蓉:荷花的别名。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一大早急着梳妆打扮,等丈夫回来,却又是一场空,只能对着南风说:这么方便的水上交通,起锚扬帆,你一天就可到家,却竟迟迟不归,叫我天天等得好苦哇!

催鬓: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注曰:“‘催鬓’,《文苑英华》作‘摧鬓’,犹言掠鬓也。

”《全唐诗》校:“催一作拥”。

抽帆:即扬帆起航。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回想春夏之交,猪婆龙在江边鸣声如鼓,连绵的梅雨已经开始;

就连招商的酒旗也因怕梅雨的腐烂而换成了苎麻布的。

鼍(tuó):又名鼍龙,俗名猪婆龙,即扬子鳄,传说欲雨则鸣,鸣声似鼓。

鼍吟:鼍鸣叫,古人听鼍叫以占雨。

《埤雅》云:“将风则涌,鼍欲雨则鸣。

”浦口:即水滨。

梅雨:指梅熟季节下起的连绵细雨。

酒旗:即酒帘。

酒店的标帜。

唐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诗:“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那时,眼看着荡漾的江水和参差滚动的密云,便想到丈夫在江陵经商的苦辛,因而想方设法给他寄去了粉黄的油布雨衣。

萧骚:水波动荡的样子。

差池:即参差不齐貌。

一作“参差”。

油衫:用桐油涂制而成的雨衣。

郎主:旧时妻妾对夫主的称呼。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喝了槽床新沥的美酒佳酿,还是无力驱遣那愁绪,想观南湖佳景来散心遣愁,那里菱花盛开,连缀成白茫茫的一片。

新槽:指制新酒的槽床。

一顷:为一百亩。

菱花:镜子的雅称。

《尔雅翼》云:“昔人取菱花六觚之象以为镜。

”唐李白《代美人愁镜》诗之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触目驰怀,又想起远方的亲人来,忙命侍女推开屏风,希望看得更远更远,但映入眼帘的却是连绵不断的山色。

千里愁:一作“千里思”。

小玉:唐人对侍女的通称。

元稹诗“栖乌满树声声绝,小玉床上铺夜衾”、路德延诗“酒殢丹砂暖,茶催小玉煎”都是明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70-572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8-811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江楼曲》是一篇思夫之作。

从作品描写的情况看,女主人公的丈夫,可能是在江陵的从商者,经年不归,因而使得妻子百般思念和难堪。

  首四句虽无肖像描写,却典型地突现了一位思妇的形象:“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这显然是写她登楼所望,心有所想。

这里虽没直说女主人公的幽怨,但幽怨之情已分明可见。

既然“楼前流水”直通江陵,那么“江陵”自然也是直通“楼前”,这样便利的水上交通,而竟然丈夫未归,这不能不使她生怨。

“鲤鱼风起”,这也正是古人所谓“见秋风起”而思归的时刻,就连晋代在外为官的张季鹰,都因此季候自动罢官归里,而丈夫却不见回来,这又是一层怨情。

一个夫君在外的青春女子,见荷花在秋风中变老,不能不生出“荷犹此变,人何以堪”的悲叹。

一个“老”字,写出了她心中的无限幽怨之情。

后两句更进一步写她的动作细节和心理;

也许是她晚上做了一个好梦,梦见丈夫今日归来,因而一大早便起来梳洗打扮。

“晓钗催鬓”是写她见曙色而早起急忙梳妆的情景,一个“催”字,写出了她急理云鬓、忙插花黄、又生怕误了迎夫婿的动作和心态;

“语南风”三字,又写出她盼夫情切到见夫未归时的自言自语之状。

而“抽帆归来一日功”简直变成了对丈夫遥遥的责问。

这里表现出她不可扼制地责怨。

由此不难看出,首四句字面温和,似乎未见怨言,但细分析却内含着几层的幽怨和责问,这责怨又深深地蕴含着她对丈夫的深情厚爱。

  好的诗歌总是波澜起伏。

中四句掉回头来,回想丈夫出外贸易的苦辛,以及她对丈夫的体贴之情。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从这四句之中,起码看到了两层意思:第一,她江楼盼夫归,非只一日,亦非只一月;

至少是由春至夏,又由夏至秋,思夫的痛苦,折磨了她多么长久的时光。

第二,她时时思念着丈夫,也时时疼爱着丈夫,无时无刻不惦念着他的生活、起居;

梅雨中遥寄黄粉油衣,这分明寄去了一片爱情的赤诚之心。

将首四句和次四句联系起来看,就将“相思”和“厚爱”联结成了一体,这就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同时也是为了末段的描写张本。

  末四句将女主人公的思夫之苦表现得更为深致曲折:“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这几句颇具画家和摄影师的表现技巧,语言简括而情致遥深。

“新槽”句,显然是写女主人公在极端苦闷之中,想借酒遣愁;

但她喝了槽床新沥的美酒佳酿,愁绪却并未因此而稍减,因而发出“新槽酒声苦无力”之慨叹,这就用形象的举措表现了她“借酒浇愁愁更愁”的绪怀,显示了她的愁情难遣。

“南湖”句,是写她想观南湖佳景以散愁。

回想当年,夫妻双双游湖,见到的是湖水澄彻,少女采莲,鸳鸯戏水,真是心旷神怡,令人陶醉。

而今想借观南湖散心,不仅是只身孑影,而且眼中所见,冷风飕飕,荻花瑟瑟,残荷败叶,令人目不忍睹。

她离开这“鲤鱼风起芙蓉老”的惨景,想开“菱花”镜以自慰,但一照明镜,便想起昔日丈夫在家之时,镜中的映像是郎才女貌相伴,鸳鸯一对相偎,因而又引起她“眼前便有千里愁”的慨叹。

这“千里愁”三字,双关了两层含义:一是思念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不得相见;

一是写自己愁绪万千,犹如千里愁云蒙心,无法解脱。

因为千愁万绪,郁结心头,于是她命侍女推开屏风,以观远景而驱散结闷,但“小玉开屏见山色”,看到的遥山叠叠,无边无际,这就更增加了她朦茫的千里愁绪。

为了解脱这思夫的离愁别绪,在她生活的范围之内,能想到的办法她都想到了,能试用的方法她都用过了;

她想借酒消愁,结果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她想观南湖而散心,结果却是“残荷败叶”更生愁;

她想照“菱花”以自赏,结果却“眼前便有千里思”;

她想推开屏风以观远释怀,结果却山峦重叠而更增加胸中块垒。

她再也难以想出其他办法以遣愁怀了。

  此诗的第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完全忽略去了肖像描写,而采取了略貌取神之笔。

诗人从她的举止中揭示其心态,从她的动作细节中揭示其情思,以某些似露非露的心态和情思,让读者去管窥其痛苦的心情和难堪的处境,这样便使作品具备了既简括灵妙,又深致婉转、含而不露的艺术特点。

  在诗的结构上,诗人从女主人公的目前神貌着笔,着重揭示其盼夫早归的心态和处境;

第二段由目前转折到她回思其痛苦的相思之历程;

第三段又回到描写其痛苦相思的画面上来。

这样的构思,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深厚度,而且也显得自然而巧妙,波澜起伏而无雕琢的痕迹。

  从诗歌的造语设色上看,也很有特色。

在《诗辩坻》中记:“大历以来,解乐府遗法者,唯李贺一人,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意撰语,浑于用意。

”以此评语套用在这首诗的设色命意上来,简直是恰当之极,妙合无间,像“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像“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不仅是一笔钩锁于两地,情与景贯通于双方,而且把闺中怀远的热情痴态,细腻而透彻地表达尽致。

诗的最末四句,命意用语更加深婉曲折,细致灵妙,使人读来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70-572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8-811

示弟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五粒小松歌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前谢秀才、杜云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选书多事,不治曲辞,经十日,聊道八句,以当命意。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前谢秀才、杜云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选书多事,不治曲辞,经十日,聊道八句,以当命意。前些时候谢秀才与杜云卿叫我写《五粒小松歌》,我因为选编书集事情较多,没有时间写诗,经过十天,勉强写出八句,算是完成友人的意旨。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小松树像一条小蛇,满身蛇鳞,蜿蜒曲折,新嫩的松花松果像清香的米粒,被仙人当食物采摘。 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那松叶浓绿有光,像在水中浸过,一束束龙须般的针叶,整齐得像用剪刀剪成。 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小松树的主人壁上高挂着州邑地图,主人堂前进进出出的多是俗儒。 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月明露白的秋夜,小松树似在流着泪滴:“山石和溪云,你们是否还肯写信来对我眷顾?”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13-215 2、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95-196
前谢秀才、杜云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选书多事,不治曲辞,经十日,聊道八句,以当命意。选书:按一定标准,选辑某人的作品,编集成书。曲辞:这里指诗歌。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蛇子蛇孙:比喻小松枝干。洪崖:传说中的仙人。 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龙髯:龙须,比喻松树的针叶。 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州图:州县的地图。 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溪云:山涧的云霭。书:书信。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13-215 2、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95-196

静女春曙曲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嫩叶怜芳抱新蕊,泣露枝枝滴夭泪。

粉窗香咽颓晓云, 锦堆花密藏春睡。

恋屏孔雀摇金尾,莺舌分明呼婢子。

冰洞寒龙半匣水,一只商鸾逐烟起。

12345 共224条